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摘要:特殊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特殊教育可以推動國家教育整體發展。在土耳其共和國,特殊教育起源于20世紀初,為了推動其發展,國家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如頒布法律、設立特殊教育院系等。最終土耳其的特殊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關鍵詞:土耳其 特殊教育
中圖分類號:F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3-0184-02
一、土耳其特殊教育的起源
土耳其特殊教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3年,以國家教育部的成立為標志。然而,在國家教育部成立之前,在奧斯曼帝國統治的1455年,土耳其境內開始出現第一所正規的專門為天才學生設立的特殊學校。建立這所學校的目的是培養有天賦的年輕人,使他們成為國家行政人員、科學家和藝術家。1889年,土耳其在伊斯坦布爾為那些有聽力障礙的學生開設了一所特殊學校。后來,這所學校又開始同時對具有視覺障礙的學生也給予教育。這所學校的學生年齡在6歲到20歲之間,學生的最長學習期間是4年。這所學校存在了30年,一直到1919年才關閉。1921年,土耳其境內的一個協會組織專門為聾啞人和有聽覺障礙、視覺障礙的人建立了一所學校,學校設在伊茲密爾。這所學校受到健康和社會福利部的監督和管理。一直到1950年,這所學校都在為土耳其境內的特殊學生提供服務。1951年,健康和社會福利部不再對這所學校進行監督和管理,對學校的管理權被移交給了國家教育部。教育部將這所學校分成兩個不同的部分,并將他們分別遷往土耳其的兩個不同的城市。1955年,國家在一所普通學校的校園內建立了第一所特殊教育研究指導中心和第一個專為智障學生而設立的特殊班級。1980年,該中心成立了特殊教育總局,后來于1983年演變成為特殊教育部,專門提供咨詢和指導服務。1991年,國家又專門成立了特殊教育委員會。
二、土耳其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規
在土耳其特殊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國家通過法律來規范特殊教育的發展。土耳其于1983年頒布了關于為特殊兒童提供教育的法律。然而,在這項法律頒布之前,1982年頒布的《土耳其共和國憲法》中已經為國家的特殊教育制定了一些規定。
1982年10月9日頒布的《土耳其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二、五十一、六十一和七十條制定了特殊教育的一般原則。在第四十二條中明確規定:國家對因存在特殊情況而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個人,將為他們提供教育,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土耳其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必須在工作環境中保護青年、婦女和身體或心理有缺陷的個人。《憲法》第六十一條要求國家采取措施,保護社會上的身體或心理有缺陷的個人,使其很好地適應社會。《憲法》第七十條進一步規定,每個公民都有平等的機會接受教育,然后平等地從事工作。所有的這些條款中都表明殘疾人無論是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還是工作中都應該得到保護。這些法律規定有利于這些殘疾人士融入社會并被社會所接納。
除了憲法中的這些一般性規定外,土耳其還于1983年頒布了關于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特殊教育的法律。頒布這一法律的目的是制定統一的規則,以確保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可以接受符合土耳其國民教育制度基本原則的教育,使他們在接受完特殊教育之后可以有一份工作,從事某種職業,從而很好地適應環境和社會。根據這項法律,對殘疾類別、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則、國家在特殊教育方面的責任都進行了詳細規定。還有一些其他與特殊教育有關的法律。《小學教育法》第六條明文規定必須為那些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建立學校和班級。此外,第十二條規定,應該向有智力、身體、心理或社交缺陷的小學生提供特殊的培訓和教育。在這方面的另一部法律是《社會服務和兒童保護機構法》。這部法律于1983年制定。根據這部法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因為有身體、智力、心理及其他方面的缺陷而需要受到保護和接受特殊教育的兒童,應當在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學校內接受教育”。已經實施了兩項規定,一項是關于指導服務的條例,另一項是關于國家教育部特殊教育學校的條例。《特殊教育指導服務條例》對特殊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在土耳其共和國的憲法中提到特殊教育機構時,第一次提到“研究和指導中心”,并規定由他們來規劃和實施特殊教育。第二項條例規定了特殊學校的設立原則和辦學宗旨,規定了要對不同的特殊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對學生的入學、注冊和轉學程序進行了詳細規定,同時還規定了特殊學校校內人員的責任和職責。
三、土耳其特殊教育發展舉措
根據土耳其國家教育發展計劃,國家教育部在特殊教育咨詢和指導服務總局下設有分局,特殊教育指導和研究中心就設在總局之下。到20世紀末,這些指導和研究中心的數量已經達到93個,有440名教師。這些中心負責管理和安置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這些中心測定和評估學生的能力、需求和興趣,以及他們的優點和缺點。在經過詳細的測定和評估后,這些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根據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將要在何種類型的學校中接受教育。那些有聽力和視力障礙,以及智力和身體缺陷的學生被安排在特殊教育機構接受教育。其他的學生,包括那些有不同殘疾程度的學生,由私立機構、組織和大學提供服務。從總體上來說,國家為特殊學生提供了三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形式。普通特殊學校,部分為學生提供住宿,但是部分卻不提供寄宿條件。普通學校的特殊班級。特殊教育重點實施項目。在大學和私立機構中為每一個特殊群體提供的服務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是不同的。
