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武
摘 要:當代大學生是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者,大學教育賦予了大學生開拓創新崇高使命,他們必將成為創新創業浪潮中的主力軍。藝術類大學生作為專業優勢群體,針對性地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進行研究顯得尤其重要。本文將對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進行綜合評析并力求探究適合藝術類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對于提升大學生創業和就業意識有很大促進作用,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來謀生,破解了高校就業層面的現實問題。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將更加注重觀念、技術和模式的創新,注重利用信息時代的高科技來發展潛在高新產業,這對于國家供給側改革和產業更新換代具有積極推動作用。目前各藝術類院校大學生一方面手握專業優勢,但另一方面創新創業經驗不足,因此,提升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優化高校教育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一)創新創業教育重視度不夠
當前各藝術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重視度和課程設置上都存在一些誤區,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創新創業教育往往被當成是一門公共課程,缺乏可實操的課程教學體系規劃,專業優質師資配備不到位,教育效果和預期相差甚遠。另外,沒有真正構建起立體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校園宣傳氛圍,有的僅是為挑戰杯比賽而進行內部少數宣傳,沒有進行深度宣傳,從而導致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項目參與積極性不高,缺乏有效指導和系統組織,從而導致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認識僅停留在感性認知上。
(二)優質的專業師資團隊欠缺
政府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也就是近幾年逐步深入人心,相對于藝術院校來說,創新創業是新鮮事物,此前并沒有這類課程的開發和設置。由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專業師資團隊配備不全且創新創業教師大多數是由其他專業方向教師任教,教師對于當前創業教育認識不到位和實踐缺失,實踐教學也沒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導致教學和實踐脫節,很難達成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二次就業專業匹配度和就業率不高
目前,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初次就業率較高,專業匹配度相對較好,但二次就業比率較高,專業對口百分比較低,個人職業拓展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創業水平較差。學生二次就業要想應聘大型廣告公司、企業的設計部、裝飾公司等設計師崗位難度相當大,部分學生甚至轉行到其他專業發展。
二、藝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探索
(一)創新思維和意識的培養
良好的創新創業校園宣傳氛圍對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特別重要,通過邀約行內知名校友進校園講座以及舉辦各種類型的創新創業競賽,例如“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業項目路演等省市級競賽活動,把開展創新創業競賽常態化和規范化,利用校內外各種陣地來宣傳創新創業典型十分迫切。
(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頂層設計,提升雙創教育實效
藝術院校要響應時代召喚,做好教育體系頂層設計,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完善課程體制機制創新,強化教學和實踐,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動手能力,真正高效地推動學校多部門聯動。在實際教學中,藝術院校要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出發點,立足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努力打造集“創意培養—創新實踐—創業孵化”于一體的“三創融合”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力爭為藝術類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高效的指導和服務。
(三)搭建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校企合作是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構建和實踐的有效途徑之一,校企合作雙方秉承“產學研”合作共贏理念,同時也是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學校創新教育模式探索的重要舉措之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改革創新,企業也需要專業技術和人才培訓,雙向合作互動,這樣才能共享發展機遇和突破瓶頸。藝術院校要努力構建與行內相關企業聯盟的“雙創模式”,這樣才能為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可復制、可推廣的“雙創”模式。校企合作對于構建藝術院校的雙創實踐具有強大推動作用,同時也是推動藝術院校雙創教育工作有效路徑之一。通過整合學院學科優勢資源,從而為學生、教師和優秀校友提供一個可落地優質創意轉化的路徑和孵化平臺。通過校企孵化,加速把創意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真正實效社會價值。
(四)加強雙創師資隊伍建設,提升雙創教育成效。
高校教師不僅要向大學生傳授各種創新創業專業知識,而且還要負責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具備較高的創業意識和能力,在創新創業教學過程中力爭教學和典型成功案例相結合。當前藝術院校雙創教育要以課程師資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為出發點,以提高教師創業指導和高質量服務能力為突破口,以促進大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從而使教師掌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理論、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通過提升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隊伍教學和實踐水平,以及構建一支師德高、業務精、教學基本功硬和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這樣才能真正為藝術院校畢業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
(五)設置符合國情和專業特點的“雙創”課程體系
藝術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要圍繞專業學科特色來建設,使創新創業的理念與藝術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從而培養具備當代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專業復合型人才。另外,課程體系建設需要其它人文和經濟類課程的有力支撐,其中包括文學素養、市場營銷和經濟管理等課程的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要以創新創業活動為抓手,既要有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課程,又要有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課程,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六) 構建完善的藝術類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評價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要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藝術院校需要建設好創新創業教育的軟硬件環境,包括軟件平臺的建設和實踐實訓基地的建設,給予具有一定創新創業成果的大學生必要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激勵。在學生培養方面,藝術院校還應將創新創業活動納入素質拓展必修學分加以評價和考核,激勵全體大學生都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來。
三、結語
高校雙創教育對大學生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藝術類大學生要利用專業優勢走在創新創業的最前沿。高校要對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進行改革和優化,增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營造良好的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通過完善專業師資隊伍,從而破解藝術類院校創新創業難題。
參考文獻:
[1]邢雅丹.“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43):36-37.
[2]高新,龐忠海,王衍婷.地方藝術院校創新型藝術人才培育工程——推進藝術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J].藝術教育,2018(04):144-145.
[3]招曉蘭,葉康榮.廣東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路徑探索——以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信息學院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17(18):108-109.
[4]惲鵬偉,劉向軍,林楠.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藝術類院校“雙創”人才培養體系的路徑探析——以吉林藝術學院為例[J].藝術教育,2017(16):159-160.
[5]宋瑾瑜,張元寶.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6(8):114-116,120.
[6]劉金梅,付浩海.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5(23):135.
[7]李小玲,葉平浩,余麗君.“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的機遇及影響因素分析[J].學習與實踐,2016(5):82-85.
[8]闞婧.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D].大連理工大學,2011.
[9]童曉玲.研究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45-47.
[10]賀佳玥,黃蕾蕾,吳蕾蕾.藝術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問題與對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
[11]周勇,工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業力培養探析[J].藝術百家,2014,(3).
[12]張玲瀟,王曉陽.高校藝術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4,(12).
[13]劉全振,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指導對策[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