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2013年11月,“普惠金融”被正式寫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盡管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相對于國際上普惠金融發展而言,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各個區域之間的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亟待建立一個客觀有效的評價體系來衡量各區域間的普惠金融發展水平[1]。對我國的普惠金融的發展進行研究,了解各地方普惠金融的發展程度以及影響因素,不僅可以為其他金融研究提供理論參考,同時對發展地區經濟,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縮小城鄉差距,實現金融服務的公平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普惠金融進行研究,主要是研究對其發展狀況做出定量的測度以及評價,因而構建科學有效的普惠金融評價指標體系能夠直接有效識別普惠金融薄弱環節,為我國各區域發展普惠金融指明方向。
國外的相關研究中,Sarma(2010)通過借鑒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DI)的構建方法,選取銀行服務的可利用性、使用狀況和銀行滲透度等三個維度的指標來測度不同國家的普惠金融狀況,可利用性用人均所擁有的銀行營業點數或ATM 機數表示,使用狀況用存貸款的GDP 占比表示、其中銀行滲透度用擁有銀行賬戶的人口比例表示。Arora(2010)區分了銀行服務覆蓋面、便利性及成本等指標,用以比較發展中國家金融服務和發達國家可獲得性的差異,其中銀行服務覆蓋面使用人均單位面積的分支機構數表示,便利性使用提交貸款申請(或可開戶)的機構所在地、開戶金額下限以及賬戶余額下限等指標表示,成本則使用貸款利率、銀行卡年費、賬戶管理費等表示。Sarma(2010)主要忽略了使用金融服務的成本和便利性,Arora(2010)則主要忽略了金融服務的使用狀況,而Gupte 等(2012)則在綜合以上兩類指標體系的基礎上,較為全面地比較了不同年份印度普惠金融發展指數的變化情況。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選取了商業銀行、金融合作和信用聯盟的分支機構數、ATM 機數量、存貸客戶數目、存貸款賬戶數目以及存貸款金額等指標。這些定量研究基本上都以覆蓋更廣地域、更廣泛人群的指標來衡量和評價金融的普惠程度,但不完善的地方是,在這些方法中,大都直接給各指標變量賦以相同權重的分值,忽略了不同指標所能反映的金融普惠發展程度不盡相同的客觀事實。
國內來看,人民銀行(2017)也已建立起“中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該體系包含了賬戶、支付情況、貸款情況、保險、金融服務網點及自助設備、金融消費者素養、信用建設等幾大方面的指標。但該體系目前未對各個維度的指標賦相應的權重,也沒法比較不同地區之間普惠金融發展的總體水平。目前,我國高沛星(2016)等均采用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數(HDI)的計算方法歐氏距離變換法測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衡量不同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但以上方法不但計算模型和過程較為復雜,且測算出來的指數只能用于各個地區間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橫向對比,表現出的是在同一時期內樣本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的差距,對實務界的指導意義不強。綜合比較后,本文結合普惠金融指數的編制原則和目標,采用改進型指數功效簡單函數模型編制普惠金融指數。
結合普惠金融內涵,確定普惠金融評價指標,賦予每個指標一定的權重,設立評價指數計算公式,測算出同一時期不同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指數,將各地區指數與全國普惠金融發展平均指數比較,進而掌握不同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目的是通過量化指標,更加直觀的評價各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在頂層設計上,對普惠金融發展薄弱的地區加大資源和政策傾斜,同時對于各地區來說,自身找出差距,有針對性地補短板。
本文在確定指標時,考慮了指標的數據可得性和普惠金融的內涵,側重于普惠金融重點關注群體。把整個評價體系分成6個緯度,即金融服務覆蓋率方面、普及性方面、扶弱程度、金融服務成本、金融服務滿意度、金融服務支撐體系、產品或服務創新等6個維度,一共有46項子指標(見表1),充分考慮了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獲得情況。6個維度中“金融服務成本”所包含的8個指標(見表1第29至37個指標)以及金融服務滿意度中的“每萬人投訴率”是反向指標,其余38個指標為正向指標。
對于各指標之間權重如何分配,筆者設計了調查問卷,開展了調查訪問,訪問對象為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高校等領域專業人士。共發放75份調查表,其中有效問卷為60份,通過層次分析法(AHP)來分析調查問卷中的評分結果來分配各個指標相應的比重,根據調查問卷中的建議權重構造了各個維度的判斷矩陣,將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后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第一步是先按六個維度的劃分賦予權重,然后再按每個維度所獲得的權重根據不同的指標的重要性進一步分配權重,充分考慮了不同維度不同指標在普惠金融發展中的作用(見表1中的Wi)。

