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瓊
摘要:互聯網時代在發展,網絡貸款也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借助互聯網的優勢,用戶就能足不出戶快速就能辦理貸款。由于辦理貸款的條件低、不合理的消費觀念等使得大學生亦成為網絡貸款中的群體。而大學生無固定經濟收入,無法按期償還貸款,導致除了償還本金以外還有高額的利息,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通過對大學生網絡貸款情況和網絡貸款危害研究和分析,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貸款危害;防范措施
1.前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如網上購物平臺、線上打車平臺等等的興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及方式。網上貸款也正在成為一種趨勢,依靠互聯網最直接的優點“便捷、高效、不受地域限制”等等,客戶群體就可以足不出戶完成貸款的各項手續。自2007年我國首家網絡貸款公司拍拍貸成立,至今已有2557家網絡借貸平臺。由于門檻低、放貸條件容易,只要依靠互聯網,進行網站建設就能成立網絡借貸平臺,對借款人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查看借款人的個人收入情況,只需提供相應身份證件即可辦理借款。網絡交易的虛擬性,無法認定借貸雙方的資信狀況,導致借貸存有風險,容易產生欺詐和欠款不還的違約糾紛。
大學生網絡電子商務的發展,各種購物平臺推出先花錢后還錢的支付方式,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刺激著大學生群體消費的增長,形成一種超前消費的觀念。大學生群體未建立良好的理財觀念,為了滿足個人消費欲望和虛榮心,通過網絡借貸平臺借款消費。而部分借貸平臺放松對大學生申請借款的要求,大學生只需提供個人的手機號碼、身份證和學生證等簡易的身份證明就可以借到資金,如名校貸、趣分期等。由于大學生無固定的經濟收入,僅用父母每月給的生活費償還借款,遇到還不上借款的情況就通過其他的借貸平臺借款償還,這樣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導致借款的數額越來越大,最終因無力償還借款而走向極端的情況屢屢發生。作為高校和家庭都應該要引起重視,加強監管和防范,對大學生消費觀念等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2.大學生網絡貸款的危害
2.1對自身的影響
大學生無經濟收入,主要經濟來源于父母每月給的生活費。在貸款后,大部分學生會采用周末兼職的方式賺錢還款,有些迫于還款的壓力而在上課期間逃課兼職賺錢,這就涉及到學生曠課的現象。曠課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違反校紀校規,導致處分、掛科等后果,嚴重影響自身的學業。有的學生則通過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在多個平臺借款償還,導致貸款越來越多,最終無法償還。這時,有的貸款平臺就會雇傭催債公司對學生的學校、老師、同學等進行電話騷擾等,導致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采取逃避,甚至選擇直接退學。而有的貸款平臺則會通過法律的途徑催債,學生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等。對大學生自身身心、學業等都有嚴重的危害。
2.2對家庭的影響
當學生無力償還借款時,往往就會跟父母坦白實情,父母都會傾盡全力為孩子償還債務,對家庭而言是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打擊。一個家庭培養一名大學生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關鍵階段,孩子無心向學還背上巨額負債,這是精神上的打擊。而為孩子償還借款,金錢數目達幾千、幾萬不等,甚至更多,這是物質上的打擊,尤其是并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2.3對學校的影響
近年來,不少新聞媒體報道出某高校大學生因裸貸、無力償還貸款而詐騙、自殺等問題,對于每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都是一個巨大的新的挑戰。更有一些貸款平臺在遇到還不上貸款的大學生時,就會雇傭非法催債公司對學校進行電話騷擾或是直接到校園內進行騷擾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管理秩序。
3.防范大學生網貸風險的措施
3.1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網絡貸款平臺以較低的申請條件吸引了大學生群體,尤其吸引那些經受不住物質誘惑和未樹立正確消費觀念的大學生去申請貸款,當無法償還貸款時則引起一系列的問題和嚴重后果。針對這種現象的發生,家庭和高校應該有針對性對大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和思想教育,幫助學生從根本意識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適度、理性的消費,不攀比不虛榮。
3.2 家庭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監督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而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學生的正面需求,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監督,積極與學校輔導員聯系,了解學生在校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在思想上,應多灌輸學生勤儉節約等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時刻關注學生的消費動態,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消費觀和行為。
3.3高校應提高網絡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識
互聯網的發達,很難禁止網絡貸款進入校園,作為高校應針對網貸出現的問題高度重視,有計劃的通過多樣的方式開展系列教育指導活動。比如采取主題班會、年級大會形式,通過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以及通過強制性的知識講座使學生了解網貸的弊端和風險,提高學生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輔導員要關注學生的消費行為,了解大學生在生活學習過程中是否有異常消費行為,發現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系和溝通。幫助誤入不良網貸的大學生加強心理疏導,幫助其渡過難關。
3.4政府應加強對網絡貸款的管理
金融監管部門要做好配合工作,和公安部門等多部門聯動,進行嚴格的檢查管理。加強對電子商務平臺的管理,監管好金融網站和借貸平臺,打擊違規操作、違法犯罪等行為。提高入門標準,加強審核認證等環節的管理,加快制定行業標準,對網絡借貸平臺做出詳細的規定,在行業業務類型范圍內發展,禁止超范圍經營,提倡有序健康的發展,共同維護網絡借貸的良性競爭。
4.結論
網絡貸款平臺作為互聯網經濟的一種創新形式,在其高速的發展過程中因監管的缺失、大學生不正確的消費觀念等致使其風險不斷凸顯,給大學生的自身和家庭、高校管理秩序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其背后存在一系列顯而易見的風險,亟需得到防控。作為大學生自身也應該從根本上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和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家庭和學校加強正確的教育和監管力度,讓大學生能在一個健康和積極向上的環境里順利完成學業,創造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梓淇.P2P網絡借貸平臺探析[J].時代金融,2012(8):21-23.
[2]李剛,黎俊宏.大學生網貸風險警示[J].對外經貿,2016(7).
[3]蔡彧.大學生網貸的現狀與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