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超明 左芳芳
在羽絨制品的生產以及使用過程中,都有可能出現影響其服用性能的鉆絨現象(俗稱跑毛,即羽毛、羽絨和絨絲通過羽絨制品的縫隙鉆出其織物的表面)[1]。羽絨制品所存在的鉆絨問題會對生產制造商和消費者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擾。因而在測試羽絨制品的理化性能時,需要重點考核制作羽絨制品用織物的防鉆絨性能。而織物的防鉆絨性,指的是織物阻止羽絨、羽毛和絨絲從其表面鉆出的性能,通常都以織物在經受規定的條件作用后所得出的鉆絨根數來表征織物的防鉆絨性能[2-3]。
在我國現行的并且常用于測試織物防鉆絨性的試驗方法主要有:基于方法標準GB/T 12705.1—2009《紡織品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1部分:摩擦法》[2]的摩擦法、基于方法標準GB/T 12705.2—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2部分:轉箱法》[3]的轉箱法。上述兩種試驗方法在試驗結果的計算與評價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沒有對鉆絨根數的計數進行統一定義、無法全面評價織物的防鉆絨性能、所規定的結果評價缺乏可靠性等。而生產制造商以及廣大消費者通常都會對羽絨制品試驗后的結果評價進行重點關注。因此,本文將簡要介紹基于標準GB/T 12705.1—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1部分:摩擦法》和GB/T 12705.2—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2部分:轉箱法》的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從其所規定的結果評價中找出差異并探討相關問題,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議。
在標準GB/T 12705《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中,明確規定了測定織物防鉆絨性能的試驗方法,其具體內容包括了下列的兩部分:依據方法標準GB/T 12705.1—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1部分:摩擦法》,采用摩擦法測定織物的防鉆絨性;依據方法標準GB/T 12705.2—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2部分:轉箱法》[3],采用轉箱法測定織物的防鉆絨性。上述的試驗方法都可適用于制作羽絨制品用的各種織物,并可根據待測試羽絨制品的實際情況而參照采用相應的試驗方法[2-3]。如表1所示[2-3],從測試原理、條件作用、試樣數量及尺寸、試樣袋的有效尺寸、鉆絨根數的計數以及試驗結果的計算等方面,對織物防鉆絨性的試驗方法進行簡要介紹。
通過表1可以比較出:上述兩種關于測試織物防鉆絨性能的試驗方法在測試原理、試樣數量及尺寸、試樣袋的有效尺寸、鉆絨根數的計數等方面都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而其在條件作用、試驗結果的計算等方面則顯得較為相似。

表1 織物防鉆絨性的試驗方法
在標準GB/T 12705《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中,可根據試驗結果對試樣的防鉆絨性能進行評價,并將該結果評價明確劃分為“具有良好的防鉆絨性”“具有防鉆絨性”和“防鉆絨性較差”等3種情況[2-3]。
為了進一步探討測試織物防鉆絨性能的試驗方法,對摩擦法與轉箱法的結果評價進行比較,具體如表2所示[2-3]。
根據表2可以知道,在以上3種的結果評價中,摩擦法在其試驗結果所給出的相應鉆絨根數參考范圍相比轉箱法所給出的參考范圍都要大。因此,若采用基于標準GB/T 12705.1—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1部分:摩擦法》的摩擦法對織物進行防鉆絨性試驗,則可根據較大的鉆絨根數參考值對其試驗結果進行評價;若采用基于標準GB/T 12705.2—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2部分:轉箱法》的轉箱法對織物進行防鉆絨性試驗,則需根據較小的鉆絨根數參考值對其試驗結果進行評價。

表2 摩擦法與轉箱法的結果評價
基于方法標準GB/T 12705《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測試織物防鉆絨性能的試驗方法,在其所規定的結果評價中存在著值得探討的問題。
根據表1可以看出,所比較的兩種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對鉆絨根數的計算作出了不同的規定,即該標準GB/T 12705《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并沒有對鉆絨根數的計數進行統一定義。其中的GB/T 12705.2—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2部分:轉箱法》在表述計數鉆出的羽毛、羽絨和絨絲的根數時存在著模糊點,沒有詳細規定出試驗所要計數的鉆絨情況,從而影響到試驗的結果評價。為此,需要探討出該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中計數鉆絨根數所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
相對于基于方法標準GB/T 12705.2—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2部分:轉箱法》的轉箱法試驗,基于方法標準GB/T 12705.1—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1部分:摩擦法》的摩擦法試驗則較為明確地規定了試驗所要計數的鉆絨情況,其將鉆出試樣袋表面大于2mm的羽毛、羽絨和絨絲都列入試驗所需計數的鉆絨根數。參考上述摩擦法試驗所表述的鉆絨情況,標準GB/T 12705《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可統一定義:計數鉆出試樣袋的羽毛、羽絨和絨絲的根數,即是計數已完全鉆出試樣袋外的以及鉆出試樣袋表面大于2 mm的羽毛、羽絨和絨絲的根數。因此,通過對鉆絨根數的計數進行統一定義,就能解決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中計數鉆絨根數的問題。
