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蕭師言 ●本報記者 彭澤鋒
28日晚,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結束為期8天7夜的訪問南太平洋“邦交國”行程。她在臺北桃園機場發表講話稱,執政3年以來,她一直努力“讓臺灣人可以有尊嚴地被世界看見”。蔡英文此行以過境美國夏威夷收尾,本來期待能獲得美國“高規格對待”,然而她參加的活動未引發外界多少關注。綠營媒體只能將她與美方一名將領的見面視為“重要突破”,但被其他島內媒體揶揄這種說法實在過于牽強。回到島內的蔡英文立即要面對與曾經的戰友、臺灣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的黨內廝殺。所以,蔡英文最近一段時間的“拉美抗中”舉動被廣泛解讀為想用“美國牌”提高自己的支持率。畢竟,她能打的“牌”太少了。臺灣資深媒體人呂志翔近日刊文稱,蔡英文如今的做法“絕對不符合臺灣利益”,這次選舉就應該讓臺當局打破對“美國牌的迷思”。
期待中的“高規格對待”沒有出現
蔡英文從3月21日開始對帕勞、瑙魯和馬紹爾群島3個“友邦”進行訪問,并過境美國夏威夷。28日晚,回到臺灣的蔡英文發表講話稱,“盡管出訪期間北京反對,但是從未阻止臺灣、從來沒有讓政府停下拼外交的工作”。蔡英文還稱,除了與美國互動,“我們用行動告訴世界,臺灣不只是臺灣海峽旁的臺灣,更是太平洋上的臺灣”。當天深夜,蔡英文在社交媒體發文自夸,帶領臺灣有尊嚴、驕傲地走向世界,“這3年來,蔡英文做到了”,“明天早上繼續上工”。對此,民進黨大佬林濁水29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若這樣是驕傲,臺灣恐怕傷心的人會不少。”
島內輿論認為,蔡英文此行最重要的目標是希望過境夏威夷時能獲得美國“高規格對待”,然而這個期待完全落空。美國東部時間27日下午,蔡英文以視頻會議方式參與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舉辦的對話會。臺媒注意到,當出席對話會的美國眾議員約霍向屏幕中的蔡英文打招呼時,用的是韓語,而蔡英文只是笑了笑,并未糾正。不少網民嘲諷稱:“(蔡英文)舔了美爹3年,美爹根本不知道有她的存在。”在該對話會上,蔡英文談及兩岸關系、美對臺軍售以及臺美經貿關系等話題,表示臺灣已向美國提出采購F-16戰機與M1戰車的新要求。
島內親綠的《自由時報》29日稱,蔡英文27日與美方將領、夏威夷州民防廳廳長羅根少將見面是“重要突破”。不過臺灣《聯合報》稱,把此事當做“重要突破”實在過于牽強,尤其是現在2020年臺灣選舉情況不明,美國不太會“選邊站”。
拉攏臺灣,美國想與大陸在南太展開競爭
最近,美臺頻頻眉來眼去。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9日報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7日參加美國國會一場聽證會時稱,美國了解美臺關系的“重要性”。美國正使用經濟、外交、政治等工具試圖說服他國,與臺灣“斷交”并非正確的事情。當被問及全面執行“臺灣旅行法”是否能增進美臺關系時,蓬佩奧稱,“臺灣旅行法”是“重要立法的一環”,美方“接下來還會有許多作為”。對此,臺灣“總統府”發言人29日表示感謝,稱將繼續推進與美國的緊密合作關系。
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28日在臺北發表文章稱,在臺灣內部,大陸主宰所有議題,“北京的惡劣影響隨處可見,但美國卻在極大程度上缺席”,華盛頓應該意識到大陸的“大規模滲透”,與臺灣一起“抵御”。
針對美臺近日互動頻繁,大陸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28日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來干涉,“我們愿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并將堅定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
《聯合報》29日評論說,蓬佩奧27日的表態或許表明,美國“老大哥”愿意協助臺灣維系與“邦交國”的關系,但問題在于“賞味期”(指食品能保持美味與品質的期限)有多久,臺北要有正確認知。一名資深“外交官”私下說,臺“邦交國”基本沒有一個不是要錢的。該報認為,美國背后的真正考慮是與中國大陸對太平洋島國展開競爭,臺當局只不過是一個拉攏對象而已。
蔡英文的無奈之舉
“蔡英文如今高調展現與美國關系親密,只是另一個‘出口轉內銷的典型。”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2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蔡英文希望借打“美國牌”來為自己贏得2020年選舉增加籌碼,同時也為島內部分“臺獨”勢力壯膽。相對應的,美國也在利用“臺灣牌”制衡大陸。
賴清德本月18日登記參加2020年選舉民進黨初選后,與蔡英文之間交鋒的火藥味漸濃。《聯合報》29日稱,蔡英文28日回到臺灣后,就要開始與賴清德“短兵相接”。4月12日是民進黨初選協調時間,4月15日至17日舉行民調,未來兩周將是他們的“決戰關鍵期”,兩人出招將“更快”。
《中國時報》稱,蔡英文出訪期間,賴清德宣稱暫停公開競選活動,但加大在社交媒體發文力度。蔡英文剛返臺,賴清德就在29日出版新書《用行動帶來希望:賴清德的決策風格》。書中就兩岸問題拋出“安內和外”主張,即臺灣內部要安定、團結,對大陸要采取和平立場。當天,他還向高雄市長韓國瑜喊話,“希望2020年大家代表各自的政黨,做一場君子之爭,誰贏誰帶領臺灣”,完全把蔡英文撇在一旁。而蔡英文在29日舉行了一場春祭活動。
一名臺灣問題專家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蔡英文最近的“拉美抗中”舉動顯得有些無奈。作為民進黨人,她顯然無法走“親中”路線;在“臺獨”路線上,她無法與提出要特赦陳水扁的賴清德相比。所以,拼命去抱美國人的大腿是她提升自己選舉音量的唯一選擇。
臺灣資深媒體人呂志翔近日在島內“中時電子報”網站發文說,美國自然樂于利用“廉價的臺灣牌”作為對抗大陸的籌碼。但在兩岸緊張情勢加劇,中美貿易談判及整體關系發展仍不明朗的時刻,蔡英文不顧一切跳入中美之爭中“絕對不符合臺灣利益”。美國國會雖然通過了幾個挺臺法案,但行政部門沒有落實。此次美國對蔡英文過境的接待也畫有紅線,例如未讓她到訪“印太戰略”中最重要的印太司令部。文章直言,寄望“美國牌”拉抬選情在某種程度上是低估了臺灣人民的智慧,這次選舉就應該讓臺當局打破對“美國牌的迷思”。
“美國人與臺當局眉來眼去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歸根到底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上述臺灣問題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不過隨著大陸綜合實力上升,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共同利益顯然高于它與臺當局之間的。這決定了美國會時而給蔡英文“捧場”,但絕不會按照她希望的方向“跟牌”。另外,臺灣民眾經歷民進黨3年“噩夢般”的執政后更加看清一個事實:兩岸關系好,臺灣才會好。
張文生表示,對于美國和臺當局的勾連、互相利用,我們保持警惕的同時也要避免被對方的選舉操作利用、話題被對方主導。“我們只需堅定自己的腳步促進發展,堅持原則立場推進統一步伐。”▲
環球時報20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