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銳
【摘要】企業年金制度作為我國現代養老金體系中的第二支柱,對于我國的國計民生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有助于保障企業年金的長期保值增值,但是如果現階段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本文首先對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對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策略進行了重點論述。
【關鍵詞】企業年金 資產配置 管理
企業年金制度是我國企業以及企業員工在現有的養老保險體制框架下,本著自愿原則依法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因此可以將企業年金制度理解為我國現代養老金體系中的第二支柱。我國早在2004年便頒布了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在2006年第一支企業年金正式投入運作,在企業年金運作初期,其資產投向非常單一,主要包括股票、存款以及債券等。此外我國還從國家層面對企業年金的比例上限進行了明確,因此,企業年金的資產配置管理并沒有引起人們充分的重視,也直接導致了在企業年金運行的前五年,先后出現了兩次行業性的虧損。第一次虧損后企業年金的委托人和受托人才真正開始對企業年金的資產配置管理進行關注,我國人社部于2013年將信托計劃、銀行理財以及養老金產品等多項內容納入了企業年金投資管理的范疇,為企業年金從計劃層面開展資產配置管理創造了條件。目前我國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已經經過了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經濟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基于企業年金的特性來從計劃層面不斷提高我國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水平和質量,實現我國企業年金資產的保值增值,是現階段我國企業年金管理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資產配置主要是指為了有效保障資產的保值增值,基于投資需求將投資人的資金在不同類別資產之間進行合理分配。而資產配置的結果值將影響各類投資基金的收益以及風險。據相關數據統計,對基金投資收益變化的影響因素中,資產配置因素所占比例高達90%,企業年金作為一種特殊的資產形式,具有不同于一般投資基金的資產特性和運作模式,進而對資產配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現金資產的特殊性,要求開展資產配置管理
企業年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我國企業員工退休后對養老保險的有效補充,完全不同于我國社保基金的統籌運作管理模式,現階段我國企業年金主要采用個人賬戶累積制,而且我國并沒有對企業員工開放個人選擇權。在這種情況下,一是我國企業員工的企業年金積累周期較長,按照我國現有的勞動制度,企業員工整體的年金積累平均周期大于30年,在長達30年的積累過程中,需要實現企業年金長周期的保值增值,要求企業年金資產投資回報率能夠跑贏通脹;二是對企業員工個人而言,其個人賬戶企業年金的積累數值將受到計劃凈值波動的影響,所以企業員工個人特別是那些快退休的企業工作人員,對于企業年金資產的短期波動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基于上述分析,企業年金資產既需要長期的保值增值,又存在顯著的短期兌付壓力,直接決定了企業年金資產的資產特性為高度安全和適度收益。這就要求在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中,既可以保證期間年金資產長期的保值增值,又要防止短期凈值波動對企業年金資產的影響。
(二)企業年金的運作模式,要求開展資產配置管理
按照我國現行的企業年金管理辦法,通常情況下每一個企業年金計劃都包括多個投資組合。同時我國現行的企業年金管理辦法,對企業年金的投資以及資產比例限制進行了明確統一規定,在企業年金投資過程中權益類資產投資不能超過總投資的30%,創新類產品投資不能超過總投資的30%。基于我國企業年金的特殊運作模式,現階段我國企業年金不能像社保基金一樣,通過多種不同類型資產的組合,來開展大類資產的分類配置和管理。同時在我國現行的企業年金會計準則下,需要按照公允價值估值法對企業年金資產重要構成的債券資產進行估值,從而無法采用不同的投資策略對債券資產的估值進行有效調整。因此企業年金必須采用資產配置管理方式,通過在整體資產中構建一定比例的成本計價類資產,在波動的資本市場環境中將企業年金的凈值波動穩定在合理的范圍內,同時采用安全墊的方式對外部市場波動進行平滑,從而有效保障企業年金資產的長期保值增值。
二、我國企業年金資產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資產受托人在落實資產配置方面沒有足夠的動力及相應的條件
第一,資產受托人落實資產配置的動力不足。其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年金委托人關于企業年金的投資并沒有形成明確的定位和清晰的認識,也沒有與受托人之間開展充分的溝通交流,從而導致受托人無法有效了解委托人的意愿,難以對企業年金資產進行有效配置管理;二是在我國現有的復雜資本市場環境下,對企業年金開展資產配置管理未必有理想的效果,由于現階段我國并沒有出臺相應的企業年金投資管理法律法規,也沒有對委托人進行實質性約束,這就導致資產委托人沒有足夠的動力對企業年金資產進行有效的配置管理。
