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摘要】伴隨經濟全球化及世界多極化趨勢的不斷加快,逐漸在思想文化交融方面體現出了全新的特點。廣播電視不僅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同時也是黨和政府進行新聞宣傳以及文化建設的陣地。當前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由于輿論形勢發生極大變化,廣播電視的新聞采編面臨著新的具體工作任務。互聯網媒介的發展,強烈的沖擊著傳統媒體,那么傳統新聞媒體怎樣在競爭日益激烈化的市場中取得立足之地,以提媒體的影響力,便成為了當前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急需解訣的問題之一。所以,這就需要采編工作人員在新形勢下不斷強化自身新聞采編技巧培養,最終促進廣播電視實現巨大發展。本文主要從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概述,面臨的問題,存在的新特征,提升新聞采編技巧的措施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期待能不斷提高采編質量,更好地推動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廣播電臺 新聞采編 技巧
一、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概述
新聞采編是新聞宣傳過程中的關鍵性一環,新聞采編技巧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新聞宣傳質量的高低。在當前各種新聞媒體不斷涌現、新聞采編工作環境日益復雜化的今天,受眾對新聞作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必須不新提高其新聞采編的技巧,靈活多樣地采用不同的采編技巧,注重新聞采編工作的質量和效益。
二、廣播電臺在新聞采編中所面臨的問題
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媒介傳播也呈現出全球化趨勢,廣播電臺在新聞采編的實際工作中也體現出了一些問題。
首先,采編團隊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有待加強。市場經濟體制下要求資源按市場份額分配,而廣播電臺目前并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對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人員吸引力不強,節目質量不能保證,逐漸失去了觀眾,最終難以吸引廣告投資,陷人惡性循環。
其次,重利益,輕質量。當前,廣播電臺的眾多節目組都需要自負盈虧,這導致工作人員過度追求商業利益而忽視了節目質量,如低級廣告泛濫,更有甚者,盲目追求收視率,制作惡俗、充滿低級趣味的電視節目,造成了較為惡劣的影響。
最后,新聞沒有貼近群眾的實際生活。“觀眾接近新聞媒體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在現實生活中,觀眾選擇收聽廣播電臺,目的就是獲取信息,尤其是自己身邊發生的、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新聞報道一旦脫離群眾,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久而久之就會放棄對節目的關注。
三、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新特征
一方面,信息來源較多。諸多采編人員在進行傳播時,也成為了受眾,進行持續轉發的工作。可是有些不了解媒體規律的人,則會被動接受各種信息,表現出不知所措的狀態。有些新聞信息反復報道的狀況十分普遍,觀點模糊,讓受眾通常深陷不知所謂的情況中對于這一狀況而言,雜亂的信息在當前社會中已經無法形成資源。
另一方面,傳播方式多樣性。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傳播方式具有了全新的需求,新媒體不斷產生,從而需要對傳統媒體進行革新。當前,人們可以透過手機與互聯網即時獲得諸多新聞內容。當前電視媒體轉變以往單一性與被動性,通過多種方式為受眾提供信息,受眾能夠透過網絡電視、BBS等隨時收看,還可以進行評論。
四、提升新聞采編技巧的措施
(一)標題吸引眼球、開門見山
新聞采編需要摒棄以往冗雜的采編方式,并在標題的確定上進行具體調整,而選擇奪人眼球、開門見山的標題往往能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同時有效提升新聞采編技巧。由于廣播新聞與其他的新聞傳播類型不同,其新聞是否具有沖擊力與吸引力將會直接影響新聞本身的傳播效果。因此,需要杜絕簡單借鑒與應用其他類型媒體新聞標題的做法,并結合廣播新聞的傳播特點與廣播新聞本身的內容來確定標題。
(二)注重挖掘潛在信息
注重潛在信息的挖掘也是新形勢下廣播新聞采編的技巧之一,就整個廣播新聞行業在新聞采編上的常規做法而言,大多數廣播新聞媒體在進行新聞采編時往往是一種陳述式、流水賬式的新聞陳述,其對于新聞關鍵性細節的忽略以及潛在信息挖掘上的不重視也使得廣播新聞本身的新聞價值大打折扣。例如,在國家出臺某項民生政策后,在廣播新聞采編過程中不僅要明確新政策的具體內容與頒布時間等,更要對政策能顯著提升廣播新聞本身的新聞價值。
(三)保障廣播新聞時效性
保障廣播新聞的時效性也是新形勢下對廣播新聞采編提出的新要求。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各種信息不斷增加,并且信息傳播的渠道也越來越多。廣播新聞應當在采編上注重保持較好的時效性,保障廣播新聞的“新”。在具體的新聞采編過程中,采編人員應當對于各種獲取新聞的渠道保持關注,通過多種辦法來提升自身采編新聞信息的能力與效率。此外,在新聞采編中也應第一時間將編排后的新聞發布出來,從而保證新聞時效性。在采編娛樂新聞、奇聞趣事等新聞時可以考慮應用一些網絡新詞及熱門語言來提升其新鮮感與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