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靜
摘要:閱讀對初中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還能拓展他們的思維,培養良好的語感與寫作能力。本文就如何優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英語;閱讀;優化;興趣;習慣
閱讀能力,無論是對語文學習還是英語學習,都十分的重要,因為它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不僅可以學習知識,還能拓展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感知能力和寫作能力。可是,我們的英語閱讀教學,常常是老師費了很大的勁,但效果卻并不太好。那我們想要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要如何優化我們的教學方式呢?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有了需要才能產生動機,有了動機才能確立目標。一個人只有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意義,并以此來推動自己的學習行為時,這種學習行為才可迸發出一種有利的學習動機,才能盡力去克服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教學中,我用身邊的例子讓學生了解我們學習英語的好處。比如,瀘沽湖的導游,會說英語的人,收入就比不會英語的高。為什么?因為他們服務的人群更廣,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可以接待。我們涼山州有著自己特色,尤其是我們鹽源的瀘沽湖,有旖旎的風光,獨特的走婚文化,有的人就利用這個優勢,招徠游客,還有的在網上開店,將我們的特色產品銷到了國外。這些都需要用到英語,而他們都沒有出國。誰說要出國才能用英語呢?學生聽我的講解,都認為言之有理,從此,學習英語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
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在某種程度上與學生對英語老師的認同感息息相關,因此,每位老師都應不斷學習,在積極提升自己綜合素質上做出努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激發學生的熱情,讓他們感悟到英語學習的魅力所在。增進師生關系,我們還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課前,教師要努力備好課,上好課,讓每一堂課都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優質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熱情、和藹、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并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與教師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在英語學習中慢慢形成的,需要教師耐心地引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應培養學生平時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預習。預習課文是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學習課文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獲取新詞匯信息的能力,如果預習自學的方法得當,就能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為提高閱讀能力打下良好基礎。初中英語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是妙趣橫生的小故事并且圖文并茂,自學起來不是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因此要求學生在老師教授課文之前,應該自覺地先預習課文,依照預習目標反復閱讀課文,做到:上新課前先預習好生詞和短語,理解課文大意;找出文章的疑點、難點;針對提出的問題找出答案和重點句。
預習時,我要求學生讀第一遍絕對不能查詞典,遇到自己不會的詞,要么根據詞綴、語法結構或者上下文的意思來猜,要么直接跳過。而且不能用漢語的思維去讀,必須用英語的思維去讀,就是不能讀完一句立即用漢語去翻譯,再讀下一句。如果這樣的話,學生學習的還是漢語式的英語。這會影響他們所有英語能力的提高。讀完之后,自己腦子對文本一定要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第二遍再來細細地讀,找出重點或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第三遍再思考短文給自己的啟示或者它好在哪里。剛開始,學生抱怨太難,堅持了幾周后,他們覺得上課聽課要輕松得多了,而且英語閱讀速度加快了。
三、教給具體的閱讀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應教給具體的閱讀方法。
我們所說的閱讀能力既包括理解的準確性,也包括閱讀的速度。我們平時要加強學生快速閱讀的訓練,尤其是限時的閱讀訓練。這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而不是逐字逐句去理解,還可以了解學生的理解角度和依據,找出學生閱讀理解錯誤的根源。俗話說:量變產生質變。沒有大量的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不可能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的。除了課本中的文章,教師還要精選一些有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課后去閱讀、理解、做題。閱讀做完題后,自己對一下答案,然后反思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思考怎樣在今后避免它。當然,這一點學生不可能自覺去做,需要老師的引導與鼓勵。有時,我會特意把單元考試中會出現的閱讀先讓他們讀一次,只要他們認真去讀了,并真正弄懂了,考試時就會覺得非常簡單,充滿了成就感。這種做法只是偶爾為之,才能讓學生覺得是自己努力付出所得到了,對自己充滿信心。否則,會適得其反。
要讓學生不懼怕閱讀,我們還得教給他們具體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閱讀方法和技巧根據文章內容和題目的不同而多種多樣。在閱讀每個段落時,要注意綜合運用精讀、略讀這兩種方法。略讀即只看文章標題、下標題以及每個部分或者段落的第一行,關注文章中反復出現的關鍵詞。精讀時,要用充足的時間讀懂段落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因為第一句往往是該段的主題句,而第二句往往是對前句的延伸或進一步的解釋。略讀即是迅速瀏覽從第三句開始的后面部分,搜尋作者對開頭兩句的支持句,并同時注意文章中間是否有轉折詞,因為這些詞常常暗示著文章思路的轉變。當讀到段落的最后一句時,我們又要使用精讀,這時必須再次放慢速度直到完全消化作者對段落的小結,因為該小結有可能與主題句截然相反或引導讀者進入下一個段落。
雖然,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只要我們能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加強對他們閱讀方法的指導,那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