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
【摘要】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譯是知識產權,它可以是一個故事,一種形象,一件藝術品,一種流行文化。更多的是指適合二次或多次改編開發的影視文學、游戲動漫等。lP劇,是指在有一定粉絲數量的國產原創網絡小說、游戲、動漫等基礎上創作改編而成的影視劇。因為其站在lP背后成千上萬的狂熱粉絲和他們不容小覷的消費能力。所以每一個lP劇在還未開播前都是有一定的粉絲關注度,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lP劇搬上熒幕,有些劇甚至同一時間段電視劇,電影,相關游戲齊上陣。
【關鍵詞】IP劇;網絡小說;媒介文化
最近幾年,大量的網絡小說被搬上電視熒幕,但是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好評連連,有的卻罵聲不斷。歷經摸索與實踐,如今的IP劇發展鏈已逐漸成熟,但作品卻時有不盡人意的情況,IP劇到底該如何自處,如何發展,成了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lP劇的文化特征
(一)未播先火化
如今在電視熒幕上活躍的IP劇大多由網絡文學或是游戲衍生而來,這些IP劇在未拍成影視作品前就有了大量的粉絲基底。大批粉絲在未拍之前就對作品抱有強烈的期待。自然而然地在作品放映前就有了極高的關注度,從而未播先火。
(二)受眾年輕化
以往的影視劇作品多講述家長里短,觀看群體也以中老年觀眾居多。IP劇由網絡文學或游戲等改編制作而成,作品的前身的受眾就明確是年輕人,作品成型后也有許多年輕受眾。
(三)原創本土化
國內的影視劇作品前幾年一直陷入一種怪圈,沒有好的劇本,制作不精良,好多拍出來的東西沒人看,直接導致一眾年輕人大追韓劇、日劇、美劇等。繼而國內的市場直接選擇翻拍國外已成型的作品,要不就是翻拍以往的經典老作品。IP作品的出現正好填補了這一點,好的網絡文學作品有很多,即原創化,又符合本土文化情結,直接由小說改編成劇本,好的劇本就成型了。
(四)質量參差不齊化
由IP拍成的影視劇有很多,其中不乏有如《瑯琊榜》《甄嬛傳》《歡樂頌》《花千骨》等佳作,但也有如《盜墓筆記》《楚喬傳》等被原著粉罵慘的作品。作品改編后與原著差距過大,劇集內容拖沓,演員選角不符合人設,演員演技不佳等都成了觀眾的吐槽點。
(五)市場全面發展化
現在國內關于IP劇的發展線路是趨于成熟的,可以說是市場一條龍式發展推廣。許多公司買斷原IP版權后,就開始商業化榨干這個IP每一分經濟價值,比如先推出IP的電視劇作品,在電視劇播出期間,趁熱打鐵在各大應用商店推出同款的游戲應用,緊接著在電視劇結束后段時間,還有熱度和爭議時推出小成本的電影作品,騙取票房,在之后還可有相關周邊的售賣、舞臺劇、綜藝節目等發展前景。
二、lP劇大火原因
(一)雄厚粉絲基底
前面也說了,IP劇的前身都是有著一大批粉絲的,劇集沒有播放就有很高的關注度,且IP本身劇情是否優良早已經過驗證,相比以前的影視劇,IP劇的成功與否明顯就要容易多了,所以現在市場上的那些公司也是比較樂意購買現成的IP然后再改編拍成影視作品。
(二)巨大的優質IP市場
2002年,“起點中文網”成立,于是各大網絡文學作品平臺如雨后春筍般令人應接不暇,經過幾年的發展,網文市場逐漸成熟,單單“起點中文網”就有幾十萬的寫手,當中的優質作品更是不用遑論。
三、當下lP劇面臨的問題
(一)優質IP資源被哄搶一空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只有一個,很早以前優良的IP作品就在被瘋搶。名氣最大,觀看人數多的作品被搶光了,就開始搶下一等的,因此導致市場極度疲乏。因題材新穎而被制作商看中購買,但是由于過度的IP劇的開發,使得部分作品不顧及底線,為迎合普遍大眾口味或者吸引受眾,采用極端的手段,制作出過度娛樂化、煽情化、低俗化的作品,嚴重影響了影視行業的風氣。
(二)IP資源囤積
很多IP資源被影視公司購買后,然后囤積下來,沒有拍成影視作品,爛在手里,造成資源浪費。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版權問題為例,早先被唐人影視買去版權,因為資金不夠等原因,直到版權到期了,影視作品也沒有拍出來,直到后來被人重新購買版權才有了我們現在看的影視作品。
(三)作品不盡人意
不得不說有一些IP最后翻拍成的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在大量原著粉面前無所遁形。因為原著粉的存在,劇組肯定是不能夠大刀闊斧的改編,可是不改又達不到審核標準,如何在原著粉和審核標準之前平衡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各大電視臺影視劇幾乎被其霸屏,內容的雷同化以及質量的參差不齊極度擾亂了傳統媒體的收視率。
結語
當自己心中的經典作品被搬上熒屏,讓已經存在于書本中的人物情結以一種更生動的方式呈現,肯定是每一個原著粉所期待的。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今影視界稀缺的優良的制作上,而不是去一味地商業吸金,如何打造優質的“文化IP”,提升作品的價值內涵,建立上下游產業鏈,增強作品的存在感,加大劇集的影響力,是如今IP劇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希望我們心目中好的IP作品都能得到精良加工而不是盲目跟風粗制濫造,以其最接近完美的形態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