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娟

惠民生,聽民意,解民憂……3月初,十三屆全國政協二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相繼召開,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紛紛建言獻策。這其中,不少人回應民生關切,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教育領域,為教育改革發展奔走呼號。請聽兩會里的教育“心聲”。
“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財力雖然很緊張,但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我們要切實把寶貴的資金用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談及教育投入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蔣昌忠建議中央財政加大對中部地區教育的投入。
“湖南在教育上的投入每年都在逐步增加,2018年的增加幅度屬歷年最大。盡管如此,在財政投入或是教育經費上卻還是捉襟見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基數大帶來的一些問題。”蔣昌忠表示,湖南是人口大省,要承擔的學生基數比較大,從生均角度來看,有需要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的空間。中部人口基數大帶來人均和生均指標上的差異,生均指標上的差異時間長了會影響教育教學發展,如果用在每個學生身上的經費數長期處于偏緊狀態,不利于教育教學的發展。
作為一名在鄉村教育前線奮戰多年的“老兵”,全國人大代表、常德市石門縣雁池鄉蘇市完小校長王懷軍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山區的教育投入,資金的投放應重點考慮改善貧困山區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消除學校危房帶來的安全隱患。此外,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的重要支撐,對貧困山區教師應給予補貼,并在晉級、評優等方面給予傾斜,讓他們能在山區安心從教。
從“有學上”到“好上學”“上好學”,讓貧困山區的孩子也能夠享受到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這是王懷軍的心愿。
一直以來,“入園難、入園貴”是百姓關注的教育熱點話題。隨著“二孩”時代的來臨,學前教育資源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據教育部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6.67萬所,比上年增長4.6%。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占全國幼兒園的比重為68.57%。
“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無論是公辦幼兒園還是民辦幼兒園,只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政府都要支持。”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
在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楊文看來,孩子能否入讀優質幼兒園,直接影響著家長的教育獲得感。增加優質學前教育供給,不僅有賴于硬件投入,更與幼教師資的發展水平息息相關。
“幼師人數不足,職前師資培養與崗位需求不能很好地對接,師資專業化程度不高……”楊文在調研中發現,盡管我國幼兒園的總數有所增長,但當前幼教師資隊伍仍存在一些問題。要想妥善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要擴大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計劃,緩解幼教師資的社會需求矛盾;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幼師從業水平職后培訓體系,繼續擴大現有幼師國培、省培的規模和覆蓋率,讓幼教從業者有更多“充電”的機會。
“要想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必須先補齊師資這塊短板。”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要吸引優秀人才報考學前教育專業,在畢業后進入幼兒園工作,需要提高學前教育職業本身的吸引力。也就是說,提高學前教育師資待遇,應該和擴大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規模同步推進。
在熊丙奇看來,薪水低、社會地位偏低、職稱晉升困難是當前困擾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必須嚴格要求所有公辦幼兒園、民辦普惠性幼兒園、民辦非普惠性幼兒園和民辦營利性幼兒園保障教師配備和教師待遇。嚴禁公辦幼兒園有編不補,對幼兒教師同工不同酬。對于普惠性幼兒園,要提高財政補貼標準,明確要求把一定比例的財政撥款用于提高教師待遇。對于民辦營利性幼兒園而言,也必須提高教師待遇,政府部門應監管幼兒園依法依規辦園,聘請有合法資質的幼師。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于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以現代職業教育的大改革大發展,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職業教育的部署令人矚目。
相關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每年新增勞動力中,職業院校畢業生占70%。然而,從職業院校畢業生到“大國工匠”,依然任重道遠。在一些代表、委員們看來,成熟的職業教育既要為發達地區輸送職業技能人才,也要服務本地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要做到因地制宜,進而更好地實現產業和教學的融合。
“我在一所職業學校調研的時候,發現知名的企業把它最新式的設備放在學校建的車間里面,甚至有一些企業把自己的生產線都放在學校里。這樣一來,學生的實習實訓、企業員工的培訓,都可以在這里面完成。”蔣昌忠表示,產教融合、校企聯合是連接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發展的橋梁。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將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力求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專業布局,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邵陽市洞口縣第七中學教師謝建中認為,國家在大力推動職業教育的同時,也要讓百姓認識到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職業教育不等于差生教育,相反,它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真正做到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只有這樣,才能變“人口紅利”為“人才紅利”,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