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要:曙光采油廠采油作業五區位于饒陽河河畔,目前以開發超稠油油藏為主,具有放噴能力的直井占全區放噴井總數76.2%。直井放噴井次多、管理難度大,因此直井放噴階段的精細管理對超稠油油井的正常生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超稠油;放噴;產液強度;摻油管理
1、研究背景
油藏埋深-650~-920m,有效厚度25.3m,孔隙度30.8%,滲透率1660×10-3μm2,屬高孔隙度、高滲透率儲層,巖性以不等粒砂巖為主,其次為粉砂巖和礫巖,粒度中值平均為0.425mm,膠結類型主要為孔隙式膠結。原油物性為超稠油,原油粘度平均16×104mPa·s,原油密度1.0098g/cm3。超稠油油井放噴管理難度大,易產生激動出砂、套壞等問題,嚴重影響油井的正常生產。
2、精細放噴井管理研究
為提高超稠油放噴管理水平,將油井放噴分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個階段,結合放噴管理指導方法,針對不同放噴階段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具體解決措施:
2.1 放噴初期合理調整放噴強度,防止油井出砂、套壞
油井放噴初期套壓≥4MPa,因壓力高、溫度高,油層易激動出砂、套壞。此階段主要以含砂監測為依據參考放噴溫度,控制采液強度,并安裝2-3mm小油嘴防止放噴液量過高。放噴階段以含砂監測為0%、放噴溫度﹤120℃為標準。對于曾大修或目前帶病生產的油井,階段產液強度則按正常油井產液強度的70%執行。
根據油井井況及出砂情況,正常井放噴初期設定為1.2t/m生產,連續跟蹤化驗含砂,依據化驗結果階梯式調整產液強度。在化驗含砂為0%的前提下,正常井逐步將產液強度上調至1.4t/m、1.6t/ m。
2.2 放噴中期及時摻稀油管理,放噴階段充分卸壓
放噴中期(1MPa≤套壓< 4MPa),油井產液含水低于80%,根據油管壓力及時更換4-6mm油嘴。此階段井筒溫度及含水逐漸降低,井筒內產液易凝結形成死油區,發生“假死”現象,因此放噴階段要選準時機合理摻油。
2.3放噴末期輔助接力泵,使放噴更徹底并易于管理
放噴末期(套壓<1MPa),油井放噴液量大幅下降,此階段采用無油嘴、無控制方式進行生產。主要做好摻油誘噴及及時啟動接力泵工作。
接力泵是當井口壓力與回油壓力之間的壓差小于0.3MPa時(以回壓0.5MPa計算,井口壓力<1MPa),為確保放噴產液平穩及滿足產出液進站要求,應及時啟接力泵生產,并對接力泵及時排氣。
以杜212-29-307放噴為例,當放噴到第6天時,放噴壓力降至0.8MPa,放噴液量降至11.6t/d,這時及時啟動接力泵進行生產,使油井又具有了放噴能力,放噴更加徹底,為油井作業下泵提供了便利條件。
接力泵安裝變頻杜絕了起泵初期液量突高的情況,避免了油層激動出砂,另外,節電效果明顯:工頻時接力泵耗電量為130KWh/d左右,在使用變頻調速器后,頻率35Hz時耗電量為52KWh/d,節電60%;頻率40Hz時,耗電量最高為86KWh/d,節電33.8%。同時有效的減小了接力泵運行時自身以及對管線的震動。
3、結論
3.1 合理控制放噴井產液強度及平穩放噴,可有效減少油井出砂套壞的發生。
3.2 放噴期及時進行摻油管理,可有效提高油井的誘噴能力,提高一泵到底率,減少作業占用時間。
3.3 使用變頻接力泵,使放噴更徹底、避免油層激動出砂,同時大幅節能。
參考文獻
[1] 萬仁溥,等。采油技術手冊(修訂本,第八分冊)[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6:331~399。
[2] 萬仁溥,等。采油技術手冊(精裝本)[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621-625。
(作者單位:遼河油田曙光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