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壯
摘要: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旅游成為了鄉村振興破局的重要引擎,鄉村旅游不光是旅游產業向鄉村融合發展帶動多種產業,更是改善農村環境,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目前福建鄉村旅游存在融合度較低,硬件軟件落后,服務水平偏低,產品特色單一等多方面問題。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產業融合
1、鄉村振興戰略概述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在以上的戰略報告中指出,“三農”問題是當下農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關鍵性環節,也是關系著我國民生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問題,應當將“三農”問題切實有效的解決和部署,實現我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和中國夢。
2、鄉村旅游與經濟融和發展的誤區
2.1旅游保護資金短缺
針對當前鄉村的鄉村旅游發展而言,在進行鄉村旅游節整合和開發的過程中并未設計整體性和全面性的框架,導致鄉村在鄉村旅游開發和建設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誤區,片面注重經濟建設以及鄉村旅游建設助力經濟建設的相關工作,對于鄉村旅游的傳承和發展并未進行宏觀分析和整合,造成一部分鄉村旅游在不斷發展的經濟生活沖擊下受到了損傷,不能夠展現鄉村旅游的優勢地位。隨著現代化的進程不斷深化,外來鄉村旅游和鄉村旅游之間出現了明顯的沖擊。眾多多樣化的鄉村旅游信息的入侵,影響了鄉村旅游在鄉村內的發展。
2.2鄉村旅游建設機制不足
根據當前鄉村旅游的保護進程而言,大量的鄉村旅游工作者、相關專家、民間藝人在鄉村旅游的保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一部分的社團和機構對于自身的經營和管理機制不健全,政府對此類部門的扶持和幫助力度較低,導致鄉村旅游不能夠有效地進行演出,影響了旅游保護機制構建。當下鄉村旅游自身的發展機制不健全,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依附于市場建設的部門進行自身發展的現象。鄉村旅游開展與鄉村旅游管理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各級鄉鎮政府之間不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幫助,在進行整合和建設的過程中出現信息失衡的現象,對于市場需求和預期不能夠有效評估和預測,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也受到一定的阻礙。
2.3鄉村民眾對于鄉村旅游的建設和保護認識程度不佳
由于鄉村地區的居民呈現青年化的發展情況和發展狀態,青年群體接受的社會教育教學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村旅游在青年群體中的發展進程。由于青年群體對鄉村旅游的重視程度不足,加之今年群體接受的學校教育充滿了現代化成分,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以往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青年群體對先進鄉村旅游的追求無可厚非,但是在先進鄉村旅游與鄉村旅游的博弈中,鄉村旅游明顯占于劣勢地位,不利于鄉村旅游的建設和發展。
2.4鄉村相關部門對鄉村旅游的認識深度局限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鄉村對于自身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建設具有極強的積極性和重視性,但是在盲目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地區中的鄉村旅游建設。一部分領導人員和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對于鄉村的鄉村旅游不是十分重視,并未能借助第三產業的契機和平臺展開更為深遠的發展。這不僅影響了鄉村旅游的建設和發展,更導致鄉村第三產業發展進程中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助推器。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不足,不能夠有效利用當下的互聯網信息傳播平臺太,對于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中的鄉村旅游需求認知不明確,在自身的鄉村旅游平臺建設進程中也不能夠進行準確的定位,信息監督監管以及互聯網宣傳力度不足,影響了鄉村旅游區域的整體發展進程。
3、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發展方向
3.1 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多個地區在鄉村旅游方面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整體建設中缺少有效的部署和安排,在市場調研和整合方向的分析和規劃較少,鄉村旅游建設中經常出現分庭抗禮的現象。由于建設過程中沒有全局性的設計,存在大量的重復建設,造成了資源和資金的浪費現象。在旅游項目設定上以傳統的農家樂和觀光為主,產品的針對性較差,等級較低。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進程中,進行有效的產業整合和升級是不斷提升鄉村旅行的重要條件和契機。在鄉村旅行中有效的進行產業的改造和升級,將具有局限性和落后性的產業淘汰和兼并,以全新的產業發展趨勢帶動全局的發展和建設,形成產業旅游的新走向。應當結合村莊旅游的基本形式盡心產業結構的調整,完善村莊中的基礎設施,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建設具有自身特點的旅游形式。在進行旅游業發展的同時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加大力度發展種植業和果蔬業,建設相應的旅游品牌和農副產品加工品牌,推進工業生產的有效發展和提升。構建各種產業之間互相推進互相帶動的契機,打造一個地標產品,形成一個品牌,帶活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最終形成以旅促農,農旅互補的鄉村旅游互惠互利的模式。
