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杰 孫倩
【摘要】就目前教學形式來看,高校教學中思想理論課只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使用,完全失去了其自身價值及意義所在。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未將科學新理念落實到實踐當中。因此,高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落實到實際教學、實踐活動中,進而增強其實踐能力。
【關鍵詞】新理念 實踐思考 政治思想教育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創新,高校環境也在逐漸發生變化。目前,很多高校學生都面臨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挑戰。因此,各高校要加快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體系,盡量減少問題出現可能性。同時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管理,提高對新理念認知,進而達到將新理念運用到實踐當中的重要目標。
一、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實踐的重要意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實踐是知識體系的重要基礎
采取新理念實踐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認識新理念,更重要的是在認知基礎上,去完善其他知識體系。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礎是科學實踐觀。顧名思義,思想政治教育其實是一種比較偏理性的社會實踐。其顯著特征是“體認性”,其原理就是將新理念與人文進行有效結合,再將其通過感情體驗展示出來的一種體味。同時,也是高校學生自身思想與自身人文理論兩方面共同進步成長過程,是促進其身心、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人文理論主要依賴于邏輯分析與理解,與自然科學間存在很大差別,缺少動手實踐活動,致使其不能夠將人文理論知識體系轉換為人文精神。以往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思維,影響知識獲取來源,致使其嚴重缺乏實踐能力,對高校學生今后學習未能打好心理基礎,缺乏對感性認知的需求,反而更注重對知識體系理論觀點記憶和背誦。因此,針對此現象,各高校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實踐的培養。
(二)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基礎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實踐占據重要主導地位及引領地位。也可以說實踐決定了其理論的科學性。科學性主要由理論自身科學性和實踐科學性兩方面構成。首先,理論自身科學性:理論自身科學性其實是將科學方法論與科學世界觀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知識體系,再通過邏輯結構使其價值得到充分展現。其次,實踐科學性:實踐科學性是解決社會以及學習問題的主要措施。通過實踐既可以解決各類思想矛盾,又可提高高校學生思想素養。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實踐能力的具體措施
就目前教育形式來看,通過模擬社會實踐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實踐能力的最有效措施。社會實踐又稱“歷史實踐”、“真實實踐”,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開展實踐活動的。在人類生活生產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是每一個特定主體具體表現形式。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遭到很多因素限制,比如:知識水平限制、實踐能力限制、時間限制、物質限制及空間限制等。對于高校學生而言,要想實現“知行合一”,必須創造出充足時空條件,這樣高校學生在真正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主體的價值,實現“知行合一”目的。文化的發展必須依賴于教育,只有通過長期知識的積累與實踐學習,我國文化才能更好的傳承下去。
(一)體驗式實踐
體驗式實踐:首先,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情境,再把學生吸引到實際教學過程中來,使其通過自身觀察去發現問題且能夠及時提出問題,對存在問題獨立進行反思,最終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此過程能夠加深高校學生對內化知識的了解與掌握。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模擬記者招待會、市場交易等,增加學生實踐能力意識,進而激發其進行實踐的欲望。
體驗式實踐不同于其他形式實踐活動,主要由學生自己親手去操作,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起到指導作用,不得參與到實踐中來。此模式會模擬社會中一系列真實場景,高校學生不僅要感受其中情境,更重要的是要積極參與到情境中,針對出現問題能夠及時采取解決方式,使其通過利用實踐激發高校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欲望,進而提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設計積極h生。
(二)歷史性實踐
歷史性實踐是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歷史中某一重大事件為重點來開展課堂教學工作。在此過程中要給學生充分講解當時時代發展背景,事件中涉及到的主要歷史人物以及他們人物特征、性格特點,整個事件發展情節和此事件對當時時期影響以及事件造成的歷史后果等等。增強學生民族意識,并讓學生站在當時事件中某一人物角度去思考問題,引導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再以當今實際發展狀況為出發點,激勵學生找出解決社會矛盾的出路。比如:如何加快我國科學發展觀的建設與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的形成等等。
歷史性實踐能夠取締以往常規教學,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在受教材綱目束縛,充分發揮其跨時空抽象模擬的作用。在實際開展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精心篩選歷史影像、歷史信息資料圖片,根據學生實際感性認知能力強弱采取合理教學手段。運用收集到的感性材料對歷史事件、社會發展進行有效說明與分析補充。通過此方法,使高校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對歷史有充分了解與熟練掌握其歷史知識,進而向學生闡明抽象的理論實踐觀點。
(三)認知性社會實踐
此實踐措施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親身走進社會生活,親自組織、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公益愛心活動、紅色旅游活動、三下鄉活動等等。其目的是通過實際的社會體驗,使高校學生切實了解平民百姓生活,進而增加其新理念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認知。
認知性社會實踐最顯著特點就是讓學生不在受書本限制,而是直接深入到農村平民百姓家以及企業,使高校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真實社會情境,不再憑借想象去譜寫社會生活場景,進而掌握人們實際生活情況與實際生活需求,進而保證其在此次實踐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素養、自身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知,只有將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應用到實踐中才能更好的發揮其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在未來發展中方向,并為之努力奮斗,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創新型人才,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奉獻自己一份力量。保證思想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共進步,進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與此同時保障高校學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夠得到發展、提高,充分實現新理念實踐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