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雲
摘要:休閑農業旅游是典型的綠色生態產業,不斷釋放的政策紅利使休閑農業旅游方興未艾,繁榮背后的選址亂象制約著多數休閑農業園區的發展。本文從休閑農業選址影響因素著手探析,提出優化休閑農業旅游地選址的建議。
關鍵詞:休閑農業旅游;選址影響因素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城市化步伐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人們對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伴隨著私家車的普及與城鄉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渴望利用閑暇時間遠離“水泥森林”,選擇到城鎮周邊放松身心,休閑農業應時而生。休閑農業旅游助推“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多次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放在重要位置,不斷釋放的政策紅利使休閑農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休閑農業旅游地的野蠻式迅猛發展,帶來了諸多問題,很多園區由于缺乏前期科學論證,在選址問題上存在主觀性或盲目性,致使園區經濟長期虧損,入不敷出,開業不久便“門可羅雀”,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
一、休閑農業旅游的內涵
休閑農業旅游是休閑旅游與農業、農村的結合物,是以城鎮居民為主要目標人群,以農村自然資源、農業生產活動以及鄉村文化資源等為主要載體,以滿足城鎮居民休閑、旅游、觀光、度假等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新型鄉村產業和旅游模式。休閑農業旅游將秀美的田園景色與傳統農事體驗項目相結合,促進多產融合,在使城市居民休閑放松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也在農民增收、新農村風貌改造、城鄉互融方面實現多贏局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二、休閑農業旅游地選址的影響因素
(1)資源條件
休閑農業園區特有的農業資源的自身品質和豐優程度是休閑農業項目成功的關鍵,良好的休閑農業資源應集美學觀賞價值、康娛價值和科學價值于一身。各農業資源本身所具有的規模大小,資源的特色性優劣,資源的開發潛力程度高低,以及同一資源中不同要素的聚合程度強弱,都會對休閑農業資源的吸引力產生重要的影響。依托山川形勝和鄉村建筑風貌融合而成的生態景觀基底,是打造山水田園風光的重要條件,能充分發揮良好的生態價值、深遠的社會文化價值以及可持續的經濟價值。
(2)立地條件
立地條件直接影響休閑農業選址地的整體建設狀況,會對景區大體格局的形成及園區景觀空間的打造等產生重要影響。主要包括該地的地形地貌、坡度坡向、氣候狀況、高程水文、地質條件以及土地利用類型等,具備良好的立地條件將直接影響園區開發的難度及資源和成本的投入,在一些極端氣候頻發、坡度坡向差異過大以及地質條件不穩定的區域進行農業旅游資源將是園區后期發展的巨大隱患。在對立地條件進行評估時,應因地適宜,順勢而為,要結合當地處理特殊地形、極端氣候等的技術水平進行綜合考衡。園區及周邊現有的道路交通、水電能源、電信通訊及旅游配套設施是休閑農業開發的必需基礎,具備一定的基礎設施條件將為園區開發建設前期節省時間與成本,充分了解并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優化布局,盡早實現園區運營,回收成本。
(3)區位條件
休閑農業旅游地選址的區位條件影響因子主要包括客源區位、經濟區位、交通區位、競品區位。客源市場和潛在客源市場的規模、種類、出游能力將直接決定園區選址的可行性,也是園區針對性地開發項目和旅游產品的重要依據,若園區與客源市場相距較遠,將會影響游客的來園區的出游意愿。經濟區位取決于旅游目的地的城市等級與經濟水平,經濟環境較好的區域,發展優勢明顯、潛力巨大,對地方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起到補充作用,當地的消費能力和投資能力是衡量某地經濟水平的兩個重要指標。游客的出游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便捷性,交通區位與游客接待量呈正相關;休閑農業地在大、中城市周圍的分布總體上呈距離衰減趨勢(除了開始的30千米范圍),與城市的距離與目的地游客接待量呈負相關,距離城市較近的園區對相應的旅游配套設施要求較高。休閑農業旅游選址地旅游項目能否長期可持續,應平衡資源的絕對價值與相對價值,注重園區在空間位置中與臨近旅游資源的組合關系;同類型旅游資源的空間關系以排斥為主,會對彼此產生替代抑制作用;異類旅游資源的空間關系以吸引為主,具有彼此互補增強的集聚優勢,如休閑農業園區與風景名勝區、熱門旅游線路的組合可以將旅游價值最大化。
三、優化休閑農業旅游地選址的建議
(1)因地制宜,平衡布局,突出差異,聯合發展
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是休閑農業旅游地開發建設的前提,地方政府在審批休閑農業旅游項目時,應本著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建設的原則,合理控制休閑農業旅游用地的開發強度和密度。鼓勵休閑農業園區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挖掘本地歷史底蘊與文化積淀,深化園區文化層次與內涵。統籌協調,確定旅游空間競爭與合作關系,平衡布局,有效整合區域旅游資源構建合作機制,既聯合又競爭,促進競爭激勵與規模發展相輔相成。
(2)提高科技布局水平,注重生態保護
合理分配休閑農業選址布局優化的科研專項資金,吸引海內外的高質量的科技人才,加強對現有科技人才的培訓與培養,在優化選址布局過程中,注重“3S”技術的科技價值,對休閑農業旅游地選址、布局、規劃實行動態的應用管理。注重生態保護,保護與開發并重,特別是對園區自然基底起決定作用的山水土壤資源進行有效保護,有效監督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開發休閑農業旅游資源實現環境友好、生態平衡、資源可持續。
(3)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休閑農業旅游地基礎設施建設
鼓勵有關職能部門加大對休閑農業旅游地在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探索,多渠道籌措資金向休閑農業旅游方面傾斜,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模式。要逐步完善城鄉交通網絡,構建快速通便的旅游交通網絡、高速的通信網絡、安全的能源網絡,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四、結語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影響力大小受選址科學與否的影響,休閑農業旅游地的科學選址決定了其未來規劃建設的基礎硬件條件,適宜的選址能使旅游地的農業、自然、景觀資源等達到最優化配置,從而減少后期建設的成本投入,實現低投入高收益。
參考文獻:
[1]王婷婷.縣域休閑農業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策略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