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經濟的血液,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國家發展戰略支持下,依靠“人口紅利”、“資源優勢”等因素的驅動,河南省經濟增速長期保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良好發展勢頭,經濟總量也已多年穩居全國第五位。但與其密切相關的河南金融業,在全國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已滯后于經濟發展。因此,為了促進河南實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本文結合河南省實施的“金融豫軍”發展戰略,實證分析“金融豫軍”發展對河南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
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金需求主要依賴于銀行業的貸款,因此本文以河南省本土的中小區域銀行為主要研究對象,選取河南省本土區域性中小銀行存款總量和貸款總量為研究變量,以存貸款余額與GDP之比表示金融發展水平指標(FIR),以存款與貸款之比表示金融效率指標(CS),選取FIR和CS作為解釋變量。FIR即為河南省區域性中小型銀行各項存款的年末余額與各項貸款年末余額之和比上河南省的GDP,CS即為河南省區域性中小型銀行各項存款的年末余額比上各項貸款年末余額,為了消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各項存貸款的年末余額均按當年價格計算。另外,GDP經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主要指標,因此本文選取河南省GDP作為被解釋變量。
本文選擇河南省2006-2015年這10年的統計數據作為樣本數據,對數據進行分類計算整理,得出這10年河南省GDP、區域性中小銀行存款余額、貸款余額、金融發展水平FIR和金融機構運作效率CS的相關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2006-2015年間各項指標的具體數值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河南省統計年鑒2006-2015》,《河南省金融統計2006-2015》。
由表1數據可知,FIR總體呈上升的趨勢,表明河南省經濟的金融化程度越來越高;CS值不均勻,但都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表明河南省區域性中小銀行的運作效率處于平穩發展的趨勢。
線性回歸是利用數理統計中回歸分析,來確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變量間相互依賴的定量關系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其一般表達式為y=w’x+e,其中e為誤差服從均值為0的正態分布。為了分析河南省的經濟增長水平和金融機構的發展規模、運營效率之間的相關關系,本文采用線性回歸模型,其線性回歸方程設為GDP=β0+β1FIR+β2CS+ε,其中,表示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間的相關系數,ε表示隨機誤差。
本文依據選取的河南省GDP作為線性回歸函數的被解釋變量,金融發展水平指標(FIR)和金融效率指標(CS)作為回歸函數的解釋變量,利用Eviews8.0軟件對河南省的經濟增長水平與金融支持體系的發展規模、運行效率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并進行統計學檢驗。
將河南省生產總值(GDP)、金融發展水平(FIR)和金融效率指標(CS)的相關數據導入Eviews8.0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其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GDP、FIR、CS相關系數
由表2可知,河南省生產總值與金融發展水平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61440,接近于1,說明二者間的相關性很強;河南省生產總值與金融效率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808470,大于0.5,說明二者間的相關性也較強。
(二) 最小二乘估計和參數檢驗。
使用Eviews8.0軟件Quick-Estimate Equation,輸入GDP、c、FIR、CS,其中c表示相關系數β,隨著建模過程的推進,c值被不斷刷新得到c(1) c(2),對應各變量間的相關系數,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回歸方程估計輸出結果
由輸出結果可以寫出對應方程式為:
GDP=-33747.91+87940.81*FIR+70447.42*CS+ε
可以看出,FIR和CSDE 相關系數87940.81和70447.42均為正,說明變量FIR和CS均與被解釋變量GDP成正相關關系。同時R2=0.933088,接近于1,說明所設定的線性方程擬合度較高,具有統計學意義。
由圖1的回歸結果顯示FIR對應的P=0.0010<0.01,接近于0,說明FIR與GDP顯著性強,二者成顯著正相關關系;而CS對應P值顯示為0.3713,大于0.05,說明CS與GDP的相關性不顯著。
通過實證分析,可以得出金融發展水平與河南省經濟發展成顯著正相關關系,金融運營效率與河南省經濟發展也成正相關關系,但相關性較弱。這就說明金融機構的數量越多、資產規模越大,經濟增長的速度越快。
通過對河南省經濟增長中的本土主要金融機構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結果可知,要實現河南省的經濟快速發展,就必須盡快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壯大“金融豫軍”隊伍,增強金融支持體系的發展規模對經濟增長支持力度。因此本文從打造金融產業集聚高地、培養高級金融人才、完善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加快“金融豫軍”全面崛起,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的政策建議。
目前,河南省已規劃打造鄭東新區CBD中心商務區、龍湖金融中心及白沙金融產業園區,依托這三大金融園區(中心)的建設,為河南省金融總部及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產業集聚創造平臺,逐漸形成集銀行、證券、保險、信托、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等金融業態門類齊全、金融產業鏈不斷延伸的金融集聚區。為充分發揮“金融豫軍”的崛起對河南經濟的支持作用,一方面需要加快完善金融后臺服務、大數據服務、產品研發中心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的承載、集聚、創新、輻射功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轉型發展、加快現代化建設的能力。另一方面“引金入豫”和“金融豫軍”相結合,在引入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入住的同時,充分發揮本土化優勢,重點支持符合條件的本土金融機構在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設立區域總部、村鎮銀行總部以及產品研發中心、后臺服務中心等機構。
金融業的發展最終取決于金融人才的培養。歷史上,河南曾為中國銀行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金融人才,并且這些人中一部分已成為我國“一行兩會”的金融高管。河南省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而金融的發展,又需要金融人才的有力支撐。實施金融人才支撐戰略,需要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并重。一方面建立多層次金融專業人才培育體系。鼓勵河南省的高等院校合理設置金融專業,結合河南省經濟發展需要,開設商品期貨、航空金融、互聯網金融、離岸金融、供應鏈金融等特色課程,加大中、初級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鼓勵相關金融機構與高等院校和知名經濟金融專家合作,設立經濟研究所、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等科研機構,培育高端金融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完善引進金融人才的激勵機制和薪酬機制,建立金融人才互動交流平臺,健全金融人才服務體系,落實高端金融人才入駐的相關配套政策。例如可以召開招才引智大會,引進國內外的高級金融人才;組建中原金融智庫和金融博士團,活躍中原金融大講堂;建立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高等院校與政府干部雙向交流機制,為高端金融人才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
在“金融豫軍”戰略的帶動下,河南省金融發展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總來看,仍處于全國中下游,對促進河南省經濟增長還有上升空間。對政府來說,一方面要調整產業政策,實施定點扶持,將金融業納入河南省重點培育扶持產業,打造河南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對金融業實行優惠的財稅政策,如稅收優惠減免、金融業發展專項獎補資金、精準扶貧配套貼息、專項信貸擔保基金和金融風險補償基金等。另一方面需要繼續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深入推進河南農村金融改革,出臺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新業態金融業的支持政策,以助推河南省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