3.2公共空間改造提升
在鄉村空間的建設中,河流、古樹、庭院、街巷、曬場等場所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鄉村居民人流集散,鄉村傳統活動等特色場地,是福建鄉村最具有特色的場所。現如今鄉村公共空間的問題普遍存在裸露土壤較多,鄉村道路綠化不足,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等問題,對鄉村旅游發展形成障礙。鄉村整治必須從規劃、空間布局優化下手,整治鄉村區域中的環境,修建具有傳統意味的建筑群體,給予鄉村發展嶄新的環境。
在鄉村旅游中水系主要是水塘、河流、溝渠和古井,水系不僅僅是自然資源的一部分,也是人們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河段現存問題具有鄉村河流普遍存在的共性,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河道局部地方較低,無法滿足防洪標準。該段河道大多為裸岸,已無法適應防護區的防洪標準。②堤岸大多為土質岸線,且大多未作專門的防護,在汛期水位上漲時,現狀堤岸將存在岸線坍塌、沖刷侵蝕或滲流破壞的可能。岸線綠化缺失,品種單一,生態景觀效果差。③沿線河道部分地段淤積較嚴重,雜草叢生、部分河段因養殖導致水質污染。④河道有部分硬質擋墻護岸,不生態,景觀效果差。
對于鄉村村沿道路對村莊來說,街巷空間的更新改造顯得尤為重要。以竹壩鄉村振興為例,場地內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有,①綠化種植雜亂;②景觀環境與村落質樸風格不符,村莊存在亂停亂放雜亂空間;街道上的空間在進行改良的過程中應當保證遵循原有的建設格局和空間尺度,協調周圍建筑的風格和尺寸,能夠將材質、色彩、風格等因素進行協調統一,保證原有建筑群落的韻味和藝術特點。
建筑鄉村旅游的發展和傳承也是鄉村旅游鄉村旅游中的關鍵環節,即便是古建筑之間的風格和形式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在整體的建設準則上是相同和相近的。在進行鄉村建筑保護的過程中,應當將傳統的建筑進行修正,現如今當地村落的共性問題普遍就是,古厝建筑殘損,村民無力維護,而新建筑以簡單的磚混結構平房貼磚為主,一方面與現如今閩南村落風格格格不入,同時村落中,原有的歷史感,各村落自身的調性也在隨著時間逐漸消失。
現如今農村衛生條件普遍存在以下問題①對家禽圈養的形式還是占地為王,許多家庭占用著公共過道公共空間而不自知,并且隨意處理家禽糞便及散放飼料;②當地村落許多未設置垃圾分類,甚至垃圾桶布置都達不到使用需要,村內維護管理也不能及時;③公廁普遍面積狹小,設計感缺失,使得鄉村旅游第一站便大失所望感。
現村莊建設共性問題有:①村莊中架空電力、電信、監控、村內背景喇叭等等因早年未統一規劃,總會在村莊內一處甚至幾處位置出現雜亂無章的景象,不利于景觀提升,也不利于村內天際線景觀的打造。②村莊排水皆是以明溝排水為主,無專人維護,經常因暴雨或村內垃圾堆積而造成堵塞積水等現象,不僅對村內景觀維護造成困難,也造成蚊蟲滋生對村民游客身體健康問題造成困擾;③許多村莊未接入市政排污管線,甚至無法滿足現如今雨污分流的要求,污水管網不成系統,甚至直排進入農田,對村莊環境造成不小的壓力。
3.3 鄉村旅游習俗的保留與發展
在鄉村振興中,進行鄉土鄉村旅游的挖掘和發揚是建設進程中的核心環節,鄉村旅游代表了一個階段的鄉村記憶,是鄉村建設的區域軟實力。鄉土鄉村旅游中的基礎是農耕鄉村旅游,加以民俗鄉村旅游和宗教鄉村旅游的影響,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性本土鄉村旅游。
3.4 以農促旅,農旅結合
在當下生態農業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將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和制造農業進行了整合和發展,其中融入了南洋風情游、農業觀光游、休閑養生游等等,第三產業成為了制造業、生產加工業、環保業等眾多行業建設和發展的紐帶。利用現如今農業景觀改善路邊植物狀態,打造開闊的農田視野。研發、引進與推廣、蔬菜工廠化育苗生產與銷售、蔬菜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服務等,規劃打造成集科研展示、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生態餐飲、原生態產品銷售等多功能的科技農創示范區。
4、結論
發展鄉村旅游是進行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階段,也是進行魅力中國建設的重要目標。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發展進程中,應當保證政府、地方、企業、民眾之間形成良好的組織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建設和發展。創建穩定、和諧、安全、完善的鄉村環境。走出一條生產、生活和生態相契合,歷史和現代共處的鄉村發展道路,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波.農業生態旅游對地區旅游經濟的影響——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實務》[J].中國瓜菜,2019,32(12):103.
[2]趙麗華.鄉村旅游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評《鄉村旅游開發與設計》[J].中國瓜菜,2019,32(12):102.
[3]范才成.真實性視角下鄉村旅游經濟可持續開發[J].科技經濟市場,2019(11):106-107.
[4]楊亞玲.發展鄉村旅游與振興農業經濟的思考[J].南方農機,2019,50(22):64.
[5]葉秀霜.經濟轉型形勢下鄉村旅游人才培養途徑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33):144-145.
[6]馮瀟霄.發展鄉村旅游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吉林農業,2019(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