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敏
(浙江省長興縣婦幼保健院 浙江 湖州 313100)
孕婦盆底在妊娠期間已存在一定程度的損傷,再加之陰道分娩時盆底組織、筋膜、韌帶等的過度牽拉,從而導致盆底功能進一步受損,這種盆底損傷大多數情況下是可逆的,但嚴重者有可能發生不可逆的損傷,因而妊娠和分娩是導致PFD的高危因素[1-2]。產后及時給予盆底康復訓練有助于促進肌張力的恢復,減少PFD的發生。常見的盆底肌康復治療方法有盆底肌肉鍛煉、生物反饋和電刺激等。盆底肌功能訓練(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PFMT)對產后盆底功能的恢復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明顯提高了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是目前臨床上用于防治PFD的主要方法[3]。本研究探討產后盆底康復訓練對陰道分娩產婦盆底功能恢復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陰道分娩的初產婦200例,所有產婦均于產后6周復診,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各100例。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初產婦,年齡20~40歲,分娩時孕37~41周;(2)單胎、頭位妊娠,經陰道分娩;(3)孕前無便秘、漏尿、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等;(4)生活自理,有良好的認知功能;(5)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產后子宮復舊不良、惡露未凈;(2)妊娠高血壓、嚴重心血管疾病;(3)急性生殖道炎癥;(4)既往存在盆底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5)既往盆腔或陰道手術史;(6)精神病史;(7)中途退出。觀察組失訪9例,對照組失訪12例。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孕婦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居家盆底肌kegel訓練。向患者指導示范正確的訓練康復動作,增強患者自我控制意識和能力,從而能夠掌握康復訓練動作要領。訓練肛門、會陰收縮動作,每組動作保持5s后再慢慢放松10秒,20min/次,2次/d。觀察組方案:電刺激+生物反饋+居家盆底肌訓練。采用偉思生物刺激反饋儀,插入單導陰道電極,根據產婦對于電刺激的耐受情況調整治療強度,刺激時間為15~20min。生物反饋治療模式進行盆底康復治療,時間15~20min,治療2~3次/周,連續治療10次為一療程。隨后指導產婦行盆底肌肉收縮、放松,進行居家凱格爾訓練,每天2次,每次15分鐘。
(1)治療前后進行盆底肌指診肌力檢測,按照改良牛津肌力分級法分為0~5級評估盆底肌力情況。采用偉思生物刺激反饋儀檢測產婦盆底I類與Ⅱ類肌纖維的靜息狀態及活動狀態下的肌電值來反映盆底肌的功能。治療前后均采取自制盆底功能障礙問卷評價生活質量滿意度。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產后6個月的盆底肌力分級為Ⅳ、Ⅴ的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后盆底肌指診肌力比較 (例)
兩組治療后I類與Ⅱ類肌纖維的持續收縮壓均較治療前明顯增加(P<0.01),但觀察組增加更顯著(P<0.01)。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I類與Ⅱ類肌纖維的肌電值比 [mv,(±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I類與Ⅱ類肌纖維的肌電值比 [mv,(±s)]
組別n治療前(I類)治療后(I類)治療前(Ⅱ 類)治療后(Ⅱ類)觀察組9115.85±1.5633.05±2.4624.12±2.6242.95±3.03對照組8815.92±1.3723.05±2.5521.04±2.2532.46±3.37 t-0.31814.9370.41416.380 P->0.05<0.01>0.05<0.01
兩組于產后6月通過自制盆底功能障礙問卷評價兩組生活質量及滿意度。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定,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度例數)/總例數×100%。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滿意度比較 [n(%)]
妊娠期子宮體積逐漸增大、質量逐漸增加,尤其是妊娠晚期,子宮體基本處于垂直位置,重力作用對盆底的慢性牽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損傷;妊娠期激素水平變化改變了盆底結締組織的膠原代謝,導致盆底支持結構減弱,分娩時胎兒下降過程中由于陣發性腹壓升高及產鉗等助產因素的影響可致盆底I類與Ⅱ類肌纖維受損,過度拉伸盆底神經、韌帶與筋膜,從而損害盆底結構與盆底功能。部分肌肉肌纖維較難恢復至分娩前的狀態,遠期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的發生風險可因此增加[4-5],影響產婦預后。由妊娠及分娩導致的盆底結構與盆底肌肉損傷是可逆的,一般可通過產后鍛煉恢復,但多數產婦產后由于缺乏對盆底肌肉的正確識別從而導致鍛煉效率低下,引發PFD。我國衛生部門已認識到此問題的重要性及社會影響性,中華預防醫學會已經開展了中國婦女盆底功能障礙防治項目,盆底康復項目是未來的發展大勢,對我國目前的醫療環境來說有較大的可行性。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通過盆底肌肉訓練能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提高產婦的產后生活質量[6]。產后盆底功能損傷有效的治療方法為產后盆底肌康復訓練,如Kegel訓練、電刺激、生物反饋等。本次研究我們采用盆底肌鍛煉、電刺激療法及生物反饋法相結合的治療方法。盆底評估與生物反饋訓練是引導表面肌電圖反饋,通過顯示及聲音提示,使患者更清楚更直觀的了解自身盆底肌功能狀態,并參與到治療當中。生物反饋的目的是促使盆底器官解剖及功能恢復,其通過測量陰道、直腸肌電反饋,采取針對性的電刺激與生物反饋訓練,從而使受損的盆底神經肌肉被喚醒,增加盆底肌肉的彈性與強度,最終促使盆底功能恢復[7]。電刺激通過采用特定參數的電流對盆腔組織器官進行刺激,支配盆腔組織器官的神經纖維,通過直接作用效應器,或影響神經通路活動,改善尿道、膀胱功能狀態。結合個體化電刺激治療,可喚醒、激活盆底肌,加快產后陰道及盆底肌的張力和彈性的恢復,預防和治療產陰道松弛、尿失禁等PID有很好的療效。盆底肌肉鍛煉和物理療法電刺激等可增加盆底肌肉的張力。產后進行kegel訓練對產后尿失禁婦女有所幫助[8]。本資料中,觀察組患者給予產后盆底康復訓練后,盆底及肌力及I類與Ⅱ類肌纖維肌電值均有顯著增加,生活質量滿意度也較對照組均有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產后及時進行盆底康復訓練有助于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縮能力,恢復盆底肌的張力和彈性,提高產婦近、遠期生活質量,可作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防治的首選措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