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小芬
機織廚用服飾產品因隔離污漬和隔熱防燙傷等作用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廚房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目前市場上這類產品種類繁多形式多樣,質量也參差不齊,而這類產品標準的空缺給各生產企業對自身產品質量的把控和消費者選擇優質可靠的產品造成一定的困擾。2018年9月1日實施的新標準FZ/T 81022—2018《機織廚用服飾》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本文介紹了FZ/T 81022—2018《機織廚用服飾》的適用范圍、標識要求、質量要求、判定規則等做了相關的解析,以便更好地控制機織廚用服飾產品的質量和促進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本標準適用于以紡織機織物為主要原料生產的家用廚房或烹飪用服飾產品,其他類似的產品可以參照使用。不適用于年齡在14歲及以下的嬰幼兒及兒童服飾產品。同時定義了隔熱性能是材料減緩和阻止熱量傳遞的性能以及廚用服飾是家用廚房或烹飪用可穿戴或使用的紡織品,如罩衣、圍裙、隔熱手套、隔熱墊、袖套、廚用帽等,即本標準不僅僅適用于成人廚房或烹飪時用到的機織衣帽等穿戴產品,還適用于以紡織機織物制成的起隔熱作用防護類的產品。
成品的使用標識按GB/T 5296.4的規定,與常規的紡織類的服裝相同,但隔熱的產品應標注可以承受的最高耐熱溫度(一般為150℃、180℃、210℃),如產品最高耐熱溫度180℃。隔熱產品不標注最高耐熱溫度意味著可以承受任何溫度的高溫,而實際上紡織類的材料是達不到的。此外,服裝產品的號型按GB/T 1335.1和GB/T 1335.2的規定;帽子類的產品號型可以按FZ/T 80010標示帽子尺寸代號或代號范圍,也可以以厘米為單位標注帽寬;其他產品的號型應根據產品的特征以厘米為單位標注其主要的規格尺寸。
質量要求分為理化性能要求和外觀質量要求兩個方面。
本標準中的理化性能分為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個等級,主要規定了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異味、水洗尺寸變化率和水洗后外觀質量、染色牢度、燃燒性能以及隔熱性能、拒水性能、拒油性能、易去污性能等共17項指標要求。以下分成三類要求:基本安全指標要求(甲醛、pH值、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產品基本性能要求(纖維含量、水洗尺寸變化率、洗后外觀、面料的耐皂洗色牢度、面料耐濕摩擦色牢度、燃燒性能),功能性要求(隔熱性能、拒水性能、拒油性能、易去污性能)來具體說明。
3.1.1 基本安全指標要求
甲醛含量、pH值、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屬強制性標準GB 18401規定的項目,要求按照GB 18401執行。
3.1.2 產品基本性能要求
(1)纖維含量按標準
GB/T 29862—2013的規定執行
(2)水洗尺寸變化率指標
按GB/T 8629—2001規定,采用5A(標注手洗的產品按仿手洗)洗滌方法,懸掛晾干。本標準的水洗尺寸變化率要求松于FZ/T 81007—2012《單、夾服裝》規定的水洗尺寸變化率,主要體現在只考核胸圍和衣長的水洗尺寸變化率并且允許的縮率更大,具體詳見表1。

表1 FZ/T 81022—2018與FZ/T 81007—2012水洗尺寸變化率指標對比
(3)水洗后外觀
同上述按GB/T 8629—2001規定,采用5A(標注手洗的產品按仿手洗)洗滌方法,懸掛晾干,洗滌一次干燥后在外觀檢測條件下觀察和評價洗滌干燥前后樣品的變化。本標準要求樣品水洗后不允許出現破洞,填充物不允許出現縮團等明顯外觀變化;粘合、復合、涂層、印花部位面料不允許起泡、脫落裂開;包縫線不可脫落、縫紉線不可開線,紐扣、飾品等附件不允許破損、脫落和銹蝕等明顯外觀變化。
(4)其他色牢度