該計算方法簡單直觀,通過每項指標與全國平均水平的比較即可測算出任何一個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指數,通過指數大小比較可以比較直觀地看出不同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如果某一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指數小于或大于1,則說明該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總體低于或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指標越小說明水平越低,指標越大說明水平越高。
以2015年某一地區(以下稱為J地區)為例,該地區普惠金融各項指標為表1中的Xji,全國平均水平為表1中的X,各指標的權重為Wi。那么J地區2015年的普惠金融評價指數根據公式計算結果為0.779(見表1)。

表1 J地區2015年的普惠金融評價指數與全國平均水平的比較

維度序號指標名稱xxjiWiR(xji)指標單位備注金融服務成本29農戶貸款加權平均利率6.416.50.0260.026%30農戶貸款貸款平均審批時間10120.0170.014天31涉農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815.020.0260.025%32涉農企業貸款平均審批時間30250.0170.02天33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6.356.480.0260.025%34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審批時間30250.0170.02天35創業貸款平均利率2.183.450.0230.01%36創業貸款平均審批時間15180.0190.015天小計0.1710.154金融服務1滿意度37每萬人投訴率0.851.020.0360.029次萬人38改造主要業務流程94833200.0350.001項39客戶對金融機構業務流程滿意度86.43900.0350.036%40客戶對金融機構辦理業務時間成本滿意度81.2385.230.0340.036%小計0.140.102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建設41金融知識宣傳場次0.230.320.0230.032場次萬人42農村金融知識普及站點數0.120.150.0230.029個萬農戶43社區金融知識普及站點數0.140.130.0220.02個萬人44農戶信用檔案建立率17.218.60.0210.023%45小微企業信用檔案建立率1.431.560.0210.023%46相關政策制訂、完善情況8350.020.001項小計0.130.128S(RJI)10.779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站,2015年金融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網站,WIND網站
一是通過某一地區與全國平均水平的比較,尋找差距,補足短板。通過以上指標可以測算出J地區2015年的普惠金融發展指數為0.77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分項來看,金融服務普及性和金融服務扶弱程度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而該地區應該在這兩方面加強金融資源和金融服務供給,尤其是加大對農村地區的金融資源和服務供給。比如增設助農取款服務網點,增加自助銀行、農村地區POS機和ATM機的投放,而財政應給于投放設備的金融機構適當的財政補貼。
二是通過測算和比較全國各地不同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指數,改進頂層設計。這套指標體系可以同時計算同一時期不同地方的普惠金融發展指數,進而掌握不同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對于普惠金融發展排名靠后的地區,在頂層設計上適當加大資源和政策傾斜。
三是通過測算某一地區不同年份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進行縱向比較,有助于掌握同一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改善狀況。
一是加強普惠金融評價指標體系建設的數據支撐。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通過查找大量的文獻,結合統計局、wind數據庫提供的數據,僅能獲取全國的匯總數據,各地區的數據分散于各地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難于獲取,因而本文無法對各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情況進行比較。建議各地區將普惠金融相關指標納入金融統計年鑒編制工作,加強普惠金融基礎數據庫建設,改變數據較為分散、收集難度大的局面,為有效評價普惠金融發展狀況提供數據支撐。
二是成立普惠金融發展領導小組和評價小組。建議國家層面成立普惠金融發展領導小組,負責推動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而評價小組則對不同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情況進行有效評價,將評價結果向普惠金融發展領導小組反饋,為有針對性地推動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