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潤三 趙瑞澤 張坤隋 依桐邊 雯瑄
【摘要】? ? 隨著城市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城市物流無人機配送模式也備受關注,本文對物流無人機的應用、存在問題以及應用發展前景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 無人機? ? 物流? ? 配送模式
一、引言
近年來,城市物流業務量的增長導致了各個物流公司對人力需求量明顯增長,地面運輸和人力已經無法滿足物流企業的需求,同時人力資源昂貴和密集勞動力管理粗放等問題亟待解決,城市物流無人機配送成為新熱點。
二、城市物流無人機的應用
1、無人機醫療領域的服務。在醫療藥物配送方面,浙醫二院在湖州市長興縣開展了無人機醫療急救試飛并取得成功,標志著無人機在浙江將正式應用于區域醫療急救體系。在資源不足,交通不方便,對時間依賴性比較強的情況下,縣級區域范圍內急救用品、血液標本、器材的集中配送,以及特殊的大型活動醫療保障中,無人機都會體現出它的獨特優勢。2、無人機快遞服務。對于城市無人機物流快遞方面,億航智能攜手大灰狼快運公司開開通全國首條城市內無人機物流快遞航線,提供無人機快遞配送服務。通過無人機物流配送,這條線路的單程派送時間將從40分鐘大幅縮短至8分鐘,同時可以降低近80%的運營成本,能很好地滿足城市內靈活高頻的中短途末端配送客戶需求。3、無人機送餐服務。無人機送餐的服務模式在澳大利亞、新加坡和英國已有嘗試。國內無人機公司億航與百度外賣聯手,在北京試水國內第一個無人機送餐案例,實現工作日高峰時段30分鐘內急速送達。雖然目前低空領域的管理政策還沒有正式出臺,但此次試水活動無疑開拓了微型無人機的商業應用場景,為提升O2O服務的送達效率和用戶體驗,提供了新的思路。無人機配送模式與傳統物流配送模式相比,可以實現直線配送,用最少的時間將外賣配送至客戶手中。由于無人機飛行的特性,可有效避免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也可以有效緩解外賣員為趕時間而導致的道路安全隱患。
三、存在問題淺析
1、通訊網絡建設問題。伴隨無人機的續航能力、載荷指數的提升,無人機作業范圍將越來越大。進行傳統的無線電遙控方式將無法滿足無人機作業要求,這就需要互聯網的介入。目前已有許多無人機企業利用“互聯網+”模式進行無人機的遠程操控,大大提高無人機運輸效率。由于無人機科技企業正在日益完善無人機的飛行控制系統,將來無人機應用將會越來越靈活、智能。想要實現無人機遠程操控,就不得不建設并且完善移動通訊基站,利用5G信號對地面進行全面覆蓋。目前需要網絡運營商加強通訊基站的建設,保證城市無人機在低空領域的通訊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無人機的作業效率。2、行業規范問題。美國是無人機配送服務發展最快的國家,雖然已經出臺了許多宏觀指導性政策及措施,但其并未制定統一的標準來規范城市無人機配送。由于各國在這方面還沒有標準的、明確的實施細則,這也就成為城市物流無人機推廣的最大影響因素。城市無人機產業化發展也將挑戰一些既有的民法規則,應當建立一些適合城市物流無人機配送的法律來加以規范。當然,城市物流無人機的發展必然要以尊重他人的生命及財產為前提謀求自身的合法。3、運營成本問題。無人機在購置、維修,組建專業團隊等方面的費用與其配送的貨物總量相比,配送單位物品的平均使用成本較高。國內不少快遞企業正處于向自動化轉型升級階段,前期無人機配送需要大量投入,相比較下,傳統的配送模式將顯得實惠,配送單位物品的平均使用成本更低。降低單位物品平均使用成本、無人機構建成本、專業維修團隊組建運營成本,將有利于無人機配送體系的產業化發展。4、配送模式問題。在傳統的城市物流配送方式的基礎上,用無人機進行獨立送貨作業,以縮短總的送貨耗費時間為目標,進行點到點式的送貨。快遞送達后,無人機返回快遞包裹集散地進行再次遞送,但對于遠距離的配送對無人機的續航上是一個大的考驗。新興的一種物流無人機配送模式是送貨貨車搭載車載無人機進行送貨。即將送貨貨車作為無人機與快遞包裹的一個臨時停靠平臺,無人機攜帶快遞包裹從貨車出發前往快遞包裹目的地,完成后自動巡航回到送貨貨車,進行下一次送貨任務。此模式無人機與貨車協作,往返于移動貨車與快遞包裹目的地之間,節約了能耗,提高了無人機的工作時長,也相應的縮短了在路上所耗費的時間,極大的提高了效率。
結束語:隨著電商、傳統零售的轉型,以及制造業的智能制造的升級發展,物流體系與零售體系、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物流無人機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當前仍是物流企業發展無人機的關鍵時機,無人機領域正不斷向縱深拓展,? 加上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物流無人機配送模式發展前景可期,無人機配送模式也給予了城市物流行業新的方向和可能。
參? 考? 文? 獻
[1]劉曉爽.國內外貨運無人機配送借鑒[J].時代金融,2018(30):234.
[2]周路菡.《無人機物流時代漸行漸近》[J].新經濟刊, 2018, (08) :43-46.
[3]金垚煒. 基于二層規劃的無人機城市即時配送定位-路徑優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