張成松
摘要:隨著基礎建設的不斷擴大,混凝土在民用建筑領域內發展迅速,然而也出現了不少質量事故。而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優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建筑質量事故的發生,由于混凝土施工技術貫穿在工程施工的各個階段,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工程施工的各個階段做好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優化工作。
關鍵詞: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
前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房地產事業也逐漸升溫發酵,建筑行業得到空前發展,一些建筑技術也不斷得到創新。我們目前處于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高樓大廈林立,一個建筑的質量好壞與每個居民的切身安全息息相關,房屋建成之后能否正常使用,也與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利益密不可分。而民用建筑由于其工程更加浩大,所以提高對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術,保證安全,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問題,由此也顯得尤為重要,意義非凡。
1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構造要求
根據施工要求,基礎混凝土的強度應該達到C20~C40,在此范圍內再對混凝土進行選用;同時,基礎的配筋除了要滿足科學的構造要求和承受能力外,還要根據大體積的混凝土配比方法增加相應的承受由于水熱化引起溫度應力及控制溫度裂縫的鋼筋,以鋼筋控制裂縫的產生。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的模板最好采用鋼模板或木模板或鋼木混合模板,鋼模板有利于混凝土的保溫,同時根據溫度控制的要求采取溫度控制措施。木模板也可做為保溫材料使用。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前,首先應對混凝土的溫度、溫度應力等進行預算,確定施工階段混凝土的溫度變化以及控制溫度的指標,制定合理的溫度控制措施,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溫度控制指標確定溫度控制的措施,預防在施工過程中出現裂縫,確保工程質量。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2.1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對混凝土質量及民用建筑施工工藝有很大的影響,一些極其不穩定因素將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強度,影響到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影響混凝土水灰比等。對于民用住宅,應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選用水泥進場時要有產品合格證及化驗單,進場后的水泥要求進行材料復試,對于不合格的水泥,要堅決杜絕進場。砂優先選用優質河砂,混凝土工程應選用中粗砂,對于碎石針片狀顆粒狀必需嚴格控制。組細骨料含泥量應控制在3%以內。
2.2混凝土的配合比
一般根據采用的原材料來進行配合比的設計,同時按普通的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標準進行試驗,進而可以滿足混凝土對工作的一些必要的要求,僅憑經驗來設計配合比是絕對不被允許的。配合比應符合經濟性以及合理性的要求。混凝土的生產中,砂石材料實際的含水率和配合比設計的差異是比較多的,在拌制混凝土前應確定砂、石的含水率,進而根據測試的結果,進一步的調整材料的實際用量,提出比較合適的混凝土施工的配合比。
2.3混凝土澆筑技術
混凝土澆筑是混凝土重要施工工序之一,對混凝土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澆筑是按照一次到頂的澆筑原則進行,在澆筑過程中,不能為了追求最大的坍落度而往混凝土中注入過量的水,這在施工中是嚴格禁止的,擅自增加用水量會導致混凝土的強度減弱,導致混凝土的質量不合乎施工的要求。對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要退回攪拌站進行重新加工。在澆筑過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厚度及上下層澆筑的間隔。在澆筑施工中還要注意天氣,避免天氣變化劇烈的天氣狀態下施工,如果在高溫天氣下進行混凝土澆筑還要注意入模時的溫度,避免水熱化溫度過度,以引起裂縫。混凝土應在開始凝前澆筑,若澆筑前已經有了初凝現象那么應該再進行一次強力攪拌,讓其恢復流動性后,才可以入模。在澆筑前混凝土若已經有離析現象,也需要重新拌合后才能澆筑。此外,混凝土的澆搗應當分層進行。
2.4混凝土的搗實技術
根據混凝土的切實厚度選擇振搗器,混凝土的搗實中最重要的是插入式振動器。使用插入式振動器的方法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斜向振搗,也就是說振動棒與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第二種是垂直振搗,是常說的振動棒與混凝土表面垂直,在操作的過程,一定要遵守“快插慢拔”四個字,這樣可以防止出現離析或者分縫等不良現象。
在澆筑過程中,振搗上一層時,要注意深度的控制,通常保持在下層混凝土5厘米以上,這樣可以控制接縫的完整性,在搗實混凝土上層是應該在下層的初凝時候進行。每一次搗實時間要控制好,振搗時間不應過長,易造成離析現象,也不能太短,以免搗實不勻,因此在搗實時應當以不冒氣泡,表面泛灰漿作為準則。操作時要均勻插點,可以采用“行列式”、“交錯式”等,但不能混合使用。要將施工縫處搗實,使得新舊混凝土結合緊密。
2.5對建筑混凝土的養護措施
在混凝土進行澆筑之后對其有效的養護能夠使其擁有適宜的硬化條件,從而不斷的增加其強度。其主要目的是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水泥的充分水化,從而加速硬化,防止其成形之后在風吹日曬的自然環境下出現異常的收縮與裂縫等破損現象。對于養護的時間而言,必須嚴格遵守工程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技術文件的要求,并重點考慮水泥的品種以及有無摻外加劑等情況。混凝土的養護應在澆筑完畢后的12h以內(終凝后)開始,養護的方式主要是覆蓋和保濕養護:根據氣候條件,淋水次數應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處于潤濕狀態為好,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用塑料布覆蓋養護,應全面將混凝土蓋嚴,并保持塑料布內有凝結水。日平均氣溫低于5℃時,應采用覆蓋養護,不得用淋水養護。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對不便淋水和覆蓋養護的,宜涂刷保護層(如薄膜養生液等)養護,減少混凝土內部水分蒸發。
2.6混凝土裂縫防治措施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由于混凝土的結構特點各不相同,對其裂縫情況的防治也需要執行不同的標準。
(1)在施工現場,施工人員要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強度,從而確保建筑體內部的高質量以及整體的美觀,依照規范的建筑設計。
(2)選擇合理規范的水泥標號,嚴格地控制水泥的用量,科學合理地進行外加劑的摻加,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合時間,避免摻入雜草、紙張等雜物。
(3)通過拌合混凝土時用水將碎石冷卻,來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在混凝士中埋設冷卻管,通入冷水進行內部散熱,確保混凝土不產生過大的溫度應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混凝土作為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結構材料之一,它直接關系到工程的質量、使用壽命以及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要想達到民用建筑的質量監控目的,應該確定“預控為主”的全員、全過程的管理體質,在施工時如果遇到問題,應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精心組織、精心施工,做到一絲不茍,這樣才能使施工質量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何偉,廖文才.關于混凝土裂縫成因與防治技術的分析[A].軟科學論壇――企業信息與工程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5.
[2]王石.淺談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控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6).
[3]張衛霞,張明府.工業與民用建筑混凝土結構裂縫形成及預防措施[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9).
[4]廖正歡,陳健偉.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及控制探析[J].科技資訊,2011,83(29).
(作者單位:沈陽華銳置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