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020-02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經常這樣問自己:什么是一節好課?通過今天的聽課評課和自我反思,我堅信一節好課不會具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會有一種統一的思想:那就是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尊重孩子的學習規律,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身心充分投入,思維自然而然地流淌,決不是單純的配合老師、被老師的思維束縛的假熱鬧。
一、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真正做到語不離境。
老師們為了讓自己的課堂更加高效,千方百計地錘煉自己的課堂用語。恨不得每一句都是企圖學生輸出的目標語,于是在文本呈現前就開始訓練主句型。例如:在學習be going to為主句型的對話課中。師生簡單問候過后,楊老師說Today were going to have an English lesson.然后便開始教授be going to 這一句型和have an English lesson這一詞組。 這樣看似高效的課堂節奏,實際違背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就如揠苗助長一般,透支著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是萬萬不可取的。
二、由老師主導的評價向學生參與的評價轉化。
老師們普遍非常重視語音語調的模仿,都適時地進行連讀和升降調的指導,并以loudly,fluently,emotionally作為評價指標進行朗讀指導。但在實際評價中還是以教師主導的評價為主,以Good job!Great!Wonderful!這種走量而不走心的評價較為常見,不僅與之前的朗讀要求毫不搭邊,而且也沒有起到讓評價引導練習實踐的作用,說到底學生還是被動的接受者。反之,讓學生樹立指標意識和評委意識,不僅可以提高他們認真傾聽的積極性,更為重要的是感受到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的價值。同時,對孩子自身的朗讀練習也是一種有意識的指標引導。
三、整體把握對話文本,提升課堂層次的清晰度。
在現階段的對話課堂中,老師們普遍采用一個個問題引領學生去聽、去看、去解讀文本內容,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問題如何設置需要仔細斟酌,既要條理清晰,由總體到細節,又要符合孩子的思維習慣,層層深入。以上課的楊老師和徐老師的同課異構PEP六上My weekend plan為例,楊老師的第一遍聽音設計的問題Q1:What is Sarah going to do tomorrow? Q2:What is Mike going to do tomorrow?
第二遍看視頻設計的問題是Sarah and John are going to in Renmin Park.而徐老師的第一遍觀看視頻設計的問題是Q1: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第二遍觀看視頻設計的問題是Q2:What is Sarah going to do tomorrow?
此時涉及的一個細節性短語We are going to draw pictures in Renmin Park.徐老師通過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an art lesson? What will Sarah do at an art lesson?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理解文本的內在邏輯。第三遍觀看視頻設計的問題Q3:What about Mike? What is Mike going to do tomorrow? 這樣兩位老師的文本解讀都在一步步地有序進行,層次清晰地將難度分解。
四、讓語法知識概念清晰起來。
作為小學英語老師一直在猶豫著是否需要給孩子們講解語法知識,經過今天的聽課與反思答案是肯定的。老師們需要點明語法形態的表意功能,讓學生概念清晰,因為含混不清的句型背誦才是給孩子真正的無形壓力。徐老師讓孩子們通過觀察板書,讓孩子們自己總結be going to 的句型結構,然后又通過觀看一段關于將來時態句型的微視頻,讓孩子們對于將來時態的語言標志和語言結構清晰明朗起來。
五、杜絕形式作業,讓作業具有可操作性、可反饋性。
老師們常常把大部分的精力花費在課堂設計,而很少斟酌實效性作業的設計。以楊老師和徐老師的作業設計為例:
楊老師1.listen and imitate the dialog for three times.
2.以My holiday plan 為題寫一下你的十一假期計劃。
徐老師:1.listen and imitate the dialogue.
2.Talk about your weekend plan with your friends. 兩位老師的作業設計都尚可操作,但我覺得可以更具體一些。例如:加入聽說認讀寫的幾個詞組,將楊老師的My holiday plan再提供上一些語言支架The National Day is coming. My family is going to ____. I?蒺m going to ____. My mother is going to ____. My father is going to ____. That will be fun. I can?蒺t wait.將徐老師的Talk with your friend改成提供支架的make a dialog,這樣作業的輸出性會更好,下節課一開始我們便可以進行組內分享,然后小組代表發言或者對話展示,這樣作業的可操作性、可反饋性增加了,作業就更有實效了。
總之,打造自然、靈動的舒適課堂,需要我們老師在創設自然真實的情境的同時,一步步引領學生去思維,去發現,去內化,最終讓孩子學會用英語去思維去做事情。我想這是每一位英語老師的不懈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簡介:
王丹丹(1988-),女,山東青島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加強小學英語課堂實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