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軍
摘要:中職語文教學以智育屬性培養學生漢語言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中職語文教學亦包含對學生進行德育美育的內容,這種包含既是客觀存在,也需要教師的有意利用和導學有方。也即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堅持以滿足智育屬性為主體,以融會貫通德育美育屬性為輔助,“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1]兼收智育德育美育的功效,充分達成語文教學目的。可見,這里反映出教學理念問題,也反映出教學方法問題。
關鍵詞:語文教學 智育 德育 美育 融會貫通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3-0199-02
中職語文教學亦包含對學生進行德育美育的內容,這種包含既是客觀存在,也需要教師的有意利用和導學有方。也即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堅持以滿足智育屬性為主體,以融會貫通德育美育屬性為輔助,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所提出的“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的要求,兼收智育德育美育的功效,充分達成語文教學目的。可見,這里反映出教學理念問題,也反映出教學方法問題。因此,有必要對中職語文教學智育與德育美育融會貫通的理念與方法予以探討。
一、中職語文教學智育與德育美育融會貫通理念的明晰
(1)語文教學的智育內涵。語文教學即對學生施予漢語言文化教育,首先是屬于智育內涵的,所謂智育即知識和智慧的培育,將物化的人文成果(客觀知識體系)同主觀的智力成果(主體的認識能力)轉化,再由主觀智力成果啟迪開發創造性思維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豐厚物化的人文成果。語文教學是進行漢語言文化也即我們中國人的母語文化教育,不僅傳承著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文明成果,也是發展和創造更先進更文明的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文是一切知識的基礎,也即一切教育的基礎。曾經有“學會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說法,其實以語文教學的智育內涵與數理化的智育內涵相比較,語文智育的內涵是更為基礎的內涵,數理化的學習依賴于語文基礎的保障,語文理應具有“百科之母”的意義,是承載著中華民族和世界文明的、作為中華民族通用語的漢語文教育。
(2)語文教學的德育和美育內涵。語文教學的德育和美育內涵滲透于語文教學內容之中。其一從語文教學的德育內涵看。具體包括在語文基礎知識中,也包括在名篇佳作、人物形象、史跡典藏之中,正如“知書達禮”之道理,也正如有研究者的觀點,“中國的傳統的德育教育是由國文教育完成的。我們現在也常常提到文,史,哲不分家。例如《論語》一課,我們在教學中對其深刻道理的傳輸遠遠要比其語言的運用重要得多。關鍵在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是把文章中語言文字的運用技巧作為重點,還是把其中的哲理作為重點的問題。要想把握好這個重點我們就要好好想想《論語》是一篇什么樣的著作,我們都知道他的哲學范疇超過了其純文學的范疇。知道了這個道理以后,這個重點也就出來了。而我國傳統的德育正是由學習這些先哲的文章開始的。古語有云‘知書達理,正是對現代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最好論證。”[2]其二從語文教學的美育內涵看。語文教育和美育也是直接關聯、你中有我、相伴相生、相互促進的關系,感知美、理解美、感動美、陶冶美好的情操和個性品質都需要語文教學來達成教育目標。譬如。“講授思想美的文章,我們不僅要分析其邏輯關系、論證過程,還必須抓住作者思想的精髓,看他們怎樣以其深刻睿智、博大精深而去啟迪同輩,警醒后人;講授人生美的文章,不僅要從語文角度分析思想意義、藝術特點,更要使學生了解到:正是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的高風亮節及對事業的忠誠信念,構成了人生最美的圖畫,從而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強化從課文中獲得的審美感知。”[3]
(3)秉承中職語文教學智育與德育美育融會貫通的理念。鑒于語文教學所兼具的智育德育美育于一身的特點,中職語文教學理念就不能囿于單一的語文智育,從學校的教學管理到任課教師的導學都應該秉承智育與德育美育融會貫通的理念,深入挖掘語文學科的教學資源,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地將語文教學予以智育德育美育的融會貫通,發揮語文教學培養中職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的最大功效。然而在過往的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確實存在單一的學科教學觀,也存在著中職語文教學可有可無,與專業技能課相比的重要性被弱化等問題,中職語文教學資源和應有的育人功效沒有獲得充分的發揮。那么,對于中職語文教學理念的不足必須從學校教學管理的角度和任課教師導學的角度雙向加以查找,加以認識上的端正和提高,以有效的理念解放和導學措施的采取,秉承語文教學智育與德育美育融會貫通的理念和教學實踐。
二、中職語文教學智育與德育美育融會貫通理念的踐行對策
(1)加強學校對語文教學的管理。中職學校應進一步端正語文教學智育與德育美育融會貫通理念,從學校領導的認識到學科組和任課教師的認識上都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從教師隊伍建設、教學內容選擇、學生學習模式管理等三個方面來完成對中職語文的教學設計與創新,開展形式多元化、教學內容豐富化、教學互動多樣化的語文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與教師、學習與教學、能力與知識相協調、相融合、相對接,進而全面提升中職語文教學質量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4]
(2)積極嘗試更富實效的教學方法。在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中實現智育與德育美育的融會貫通,需要在教學方法上積極探索和嘗試。
譬如教師要“活”講知識,這其中要求教師應當善于使用明快而生動的語言來講解知識,使學生們在接受知識時,不至于因為教師的表達而形成不必要的障礙。還要求教師善于設計“情節”、編排“劇情”,把學生們的思維巧妙融入課文的情境之中,要善于利用課文的內容多為學生設計幾個“為什么”或“怎么辦”的話題,叫學生們在回答問題的情況下,注意力能高度集中,成為課文境況中的親歷者,使學生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和感受,形成“課文中有學生、學生心中融化課文”的情境,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領悟道理。
再譬如做對比式德育滲透:引入與課文內容具有反向比較意義的案例,“由點及彼”地滲透德育。在語文課文章的德育滲透點大都以正面教育為主,尤其在初等教育專業語文課的教材中,這樣的設計是依據學生的培養方向,以期使之適應承擔未來的中小學乃至幼兒園教師崗位所需。對于學生的德育正面的灌輸引導無疑是最適用的途徑,學生需要有足夠的思想品德修養方面的理論武裝,但單維度的理論灌輸會讓學生限于知識化或教條化的理解,對學習的德育理論做能夠在口頭上背誦下來,在考試的卷面上回答得出,但在言行上卻與之脫鉤、我行我素的情況。采用對比式德育滲透的做法,就是講授與課文中的正面或反面德育蘊義相背離的案例做以比較分析,在有助于學生消化理解課文知識的同時能夠結合實際案例、具體到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中去理解和認識道理,受到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可以說,對比式滲透德育的方法具有形象化、真實化的特點,最能夠打動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獲取理論結合實際的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修訂說明[OL].中公教育網,2015-07-08.
[2]王瑞.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2).
[3]劉冬梅.高師語文美育教學初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0).
[4]趙文杰 如何有效提高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水平[J].現代教育職業,2017(6).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