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旗
【摘要】脫貧攻堅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牽腸掛肚、最放心不下的事,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脫貧攻堅是底線任務,是核心意識的靶向,是大局意識的要求,是“十三五”時期的第一大民生工程,我們應以最大的政治高度來抓好脫貧攻堅工作。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就是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對脫貧攻堅工作認識不到位:對精準扶貧的政策把握不夠;幫扶部門幫扶能力不均衡:產業幫扶上可持續作用不強:幫扶對象主動脫貧意識不濃。脫貧攻堅工作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順利實現,要確保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就必須打好“組合拳”,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
【關鍵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全面小康
脫貧攻堅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牽腸掛肚、最放心不下的事,“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脫貧攻堅是底線任務,是核心意識的靶向,是大局意識的要求,是“十三五”時期的第一大民生工程。
一、銅川市脫貧攻堅工作成效
2015年8月起,銅川將脫貧攻堅作為“一把手工程”、民生“一號工程”,市委下派“第一書記”參與幫扶后進村和組織軟弱渙散村進行脫貧攻堅。這是圍繞脫貧攻堅總目標“到2018年,確保全市5.0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3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進行的戰役安排之一,通過開展領導聯系幫扶、部門聯系包抓、企業幫扶支持、村村結對共建等四項幫扶活動,叫響“群眾不脫貧,干部不脫鉤”的戰斗號子,充分利用產業發展、移民搬遷、生態補償、教育醫療、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推動脫貧攻堅戰役。經過省里認定, “銅川2016年共有28154人,98個貧困村實現了脫貧,扶貧工作滿意率達到99.22%。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率為98.19%,貧困人口的退出精準率達到98.15%”(銅川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曉剛4月19日在陜西省舉辦的“迎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奮力‘追趕超越主題系列之銅川新聞發布會上的訪談),2016全省扶貧工作績效考核銅川是優秀格次。可以說銅川的脫貧攻堅工作初戰大捷。
二、問題導向破解脫貧攻堅瓶頸
(一)對脫貧攻堅工作認識不到位 脫貧攻堅工作具有很強的系統性、邏輯性,是強化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重要靶位,應該是各級扶貧人員的自覺行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脫貧攻堅戰線上有的基層領導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認識不足,對當前形勢判斷不準確,盲目樂觀。
(二)對精準扶貧的政策把握不夠
精準扶貧到戶政策涉及產業、醫療、低保、教育、住房、金融等數十項,對于基層人員素質要有特別高的要求。基層扶貧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力量薄弱,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辦事效能不高。村級接到任務往往都是緊急執行,但政策的學習宣傳不到位使得大家只有互相復制粘貼來完成,政策執行大打折扣。
(三)幫扶部門幫扶能力不均衡
“五級書記”抓扶貧是脫貧攻堅工作的亮點,值得肯定和推廣。任務分解到各個幫扶部門就出現了資源配置上的不均衡和不公平現象發生,無形中出現了權力大、實力強的部門在幫扶中效果就明顯,而另一些無權部門幫扶力度就差一些的鮮明對比。
(四)產業幫扶上可持續作用不強
目前的扶貧開發,幫扶單位簡單給錢給物,存在慰問式扶貧現象。但真正要脫貧不是靠突擊搞階段式扶貧和數字捏合來“紙上脫貧”,而要進行中長期產業規劃,以產業來打造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
三、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舉措
(一)強黨建,夯實脫貧攻堅工作的堅強核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農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農村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必須緊緊扭住基層組織這個核心不放松,陣地建設是首要抓手。目前農村黨員普遍年齡偏大,要及時補充新鮮血液,從致富能手、返鄉青年、職業農民、復員軍人中發現、培養入黨積極分子,黨組織成為農民致富的主心骨,農村發展的陣地效應得到提升。
(二)轉觀念,奠定脫貧攻堅工作的思想保證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要強化幫扶部門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擔當,把幫扶看作和主業一樣重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真扶貧、扶真貧。
(三)做產業,激活脫貧攻堅工作的實體保障
脫貧工作落到實處,最關鍵的是產業發展這一環節。銅川要依托自身資源,大力發展以蘋果、核桃、櫻桃、中藥材等為主導的產業,以發展照金紅色小鎮、馬咀歐式風情小鎮等為代表的全域旅游帶動扶貧產業發展。
(四)精政策,做實脫貧攻堅工作的制度利器
精準扶貧政策措施要做到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和群眾滿意率的提升,就必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在產業扶持、扶貧搬遷、社會保障、結對幫扶等方面,進一步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到戶政策措施,用機制創新實現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越線。
(五)抓培訓,提升脫貧攻堅工作的智力支撐
鄉鎮和村級是脫貧工作的主要實施主體,但是工作人員卻存在著學歷不高,執紀遵規能力不強的現象。特別是農村的“三委會”成員,素質亟待提高。要讓廣大村干部對新形勢、新要求、新政策能夠全面理解和把握,就必須抓好學習培訓工作。充分利用縣區黨校、培訓基地、電化教育、互聯網等資源優勢對村干部開展一定規模的培訓。真正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扶貧與扶智、扶技、扶志相結合,阻止貧困的代際傳遞。
(六)重監督,確保脫貧攻堅工作的高效護航
脫貧攻堅吹響了進軍號,各級立下了軍令狀,形成“千斤重擔人人挑、個個身上背指標”的責任考核體系,級級倒排工期,倒逼進度,不脫貧、不脫鉤。“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要完成這一歷史重任就要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動真格,做到獎就獎得眼紅、懲就懲到心痛。加大明查暗訪的頻率,嚴格執行“三項機制”,杜絕扶貧領域懶散拖沓和“閉門造車”作風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