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樞 張元娜
【摘要】本文以我國16家滬深上市銀行為研究對象,基于動態面板GMM模型探究銀行業收入多元化對經營績效和經營風險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銀行拓展業務范圍,提高收入多元化水平有利于分散風險,但同時會導致盈利能力的下降。因此商業銀行在提供多元化服務時需要平衡風險和績效兩者之間的關系,依據自身優勢開展特色業務,構建合理的收入結構。
【關鍵詞】收入多元化 動態面板 GMM模型
近年來,隨著銀行業改革的推進加速,各個機構之間競爭越發激烈,銀行業在傳統信貸業務上的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銀行機構開始拓展非傳統業務,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收入多元化水平不斷提高。
銀行業務多元化的理論基礎主要是范圍經濟理論。根據范圍經濟理論,銀行開展的業務相對單一時,對風險的抵抗能力弱,提供更為多元化業務時,由于各項業務對風險的反映情況存在差異,可以有效分散風險;其次,多元化收入水平提升時,資金的投向范圍更廣泛,利用率提高,創造收益的資產的結構會更加合理化;最后,銀行客戶傾向于在一家銀行尋求多種金融服務,銀行提供多元化服務有利于黏住客戶,從而促進了銀行各項金融業務的發展。但是,一些研究認為,銀行收入的多元化不利于銀行的發展,因為非利息業務的發展需要承擔管理成本,人工成本等,銀行所需的固定費用將大幅增加。
此前的研究多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來估計收入多元化對銀行經營的影響,忽略了銀行業績和風險存在的連續性,本文將被解釋變量的滯后項引入到模型中,同時選擇銀行層面以及宏觀經濟層面的指標作為控制變量,構建動態面板GMM模型分析收入多元化對銀行經營的影響,以便為我國銀行業收入多元化的發展提供借鑒。
二、實證分析
選取從10年到17年選擇16家上市銀行的年度數據,構成包含128個觀測值的面板數據。模型所需的商業銀行的相關數據來源于各家銀行披露的年報和Wind數據庫。
基于動態面板系統GMM方法估計收入多元化水平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同時為了進行比較,也給出了固定效應估計結果和混合最小二乘法估計結果,自相關檢驗的結果顯示GMM估計的殘差項不存在二階自相關,模型的設定合理。GMM估計結果表明,收入多元化指數的回歸系數為負,且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收入多元化造成盈利能力的下滑可能是由于非利息業務的信用風險、利率風險等更高,可能給傳統存貸業務的穩定性造成負面影響,抵消收入多元化帶來的利益,而且非利息業務的收益并不必然比傳統業務高。不良貸款率對經營績效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這個結果是合理的,因為不良貸款率是衡量資產安全狀況的指標,不良貸款率提升表明壞賬損失風險增加,會帶來資產收益率的降低;資產費用率的估計系數為0.2405,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表明經營績效會隨著管理質量的提升而提高;GMM估計結果中銀行規模和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對銀行經營績效的作用不顯著。
同樣采用GMM估計方法、固定效應模型和混合OLS進行收入多元化對銀行業經營風險的影響分析。結果顯示,多元化指數每增加一個單位,相應的經營風險減少0.533個單位,證明收入多元化能有效降低銀行業經營風險,這與資產組合理論相符。宏觀層面的變量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的估計系數為負,且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銀行經營風險隨著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的提升而增加,可能的解釋是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提升時,通貨膨脹發生的風險會加大,對銀行業的經營帶來不利影響。此外,不良貸款率和資產費用率對經營風險的影響不顯著。
三、結論與建議
本文的研究結論對于銀行業的經營具有一定的參考性,首先,銀行業擴張規模會增大經營風險,擴大業務范圍,提高收入多元化水平,有利于風險分散,但同時也會導致盈利能力下降。這就需要商業銀行在創新產品和服務時依據自身優勢開展特色業務,構建合理的收入結構,注重對新興業務人員的培訓,加大信息科技的應用,通過高效率的業務開展模式控制經營成本。
其次,商業銀行的經營情況與自身的管理、資產質量等關系緊密,管理能力的提升和資產質量的改善能有效降低風險、提升盈利水平,因此商業銀行在擴張規模和拓展業務時要注重自身管理團隊的培養和資產質量狀況的提升。
最后,銀行業的經營發展與宏觀經濟環境關系密切,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經濟,但增速過快時容易引發通貨膨脹風險,加大銀行業的經營風險,處于轉型期的商業銀行的平穩健康運行需要監管部門采取恰當的經濟貨幣政策,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