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杰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老年內分泌科 山東 濟南 250012)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主要表現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對機體心、腦、腎、神經等多個重要器官及系統產生明顯損害,因此,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管理,減少護理過程中的風險事件發生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護理風險管理是指通過識別、評價并處理醫院科室內的潛在醫療風險,制定針對性護理策略,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提升護理管理質量,促進護理質量的不斷提高。而風險控制的關鍵在臨床護理團隊,組建糖尿病護理團隊能有效增強護理風險管理的管理和監督作用,對高危患者進行風險控制,能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生活質量[1]。本研究進一步分析糖尿病護理團隊在臨床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現具體匯報如下。
將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內分泌科治療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39~76歲,平均年齡(57.8±10.2)歲,病程6個月~12年;對照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41~77歲,平均年齡(58.4±10.7)歲,病程6個月~1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合并嚴重糖尿病并發癥、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疾病者;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風險管理,常規進行入院健康教育、藥物治療、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等。觀察組采用糖尿病護理團隊進行護理風險管理:(1)成立糖尿病護理團隊。由我科室護士長任組長,護理經驗豐富及資歷高的主管護師任副組長,責任護士10名為組員,對團隊成員進行定期風險管理培訓,加強組員間的經驗交流,確保團隊的專業性。(2)團隊分工協作。將團隊分為五個小組,分別為健康宣教小組、糖尿病足防治小組、糖尿病強化治療小組、糖尿病靜脈治療小組和糖尿病心理護理小組,明確各小組的護理職責和具體工作內容,每天進行小組成員分組,要求各組員對各組護理內容均熟練掌握[2]。(3)健康宣教小組。由1名組員負責健康宣教,負責督促患者進行科學治療,宣傳自我護理的注意事項。患者入院當天指導患者完成糖尿病相關知識測試,初步了解患者對本病的了解程度;根據患者的測試情況,出具針對性的書面健康教育材料,供患者及家屬學習,糾正患者的片面及錯誤認知;監督患者的學習進度,特別對自控能力較差的患者及時給予督促;建立患者檔案,記錄患者健康宣教完成情況[3]。(4)糖尿病足防治小組。嚴正告知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糖尿病足的危害、日常防護重點;嚴防患者跌倒,定期檢查防護欄、扶手等設施情況,若有損壞及時修理;病房內制作標牌,提示病房內安全注意事項,時刻提醒患者注意,并在病房內放置糖尿病足宣傳冊子,供患者及家屬閱讀,增強對糖尿病足護理及防范的重視程度;重視糖尿病足的皮膚護理,防止感染、燙傷、破損等,以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4]。(5)糖尿病強化治療小組。組員應扎實掌握糖尿病相關治療知識,指導患者日常用藥、注射胰島素、如何正確測量血糖等,督促患者定時測量血糖,按時按量用藥,評估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準確性,反復指導治療,確保患者熟練掌握治療相關知識[5]。(6)糖尿病靜脈治療小組。組員均需進行崗前培訓和考核,掌握深靜脈置管方法;對于需要深靜脈置管的患者,組員應嚴格依據操作規范,積極使用先進醫療技術,如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和靜脈輸液港技術。(7)糖尿病心理護理小組。患者入院時評估其心理狀態,對心理問題嚴重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嚴重者進行心理治療,給患者以特殊的照顧,確保患者口服藥物治療的效果;對于可能發生的潛在問題進行提前準備,防止患者出現自殺傾向。
統計兩組護理后血糖變化、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率。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率(%)表示,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血糖指標變化(mmol/L,±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血糖指標變化(mmol/L,±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例數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觀察組606.78±1.219.57±1.35*對照組606.36±1.4811.93±1.64

表2 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率比較 [n(%)]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其治療過程漫長,期間容易發生各種護理風險,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甚至為患者的身體造成危害。因此,組建一個能夠減少護理風險的團隊有重要意義。專業的糖尿病護理團隊在護理風險管理中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第一,團隊成員均經過嚴格、專業的培訓,護理水平顯著提高,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更為全面,能夠在護理過程中有效的進行指導;第二,將團隊工作細分,明確職責,增強協作,有利于增強護理工作的專業性,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范圍,提升護理質量;第三,通過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心理護理、糖尿病足護理、治療護理等,全面提升了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了治療依從性,增強了自我保護能力,有利于平穩控制血糖,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質量[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低血糖、糖尿病足等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對照組(P<0.05)。充分證明糖尿病護理團隊在臨床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確切,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升護理滿意率,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