除了由國家教育部的學校提供的公共教育外,還有不同的機構和組織為各個類型的特殊群體提供教育服務。當然,大學、醫院、基金會和私立學校都在努力為殘疾人提供教育機會。各個大學的有關部門負責診斷、預防、康復、指導和提供必要的教育設備。他們還努力為特殊人群提供職業教育。每一類殘障群體都有自己的組織機構及基金會,負責為相關的特殊群體提供特殊教育、資金、康復、職業教育、指導,并且為特殊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和社會支持。在土耳其國家境內,聽力和視力障礙以及智力和身體殘疾被認為是主要的殘障類型。這些特殊的殘障人群可以得到特殊的教育和特殊的職業安置選擇,并且為他們提供有關服務。其他殘障類型,包括那些有學習障礙、言語和表達障礙、多重殘疾和行為障礙,以及有天賦和有才能的特殊學生,他們都可以在普通學校內接受教育。
1952年,土耳其的加齊大學特殊教育系開始在大學內對特殊教育人員進行培訓。設立這個系別的目的是專門培養不同殘障類型的專業人士,包括專家教師、行政人員和檢查人員。這個系別在兩年內共培養了60名學員,在這之后這一系別暫時不再開立。1987年,國家又重新成立特殊教育系,專門負責培養智障及視覺障礙方面的特殊教師。20世紀末,土耳其有四所大學設有專門的特殊教育系別。其中兩所大學設有專門的特殊教師教育系,其中一所大學在特殊教育系之下還設有兩個獨立的專業,聽力障礙專業和智力障礙專業。每年大約有160名新學生進入這些系,接受土耳其迅速發展的特殊教育領域的培訓。
四、土耳其特殊教育發展的成就及不足
在國家和社會各界力量的推動下,特殊教育領域有了一些新的發展,其中之一是調整高校特殊教育院系的結構,重點培養智障、聽力障礙和視力障礙兒童的教師,以克服這些方向教師不足的問題。另一個新發展是一些大學在組織的支持下開始了早期特殊教育計劃。這一以家庭為基礎的早期特殊教育計劃的目的是幫助身心殘疾的兒童的父母。除這些發展外,還設立了一個新的政府機構,稱為殘疾人管理機構。在法律層面,頒布了一項特殊的法規,稱為特殊教育法律授權規定。
由于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使用一般的或經過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設備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主要是少年兒童和青年)進行的旨在達到一般的和特殊的培養目標的教育。①因此,土耳其普通教育體系中的問題也同樣適用于土耳其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領域的主要問題是學校數量和受過培訓的人員不足。此外,許多現有的學校缺乏必要的設備,再加上這些學校的學生人數過多,以及教育方案不符合學生個人的學習需要和興趣,這些都是特殊教育領域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都有負面影響。學生無論是在哪種教育環境下都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獲得相應的教育,而學校只向學生提供了基本技能。而特殊教育比起普通教育,其本質在于促進特殊兒童的發展。②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的實際數量是未知的,有必要對所有的這些個體進行篩選和評定。因此,應該在土耳其組建一個包括所有相關科目代表的團隊,以便接觸到這些個體。殘疾兒童作為特殊教育管理的對象,在管理內容上不僅僅包括常規意義上的教育教學管理,還要涉及安全管理、飲食起居管理等方方面面。③在土耳其,為了推動特殊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在所有教育領域執行一項長期改革計劃,特別是在學校的數量和質量、人員和教育方案方面。
為特殊學生開立的公立學校和機構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夠,因此,私立學校和機構逐漸增多。國家對這些私立學校和機構提供部分財政支持。然而,根據現行法律,國家有責任建立和運行公立學校和機構,以達到向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必要的教育服務的水平。只有面向特殊學生的公立學校和機構的數量得到增加,并得到必要的設備和訓練有素的人員的支持,國家才能達到法律的要求。特殊教育院系的數量不足。大學招收特殊教育方向的學生不應該僅僅基于高考中的知識測試,還應該基于學生的個性、興趣和能力。相關院系、專業的數量應該增加,以促進特殊教師的發展,提高他們的素質。此外,國家教育部和大學之間應該有更密切和更頻繁的合作和思想交流。從總體情況來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土耳其的特殊教育計劃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其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注釋:
①樸永馨.特殊教育[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1.
②王娟華.淺議特殊教育的本質、特點及要求[J].科教文匯,2017(4).
③李拉.論殘疾兒童教育的幾個特點[J].綏化學院學報,2014(1).
參考文獻:
[1]葉立群.特殊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劉全禮.特殊教育導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樸永馨.特殊教育[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余中根.匈、意、土、羅四國早期兒童特殊教育制度之比較[J].教育瞭望,2016(7).
[5]余中根.意大利等四國早期兒童特殊教育制度比較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6(4).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