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涵蓋了多方面的知識,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搖籃,美術課程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較強的美術教學能力也是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所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之一。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模式的發展現狀來說,趨于固定化,很難適應新時期幼教機構發展的需求,針對上述問題,高職院校應結合學生實際及幼兒教育的需求,采取多元化教學模式,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本文中,筆者立足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設置實際,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深入探究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研究。
關鍵詞:多元化 教學模式 高職學前教育 美術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4-0195-02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設立,旨在為幼教機構培養全面發展的專業性人才,為我國幼兒教育儲備專業人才,美術教學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所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
一、高職學前教育美術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1)教學模式過于固化。美術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課的所占比重相對較大,但教學模式過于固化,教學內容過于專業性,對于并不是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在接觸到美術專業知識后難以快速接受,且部分學校對美術課程的設置并不重視,在課時分配上相對較少,學生對美術課程也起不到足夠重視,最終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掌握內容受限。
(2)教學資源得不到整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美術基礎各不相同,對美術的興趣也各不相同,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缺乏全面的了解,無法針對性地培養人才。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灌輸,而不注重教學資源的整合。美術課程中的手工制作是重要的方面,手工制作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立體感,但是課程理論與手工制作兩者之間沒有合理的整合,對學生美術水平的提高也帶來了一定限制。高職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不管是在硬件設施、師資力量還是教學模式等方面,得不到有效整合,都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實際需求,對教學效果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3)課程內容設置、評價方式較單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設置較單一,內容較簡單,同時課程內容不夠新穎,學生的思維方式受制于教材內容,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弊無益。從美術課程的評價方式來說,以期末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方式,缺乏客觀性,由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主觀性太強,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對學生是不公平的,對學生的個人成長極為不利。
二、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探究
(1)激發興趣,提升審美。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事物有足夠的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也不例外。美術是形象化、直觀化的藝術表現形式,美術課程對幼兒智力開發具有積極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記憶、思維、觀察和實際操作中學好美術知識。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步入幼教機構,所面臨的是學前幼兒,基于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在美術課程設置中,應換位思考,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尋找幼兒對美術的興趣點,如繪畫、手工等,繪畫是美術最基本的內容,以簡筆畫勾勒動畫人物、景物等,使學生感到親近,從而引起學生美術學習興趣,也可利用現有的幼兒美術教材,從多方面探究開發學生潛能的方法,使學生步入到工作崗位后,在美術教學中,如何根據現有材料,結合幼兒發展的階段特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美的鑒賞是美術課程所不可或缺的內容,審美活動不僅僅局限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對現實生活中事物的觀察也被稱之為審美活動。發現美、感受美,將美融入到自身情感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呈現美的圖形、色彩的同時,也要帶領學生欣賞景物,撥開現象看本質,讓學生從根源上去發現美,起到直達心靈的效果。美術作品不僅是視覺上的欣賞,同樣也能激起人們的心靈共鳴,如何欣賞美術作品,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呢?這就需要學生在動手繪畫、制作之余,學會思考,簡單的線條就能呈現出賞心悅目的美感,也可通過參觀、欣賞優秀作品、臨摹名家名畫等形式,不斷提升學生審美情趣。
(2)教學內容、評價方式多元化。美術課程內容豐富多彩,但只按照藝術形式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形式以及幼教工作實際,對美術課程教學內容有選擇地進行篩選和選擇,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優化、整合,實行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在美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多樣化培養,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結合幼教機構的實際需求,對學生進行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選擇。
實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改變以期末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方式,綜合學生成績、日常表現、實踐活動得分等多種評價方式,增強評價的客觀性和公平性。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進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既要鼓勵學生美術學習興趣,也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
(3)教學方法多元化。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的有意義場景,幫助學生融入到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正視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創新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美術教學多樣化的有效途徑,在美術創造活動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開拓,以實際操作為主,提升學生動手能力,手工課程與美術課程的結合,學生鍛煉動手能力的同時開拓思維,對學生的未來大有裨益。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
美術鑒賞能力是美術學習的前提,幼教工作者美術教學的目的是啟迪幼兒心靈,如果一個幼教工作者不具備美術鑒賞能力,也就無法啟發幼兒,因此,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應著重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水平。通過在繪畫作品、建筑物、自然景觀之中汲取美術元素,啟發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足夠的知識儲量對幼教工作者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美術教學能力也是每個幼教工作者所必備的,因此,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采取知識傳授與教學能力培養的雙舉措。課堂教學也可設置教學場景,學生分別充當“幼師”和“幼兒”的不同角色,以模擬真實場景的方式,在教學中提升美術學習能力。
(4)合理設置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傳統的美術課程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需要動手實踐的能力,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得再好,不經過實踐的鍛煉,也無法將理論知識加以應用,因此,學生在美術鑒賞和繪畫中受理論概念、條條框框的限制,自然對美術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生的美術水平同樣得不到提升,這種注重片面化理論教學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在課程的設置中應考慮到學生未來從教的對象,即幼兒對色彩、事物的喜愛,以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傳授知識,才能為更多幼兒所接受。充足的理論知識也需要實踐作為支撐,在學前教育美術課程設置中,應為學生提供深入幼教機構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有針對性地應用美術相關理論,針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補充、及時調整。因此,美術教學不僅僅是靠理論,更多的是要通過實踐來幫助學生提升美術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科學的,理論對學生的專業有學習指導作用,而實踐則能幫助學生在實際教學中發現自身不足,提升自我。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職學前美術教育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美術鑒賞與實際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應故步自封,而要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方式,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運用理論知識,為幼教機構培養更加優秀的專業化人才,促進教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鄢倩茜.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6,31(5):81-83.
[2]宣石.微課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6(11).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