第二,在我國現行資本環境下,資產受托人履責條件受限。雖然按照企業年金管理辦法,資產受托人具有選擇、監督以及更換投資管理人的權利,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托人必須要在委托人的同意下才能履行相應職責。此外,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要求資產受托人能夠深刻理解市場上的各類產品,并且能夠持續跟蹤企業年金計劃資產配置情況,這就要求在先驗資產配置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能力以及管理工具作為基礎,但是我國在該方面的建設相對滯后。
(二)委托人不具備推進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的認識和條件
在現階段我國資產受托人不能充分,履行職責的情況下,委托人對于企業年金資產的配置管理就顯得特別重要。但是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年金資產委托人對企業年金資產的配置管理并沒有去深刻的認識,也不具備推進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的條件。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在2017年第一季度共有7.7萬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計劃,其中單一計劃企業僅有1432家,單一計劃中理事會受托的企業有178家,法人受托的企業有1254家。可見,我國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是將企業年金運作管理授權給受托人,而委托人對于資產配置管理認識相對較淺,并缺乏專業的技術支撐和人員支撐。
三、我國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探索
(一)由委托人對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模式和投資目標進行明確
明確投資目標和管理模式是開展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的前提條件。投資目標包括風險目標和收益目標兩個方面。企業年金投資目標在充分考慮自身風險偏好的基礎上,需要把握以下兩個原則:一是在收益目的方面應該保障企業年金資產安全性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年金的長期保值增值;二是在風險目標方面要強調投資收益的穩定性,盡量降低業績波動,采用分散性的資產結構確保安全穩定的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要超過高波動率資產所占的比重。因此委托人只有明確企業年金的資產配置模式和投資目標,才有助于形成一致的投資理念和風險共擔的責任文化,更好的推動企業年金資產配置管理的落實。
(二)動態確定資產配置方案
根據投資風險和收益特性,企業年金可投資資產可以劃分為以下四類,分別為權益類資產、穩定類固定資產、波動為固定資產以及貨幣資產。其中穩定類固定資產主要包括銀行存款、理財、特定資產管理計劃、非公開發行債券、信托產品以及成本計價型養老金產品等,穩定類資產不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基本不具備流動性,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波動的固定資產主要包括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債券、債券基金以及具有固定收益型的養老金產品等,這類產品流動性較低,可以采用公允估值法進行估值,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權益類資產主要包括股票以及股票基金的等,這類產品就較好的流動性,但是也具有最高的公允價值波動性,具有較高的收益,但是風險性也較大。貨幣類資產主要是用來滿足企業年金資產的流動性需求。基于上述不同資產類型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資產配置方案,對其進行動態的調整和優化。企業年金資產配置方案制定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聽取托管人對市場走勢的判斷以及對各類型資產的投資建議,受托人在各方建議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判斷來制定相應的企業年金資產配置方案;二是受托人與委托人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進而確定最終的資產配置方案。
(三)對不同類型資產配置目標進行落實
對于穩定類固定資產應該整體規劃布局,加強風險管控。在我國現階段資本市場優質資產明顯供給不足的情況下,銀行、基金以及保險等不同類型的投資管理人在風險控制能力以及資產獲取能力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委托人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行業優勢,通過采取多種措施來有效實現穩定類固定資產目標。對于波動類固定資產,應該本著自主操作的原則,有效防止信用風險。一是對各種產品的準入標準以及投資標準進行嚴格審查;二是逐漸提高信用評級要求;三是不斷加強對投后的信用風險控制。對于權益類資產應該對收益回撤幅度進行有效把控,充分發揮投資管理人的比較優勢,一是以安全穩健投資為主;二是對投資管理人的權益倉位上限進行差異化設置;三是建立系統完善的風險預算制度,嚴格把控投資風險。對于貨幣類資產應該開展現金流精細管理,最大程度降低閑置資金比例,進而有效提高資金投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