根據表2可以知道,所比較的兩種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都將測試織物防鉆絨性試驗的結果評價具體劃分為3個等級,但所給出的鉆絨根數參考值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其中的GB/T 12705.2—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2部分:轉箱法》并沒有給出“鉆絨根數參考值為5”時的防鉆絨性評價結果,因而無法對織物的防鉆絨性能進行全面評價,進而有可能影響到織物防鉆絨性試驗的結果報告。為此,需要探討出該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無法全面評價織物防鉆絨性能的解決方案。
由于采用標準GB/T 12705.2—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2部分:轉箱法》的轉箱法試驗缺少了“鉆絨根數參考值為5”這一情況的防鉆絨性評價結果,可在其試驗的結果評價中將“鉆絨根數參考值為5”增設到“具有良好的防鉆絨性”這種評價里,即“當鉆絨根數參考值≤5時,織物的防鉆絨性評價為具有良好的防鉆絨性”。因此,通過增加鉆絨根數參考值為5時的防鉆絨性評價結果,就能解決轉箱法試驗無法全面評價織物防鉆絨性能的問題。
從羽絨制品用的織物表面所鉆出的羽毛、羽絨和絨絲等,其各自對羽絨制品服用性能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程度的。在通常的情況下,質輕而韌的羽毛所產生的影響為最大,柔軟的羽絨則產生較弱的影響,而單根的絨絲則產生更弱的影響。又由于羽毛、羽絨和絨絲等的直徑大小不一,羽絨制品用的織物阻止它們鉆出表面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在基于標準GB/T 12705《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的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中,只要求籠統地計算出試樣袋鉆絨根數(包含了羽毛、羽絨和絨絲等)的算術平均值并以其作為評價織物防鉆絨性能的最終結果,并沒有要求分別計算所鉆出羽毛、羽絨和絨絲等的數量,更沒有根據所鉆出羽毛、羽絨和絨絲等的各自數量來具體評價織物的防鉆絨性能。因此,基于標準GB/T 12705《紡織品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的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所規定的結果評價缺乏可靠性。
作為國際羽絨羽毛局的重要成員之一,國際羽絨羽毛檢測實驗室已為檢測羽絨羽毛制品的服用性能而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其中就有標準IDFL Test Method 20-1 (Version October 2008) DOWNPROOF/FILLPROOF of BULK FABRIC (Using Rotating Tumbling Box)[4],適用于測試織物的防鉆絨性能?;跇藴蔍DFL Test Method 20-1的試驗方法提出了更加準確可靠的結果評價體系,其明確地規定了[4]:織物防鉆絨性能的數值等級(細分為5個等級)基于試驗后從織物上脫落或者突出的纖維、羽絨、羽毛等的數量。參考上述標準的結果評價體系,在采用標準GB/T 12705《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測試織物防鉆絨性的試驗方法中,可通過分別計算出試驗后從織物上脫落或者突出織物表面大于2 mm的羽毛、羽絨和絨絲等的數量以細分織物防鉆絨性能的數值等級,從而解決該試驗方法中所規定的結果評價缺乏可靠性的問題。
(1)測定織物防鉆絨性的試驗方法,包括有基于標準GB/T 12705.1—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第1部分:摩擦法》的摩擦法、基于標準GB/T 12705.2—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2部分:轉箱法》的轉箱法。
(2)除了在條件作用、試驗結果的計算這兩方面顯得較為相似,基于方法標準GB/T 12705.1—2009《紡織品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1部分:摩擦法》的摩擦法、基于方法標準GB/T 12705.2—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2部分:轉箱法》的轉箱法在測試原理、試樣數量及尺寸、試樣袋的有效尺寸、鉆絨根數的計數等方面都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
(3)在基于標準GB/T 12705《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的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中,存在著沒有對鉆絨根數的計數進行統一定義、無法全面評價織物的防鉆絨性能、所規定的結果評價缺乏可靠性等問題。
(4)建議標準GB/T 12705《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對鉆絨根數的計數進行統一定義,可將“計數鉆出試樣袋的羽毛、羽絨和絨絲的根數”,具體定義為“計數已完全鉆出試樣袋外的以及鉆出試樣袋表面大于2 mm的羽毛、羽絨和絨絲的根數”,以避免因試驗方法對試驗所要計數的鉆絨情況不作詳細規定而造成其試驗的結果評價出現誤差;建議修改標準GB/T 12705.2—2009《紡織品 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 第2部分:轉箱法》中的結果評價,可修改為“當鉆絨根數參考值≤5時,織物的防鉆絨性評價為具有良好的防鉆絨性”以便于全面評價織物的防鉆絨性能;建議根據試驗后從織物上脫落或者突出織物表面大于2 mm的羽毛、羽絨和絨絲等的各自數量以細分織物防鉆絨性能的數值等級,從而使得其結果評價更具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