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順平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財務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愈發重要,企事業單位也對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技能要求,財務會計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財務會計教學作為培養財務會計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不僅要為企業培養大量的優秀人才,更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創新,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會計專業。本文通過對財務會計教學現狀的分析,進一步探索財務會計教學方法的創新。
關鍵詞:財務會計;教學方法;創新
在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不僅要將基本的會計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不斷更新自身專業知識儲備,適時轉變教學理念,開創新型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財務會計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
一、財務會計教學現狀
(一)教學觀點落后
在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一直以來都存在“一面倒”的現象,即教師完全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完全按照教師的思維方式去學習,按照教師的思考標準去衡量學習與考試的價值。在財務會計的教學過程中,會計專業知識的枯燥乏味導致教師直接忽略學生的感受,將大量的專業知識不經過加工提煉就直接灌輸給學生,甚至大多數教師和學生主要以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和助理會計師資格為目的,從而忽略了對財務會計職業本身的理解。許多教師為達到提高學生考證通過率的目的,給學生進行關于考試的專題訓練,重復練習,導致學生僅僅能夠通過考試,而不具備真正的會計專業技能。
(二)教學內容空洞
對于學習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專業知識的學習生活是沉重且乏味的,這是由于會計專業教師的教學內容空洞導致的。現階段,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手段都是以背誦為主,一般情況下教師只是在課堂上進行淺顯的講解,讓學生對“定義”、“概念”、“原則”、“例證”等類內容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并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背誦、背題及做練習題等方式去獲取知識。這種情況使得學生不能夠真正的理解財務會計專業知識,不能夠真正把握財務會計專業的實際操作技能,將大部分的學生變成了只會考取資格證書的機器,使其在畢業后不能很好的將會計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
(三)教學環境簡陋
現階段會計專業的教學環境相對簡陋,很多院校在配備教學資源時都不會專門設置電算化會計實訓室,部分院校甚至連手工財務模擬室都沒有,僅僅開辟出一間普通的教室作為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習場地,這不僅不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對于會計專業學習的興趣,還由于場地不夠專業,導致很多專業內容無法進行高質量的教學。財務會計專業教學環境的簡陋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體驗感,學到的知識過于平面化,學生不能夠在課堂上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只能“紙上談兵”,給日后的會計專業工作留下諸多隱患。
(四)缺乏實踐操作
由于教學環境的簡陋,導致學生沒有場地對學到的專業知識進行實踐操作,進一步導致了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無法對理論知識進行實踐。從專業角度來講,財務會計的教學中的實踐過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實踐課程的安排也應占用大量的課時。常見的會計專業實踐課程包括:計算機操作與應用、基礎會計實訓、專業會計實訓、財務軟件應用、理財實務操作、綜合技能實訓及畢業實習等。在財務會計教學中實踐訓練不僅可以增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成果,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縮短與實際工作崗位的距離。但由于各種原因,財務會計專業的實踐操作課程往往不能夠按照計劃的課程順利進行。
二、如何對財務會計教學方法進行創新
(一)轉變教學理念
財務會計專業教師作為培養高水準會計專業人才的重要媒介,擔負著為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培養、輸送會計專業人才的重任。“會計專業人才對企事業管理的重要性”和“教師對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重要性”共同決定了教師不僅要提高自身會計專業技能,更需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轉變教學理念,進行創新性教學。教師可以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融入“導向性教學”的思想,將書面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從教學內容、實際操作和日常教師考評等方面進行改革,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將書面知識與專業技能有效結合。
(二)整合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整合與梳理是轉變教學理念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創新性教學的有效體現。在之前的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一直是以考取專業資格證書為主要教學內容,因此,要想更好地整合教學內容,首先要把教學重點從考取資格證書轉變為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上來,教師應以會計崗位的職責、任務、工作流程為依據,將出納、往來、存貨、資金、薪酬、納稅、財務成果、報表編制等八大會計職業崗位的工作作為教學主線,把對應于這些工作的完成方法和所具備的基礎知識與理論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建立會計專業知識的系統構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會計專業主動學習并加以探索思考。
(三)開創教學模式
要想在會計專業教學中貫徹落實創新性教學的理念,就要摒棄原本“我說你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采取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工具。會計專業的教學也可以響應“新課改”的號召,采取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設置新的教學工具,這不僅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高質量的教學,還能幫助學生增強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仔細提煉,將最主要的部分給學生具體講解,然后讓學生在電算化會計實訓室進行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發現并提出問題,教師再給學生解難答疑,然后再讓學生根據新得到的答案進行練習,如此反復,提煉提升。
(四)重視實踐操作
會計專業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操作的專業,因此,教師要根據現實的教學環境,最大程度的給學生設置實踐操作課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理論知識課完成之后,給學生提供原始憑證,并安排時間約為一周的模擬工作任務,讓學生進行會計實務模擬操作,促使學生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為以后的會計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我國目前的會計教學環境確實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我們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方式方法上不斷創新。這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過硬,更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在教學理念和課程安排、教學環境和實務實踐這兩大方面進行改革并不斷創新,為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財務會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華麗.《財務會計》課程項目教學法探討[J].賀州學院學報,2018,34(02):145-148.
[2]朱潔暉.芻議高校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創新[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12):113.
[3]李海順.中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創新與實施[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5):60.
[4]鐘莉.增強實踐教學,提升高職會計教學實效[J].時代金融,2018(06):313-314.
[5]楊立明.淺析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創新及實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7(1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