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偉



摘要:宗教活動場所固定資產是場所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相對滯后、規范化程度較低。本文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方法,介紹了福建省宗教活動場所固定資產管理的基本情況,闡述了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宗教活動場所;固定資產管理;問題;研究
2010年3月《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實施以來,福建省扎實推進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工作,宗教活動場所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管理不規范、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為此,福建省民族與宗教研究所組織調研組,查閱了福建省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相關文件資料;對福建省榮獲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稱號的66處場所的財務管理問題進行無記名調查問卷(發放問卷66份,收回63份,回收率95.45%;有效問卷63份,有效率100%);深入泉州、南平共27處宗教活動場所(其中:佛教9處、道教6處、伊斯蘭教1處、基督教8處、天主教3處)開展實地調研。
一、福建省宗教活動場所固定資產管理基本情況
福建省現有依法換證的宗教活動場所6774處,其中:寺觀教堂4800處、固定處所1974處。從調研情況看,福建省宗教活動場所固定資產管理相對滯后、規范化程度較低,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場所財務管理法律體系完備,但固定資產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執行力度不夠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家在加強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管理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85年5月1日起實施,并不斷修訂完善?!稌嫹ā反_立了會計工作的法律地位,明確了會計工作的管理體制,規定了會計核算的基本規則和會計監督的基本要求。二是《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2005年1月1日起執行,對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制度做出了統一的規定,并明確將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納入規范范疇。三是《宗教事務條例》。2005年3月1日起實施,將宗教財產管理作為重要章節,提出了具體的規范性要求。2018年2月1日起實施的新修訂《條例》,制定了更為完善的管理措施和更加規范的法律程序。四是《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辦法(試行)》。2010年3月1日起實施,對宗教活動場所的財務監督管理工作,作出了更加全面、細致和具有操作性的規定。
本次實地調研顯示,在27處宗教活動場所中,有29.6%的場所未按照《會計法》規定設置會計賬簿、配備專業會計人員,目前還是記“流水賬”;有70.4%的場所未按照《會計法》《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等規定對固定資產進行會計核算,場所固定資產仍然游離于賬外;有63%的場所未按照《宗教事務條例》《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等規定對固定資產進行登記造冊和定期清查盤點,致使場所固定資產家底不清。宗教活動場所執行固定資產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調研情況,見表1。
(二)場所財務管理逐步完善,但固定資產管理規范化要求較低
2010年3月,《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辦法(試行)》開始實施。福建省成立了貫徹落實《辦法》專項工作組,扎實開展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工作。2010年4月,舉辦了全省學習貫徹《辦法》培訓班,對設區市宗教事務部門和全省71處重點場所負責人進行培訓。2010年8月,制定了《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開展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工作方案》(閩民宗〔2010〕121號),按照“廣泛宣傳、逐級培訓、典型帶動、全面實施”的基本思路,認真指導各級宗教事務部門從實際出發,細化任務,量化標準,定期組織監督檢查,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場所財務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從2012年8月開始,福建省民族宗教廳對全省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工作進行全面驗收。根據《辦法》和國家宗教局下發的《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驗收參考標準》,結合福建省實際,制定了《福建省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驗收標準》。檢查驗收工作按照場所100%自查、縣(市、區)宗教事務部門抽查50%場所、設區市宗教事務部門抽查10%場所和省級宗教事務部門檢查市縣(區)驗收工作及抽查1%場所四個環節開展,形成了《福建省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驗收情況統計表》(見表2)。經全面驗收,當時全省依法換證場所6237處,場所自評驗收6093處,占總數的97.7%;自評合格4036處、基本合格1957處、不合格100處,分別占自評數的66.2%、32.1%、1.7%,基本合格以上5993處,占自評數的98.3%。省市縣(區)三級宗教事務部門抽查驗收場所4002處,占總數的64.2%;抽查驗收合格2505處、基本合格1349處、不合格148處,分別占自評數的62.6%、33.7%、3.7%,基本合格以上場所3854處,占抽查數的96.3%。
表2 福建省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驗收情況統計表
2012年《福建省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驗收標準》對固定資產規范管理要求較低?!厄炇諛藴省吩凇皹I務管理”部分,有2個分類和5條具體要求,涉及固定資產管理內容,設置分值18分,其中:接受捐贈實物,按《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規定核價入賬,得3分;固定資產登記造冊,有明細賬或固定資產卡片,進行明細核算,得4分;每年進行一次年度全面清查盤點,做到賬實相符,得4分;固定資產的出租、轉讓和報廢,以及無形資產的轉讓,經本場所管理組織集體研究決定,得4分;用于宗教活動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屬的宗教教職人員生活用房,無轉讓、抵押或者作為實物投資現象,得3分。驗收時,絕大部分場所都認為本場所沒有涉及“固定資產的出租、轉讓和報廢,以及無形資產的轉讓”和“用于宗教活動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屬的宗教教職人員生活用房,無轉讓、抵押或者作為實物投資”事項,不會產生扣“4分”和“3分”現象;真正有可能扣分的只有11分,對場所驗收得“60分以上”、獲“基本合格以上”通過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