本標準規定的成品耐皂洗色牢度指標要求與FZ/T 81007—2012面料的各等級指標一致,耐濕摩色牢度指標相比FZ/T 81007—2012面料耐濕摩擦要求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個等級均高出了半級。濕摩擦色牢度是染色牢度關鍵性指標之一,深色產品也經常出現不合格情況。濕摩擦指標比FZ/T 81007—2012更嚴格說明新標準更能控制此類產品的品質,減少穿著或使用過程中給消費者帶來濕摩擦沾色的困擾。
(5)燃燒性
考慮到烹飪時會經常性距離火源比較近,本標準規定燃燒性能要達到1級的要求。燃燒性能只考核服裝類產品的外層面料且是單位面積質量小于90g/m2織物。
3.1.3 功能性要求(僅考核明示產品)
明示具有隔熱性能和拒水性能、拒油性能和易去污性能等功能性的產品因具有防護或者易維護的獨特功效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標準對4種功能性也做出了相應的指標要求,明示了相關功能的產品按對應明示功能的要求來進行考核。
(1)隔熱性能
按FZ/T 81022—2018附錄A規定,根據所明示的可承受的最高溫度確定測試溫度,最高耐熱溫度分別為150℃、180℃和210℃三檔。測試部位:隔熱手套測試手掌部位;單層隔熱墊則將試樣折疊后測試中心部位;其他產品測試其代表性部位。
指標要求如下:30s時溫度≤70℃;3min時外觀變化無熔融、燃燒現象。
隔熱產品明示可承受最高耐熱溫度是一個新的要求,生產企業要實現從無到有的轉變。它的作用在于一方面生產時嚴把關,實事求是地標明產品耐熱性能達到的程度;另一方面對消費者使用也能有很好的提示和預警作用,改變了從模糊不清能安全隔熱多少度或者凡是高溫的東西全部都能用的不利于真正安全使用的狀況,而達到真正防護的作用。
(2)拒水性能、拒油性能和易去污性能
按GB/T 21295的規定執行具體指標要求見表2。拒水性能、拒油性能和易去污性能按GB/T 21294的規定對洗前和洗后樣品分別測試,易去污性能采用擦拭法。水洗方法按GB/T 8629—2001中5A洗滌程序(標注手洗的產品按仿手洗)懸掛晾干,洗滌干燥3次。
標準對產品的外觀質量評等分別按色差、外觀疵點、縫制質量、規格尺寸偏差、燙整等多方面的指標做出了規定,并根據從使用說明、色差、疵點、縫制質量、規格尺寸允許偏差和整燙的不同情況對外觀質量輕缺陷、重缺陷和嚴重缺陷判定的依據。
單件外觀判定要求見表3。
理化性能有一項或者一項以上不合格,即判定該抽檢批不合格。
優等品批:外觀樣品中優等品數≥90%,一等品和合格品數≤10%(不含不合格品)。各項理化性能測試達優等品的指標要求。
一等品批:外觀樣品中一等品及以上產品數≥90%,合格品數≤10%(不含不合格品)。各項理化性能測試達一等品的指標要求。
合格品批:外觀樣本中合格品及以上產品數≥90%,不合格品數≤10%(不含有嚴重缺陷的不合格品)。各項理化性能測試達到合格品指標要求。
當外觀質量判定與理化性能判定不一致時,按低等級判定。
本文詳細解析了機織廚用服飾標準的指標要求,以便讓各生產企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該新標準,加強對生產的產品質量把控,有利于完善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也有利于檢測單位熟悉并運用此新標準,為市場監管產品質量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此外,新產品的開發已經成為紡織行業展開的創新活動,新標準提出的隔熱性能和“三防”性能指標彌補了市場上機織廚用服飾產品相關性能技術性指標要求的空缺。各生產企業在開發功能性機織廚用服飾產品過程中可以以新標準作為技術要求的參考依據來控制產品品質,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適當提高功能性指標要求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對整體行業產品質量的提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讓消費者用上防護安全、質量可靠的產品,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