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清,王會秋,何俊鵬,李 群
精神分裂癥是病因尚不明確的一組癥狀和體征的集合,多發于青春后期或成年早期,是臨床精神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精神類疾患[1],發病率高達6.5%,主要臨床表現為個性變化、行為及思維、感知及情感等障礙。精神分裂癥病程多遷延,臨床尚缺乏根治方法及特效藥物,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負擔[2]。尋找精神分裂癥優化治療方案并確保治療用藥安全性是目前精神醫學學科關注的熱點問題。
氨磺必利與阿立哌唑是臨床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前期研究結果提示,兩種藥物對精神分裂癥陰性、陽性以及認知癥狀效果明顯[3-4]。本文在氨磺必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阿立哌唑,觀察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心理科收治的首發精神分裂患者76例。診斷標準:患者診斷符合ICD-10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5]。排除標準[6]:①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②酒精和藥物濫用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④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⑤藥物過敏者。
所有患者依據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8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17~56歲,平均(36.21±7.64)歲,首發精神分裂癥平均病程(6.94±1.38)個月。觀察組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18~57歲,平均(35.53±7.78)歲,首發精神分裂癥平均病程(7.33±1.64)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首發病程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試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簽字。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38例):從200 mg/d開始口服氨磺必利(齊魯制藥,國藥準字號H20113231),3 d后增加劑量,每2~3天增加1次藥物劑量,最高至1 200 mg/d,連續治療6周。觀察組(38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阿立哌唑(浙江大冢制藥,國藥準字號H20061305)口服,起始劑量為5 mg,2周內將劑量增加至20~30 mg/d。兩組患者均堅持用藥6周后觀察相關指標;用藥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及心功能指標,出現并發癥對癥處理。
1.3 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評定 采用陽性與陰性量表(PANSS)評估患者療效,治療后患者PANSS減分率≥75%提示痊愈,患者減分率50%~74%提示治療顯效,PANSS減分率<50%提示治療無效。總體治療有效率等于痊愈+顯效的例數/總例數×100%。采用藥物副作用量表(TESS)評價患者不良反應情況,由統一培訓的3名精神科醫師進行評定。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PANS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PANSS評分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PAN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見表1。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97.4% vs. 81.6%,χ2=5.029,P<0.01)。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對比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2例,其中口干1例,靜坐不能1例,發生率為5.3%;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出現3例,其中心動過速2例,口干1例,發生率為7.9%。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4,P>0.05)。
近年來,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精神分裂癥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精神分裂癥因其遷延性以及難以根治等特點,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已經引起臨床醫師的高度重視[7-8]。目前研究尚未完全闡明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機制,因此,缺乏有效的針對性預防措施[9]。臨床上治療方案以藥物治療為主,常用藥物包括本研究中涉及的阿立哌唑、氨磺必利以及氟西汀、丙戊酸鎂等[10-12]。
氨磺必利具有雙重多巴胺能受體阻斷作用,可選擇性阻斷多巴胺D2/D3受體。低劑量氨磺必利可緩解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高劑量可緩解陽性癥狀。前期研究者研究結果顯示,氨磺必利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總體有效率近90%,且臨床癥狀改善明顯,藥物不良反應較少[13]。阿立哌唑為高脂溶性喹諾酮衍生物,對精神分裂陰性和陽性癥狀均有很好療效,研究發現,阿立哌唑可改善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對認知缺損也有很好療效[14-15]。阿立哌唑用藥安全,對患者糖脂代謝影響較小。
本研究76例患者分別接受氨磺必利及其配伍應用阿立哌唑治療。治療前,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例及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可比性良好。前期的研究結果提示,精神分裂癥療效及預后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病程因素,病程越短的患者,治療效果越顯著[16-17]。患者的經濟狀況及職位情況對療效和預后的影響尚未有定論[18]。用藥療程方面,前期研究結果提示,持續用藥時間也是療效和預后的重要影響因素,用藥時間與精神分裂癥臨床癥狀和功能恢復水平呈正相關[19]。有研究者采用6個月、8個月、12個月多種時程給藥[20-21],本研究納入的均為首發病例,且藥物在6個月時可發揮最大效應[22],故本研究患者給藥時間為6個月。接受相同療程的治療后,通過對比治療轉歸療效、用藥不良反應,結果顯示,配合應用阿立哌唑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的總體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治療中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均為一過性反應。
綜上所述,聯合應用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可在不增加用藥不良反應的同時,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