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 張崢麗 王曉燕 溫瑞華
【摘要】? ? 在信息交互時代,高端互聯網技術與各行各業交互式、融合性、一體化發展。互聯網作為金融行業強大的信息后盾,便利了金融服務產業,催生了豐富多樣的金融產品,例如“微信支付”、“支付寶”、“手機銀行”等已經成為手機里必不可少的APP。這些廣泛使用的金融軟件,對于自我保護意識不足、喜歡獵奇嘗試的大學生來說,實則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各大高校及相關部門應切實培養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意識,保護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
【關鍵詞】? ? 大學生? ? 金融軟件? ? 網絡財產安全
根據需求層次理論,安全是基于生理需求之后維持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安全是個體謀求生存發展的充要條件。安全教育也要適應新時代、結合新背景,才能起到實現真正的教育目標。尤其是財產安全教育要順應互聯網+時代,適時的、系統的探究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本文以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為視角闡述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的現狀并適時地提供合理防御對策。
一、淺議高校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現狀
伴隨金融行業與互聯網融合性發展程度的加深,大學生群體觸及金融產品也越發便利,與此同時各種網絡財產安全隱患也相繼增多,近年來,“大學生裸條借貸”、“無力償還網貸自殺”、“電信詐騙學費”等不良事件層出不窮,已經使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成為飽受社會熱議的話題,不斷地引發人們對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問題的思慮與考量。為了培養當代大學生正確的思維觀念、價值理念、辨別能力,更好的享用金融信息化產品,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問題亟待解決。
二、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的影響機制
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社會新環境,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性。大學生的理財能力不足,其金錢管控與規劃具有明顯不合理性,使得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最后,大學生法律意識相對薄弱,當自己的網絡財產以及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沒能夠快速拿出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財產安全,維權意識薄弱。(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高等院校作為在校大學生主要的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安全教育工作沒有扎實推進。(三)社會法律機制不健全。網絡作為虛擬空間,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監測預警機制,但難免有疏漏之處,監測機制不夠完善,助長犯罪團伙的犯罪心理。
三、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隱患防御措施
為了保護在校大學生的網絡財產安全不受侵犯,確保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依據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現狀分析,并結合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的影響因素,探究有效合理的網絡財產安全隱患防御措施以及對策解決方案。
3.1大學生自我層面
1、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形成合理消費觀。當代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價值觀念,透徹把握人生價值的內涵,增強明是非、知榮辱、辨惡善的能力,在社會實踐中合理消費,量力而行,形成理性、健康、合理的消費觀念。2、加強金融知識學習,提高金錢管控能力。大學生應當將金融知識作為大學的必修課程,積極參加金融知識講座,時常閱覽金融類書籍,確保提高金融理財能力,合理管控、規劃自己的網絡財產。3、強化法律觀念意識,捍衛網絡財產安全保護權。在校大學生務必從法律知識學習入手,真正做到有法可用,用法必對,違法必究,學會自我捍衛合法網絡財產權益。
3.2家庭教育方面
1、恒念節儉傳統,傳承勤勉家風。家庭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影響力,父母要為大學生做榜樣,注重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培養大學生自強獨立、勤勉節約意識,樹立健康合理的消費觀。2、建立溝通樞紐,動態監察詳情。家庭作為高校與大學生之間的樞紐,首先,家庭要敞開心扉與大學生溝通交流,不僅要在溝通中傳授經驗還要監察孩子的異常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此外,家庭也要加強與學校的溝通,實時了解大學生近況,在關鍵時刻,給予大學生幫助。
3.3高校教育層面
1、打造精品思想政治教育是動力機制。高校要在打造精品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上下功夫,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與“干”相結合,使大學生理性辯證分析網絡財產安全的隱患。
2、加強校園文化熏陶是落腳點。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身心發展具有良好的熏陶、感化、凝聚作用。
3.4社會部門層面
實時監管審查,系統、依法、源頭治理網絡財產。政府要創新健全網絡空間環境審視監察機制,確保網絡環境明朗、清新。加強網絡財產安全相關法律條款制定,對于任何網絡財產安全違法行為,加大懲戒力度,確保大學生網絡財產權事件“零發生”。
四、結語
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分支,此次資料的整理分析豐富大學生網絡財產安全教育的實證性研究,切實為大學生打好“預防針”,增強預警防范能力和懂法用法意識,讓大學生趁著互聯網快車走的更遠。
參? 考? 文? 獻
[1]劉佳欣.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研究的必要性[J].文教資料,2019(03):167-168.
[2]朱箭容.大學生網絡安全法治意識的養成教育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34):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