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玥,韓 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通氣和換氣障礙進行性加重為特點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在世界范圍內,其死亡率居各類疾病的第4位[1-2]。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COPD的發病率高達8.2%[3]。COPD患者由于反復感染、營養不良、心理壓力大以及激素的長期使用,普遍免疫力低下,極易被各類病原體所感染,進而引發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4-8]。這也是COPD的主要致死原因。大量研究顯示,季節性發作的流感病毒在各類致AECOPD的因素中位居前列。由于其傳播性強,變異度高,防治難度非常大[9-11]。阿比多爾(Arbidol)是一種血凝素酶抑制劑,通過抑制流感病毒脂膜與宿主細胞的融合而阻斷病毒的感染,可以有效抑制甲類及乙類流感病毒,并能夠在體內誘導干擾素的生成,增強機體抗病毒的能力[12]。本研究擬在常規用藥的基礎上加用阿比多爾,探索其在防治AECOPD發作中的效果。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因患流感致AECOPD的84例患者。所有入選病例均滿足國家衛健委制定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版)》[13]中流感的診斷標準。同時滿足中華醫學會2013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14]以及《2018 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COPD診斷、治療與預防全球策略》[15]中的關于AECOPD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肝、腎、心、肺等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②腫瘤、免疫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③因哮喘、肺結核致肺功能下降者;④有精神病史或精神異常無法正常合作的患者;⑤嚴重營養不良者;⑥近1個月內曾使用糖皮質激素和茶堿類藥物者;⑦入院前2周內使用過抗病毒藥物的患者;
1.2 病例分組 入選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齡45~71歲,病程為5.1~10.1年。對照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齡47~70歲,病程為5.2~9.8年。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上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按照FEV1%水平將入選病例進行病情嚴重程度分級:FEV1%≥50%為輕~中度氣流受限;30%≤FEV1%<50%為重度氣流受限;FEV1≤30%為極重度氣流受限。治療組:輕、中度受限3例、重度受限35例、極重度受限4例;對照組:輕、中度受限4例、重度受限36例、極重度受限2例。兩組在病情嚴重程度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用藥方法 兩組均按照治療指南給予解痙、平喘、抗炎、化痰、吸氧等常規治療[16]。治療組加用鹽酸阿比多爾(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0.1 g/粒,批號:AB18102601),每次0.2 g口服,3次/d,進行抗病毒治療。從用藥治療開始,連續觀察5 d。
1.4 觀察、檢測指標 療效判定:參考中華醫學會2013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14]制定的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發紺和缺氧等癥狀明顯改善,血氣指標和肺功能指標明顯提高;有效:患者上述癥狀和體征有一定程度好轉,血氣指標和肺功能指標有改善;無效:上述癥狀和體征無改善或加重,客觀檢測指標無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檢測指標:通過檢測并比較觀察期前后兩組的炎癥指標、血氣指標和肺功能指標的變化,評價阿比多爾對AECOPD的治療效果。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血清的炎癥指標,包括白細胞介素-8( IL-8)、高敏C 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GE血氣分析儀檢測患者動脈血氣指標,包括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采用肺功能儀檢測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預測值%、FEV1/FVC%以及最大呼氣流量(PEF)。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分析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評價 治療組的顯效率高于對照組(76.19% vs.59.5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略高于對照組(95.24% vs.92.8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炎癥指標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8、hs-CRP、TNF-α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炎癥指標均出現下降,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氣指標的變化 治療前,兩組PaO2、PaCO2、Sa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PaO2和SaO2值均升高,PaCO2均降低,且兩組各項指標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炎性指標變化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治療前后兩組血氣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的變化 治療前,兩組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肺功能指標均出現改善;兩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流感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以空氣為傳播媒介,可以引起大范圍的傳染。根據病毒顆粒表面核蛋白NP與基質蛋白MP,可以將病毒分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體[17]。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年季節性流感的爆發可導致全球近10億人感染,其中有約29~65萬人因重癥感染而死亡[18]。對于COPD患者病程長、自身體質弱、機體免疫力差,由流感引發其疾病進行性加重的風險非常高[19]。如果在病毒感染48 h之內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多繼發細菌感染,極易引發AECOPD[20]。與單純細菌感染所引起的AECOPD比較,流感引起的AEOPD臨床癥狀更嚴重,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更高,死亡率極高[21]。因此,對于流感引起的AECOPD患者,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至關重要。目前應用的抗流感藥物主要包括離子通道阻滯劑(如金剛烷胺)和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奧司他韋)兩大類。離子通道阻滯劑的不良反應較多,而且其只對甲型流感病毒有效。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對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較好的療效,但由于價格昂貴,很難在臨床上廣泛開展使用[22]。
阿比多爾是一種廣譜的非核苷類抗病毒藥物,通過激活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抑制流感病毒通過血凝素酶與宿主細胞膜的唾液酸受體結合,降低病毒的囊膜和宿主細胞膜融合的機會,從而阻斷病毒的感染。研究顯示,阿比多爾在體內外均可有效地對抗甲、乙型流感病毒,并且在感染前期和感染期抑制病毒對機體的感染[23]。
本研究針對流感誘發AECOPD的患者,在常規用藥指南的基礎上加用阿比多爾。在治療觀察期后,治療組的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提高,且炎癥指標、血氣指標及肺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結果表明,阿比多爾在治療由流感病毒誘發的AECOPD中的效果顯著。此外,阿比多爾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主要為消化道癥狀[24],患者的接受度較高。同時,阿比多爾具有誘導機體產生干擾素的作用,其對于病毒的抑制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