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審計工作中存在許多問題,結合工作實際,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社會審計;問題,措施
社會審計的執行主體是注冊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在我國,自1980年恢復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以來,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雖然我國的事務所數量已有6600多家,但是從執業質量上看,遠未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國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存在不少問題,這需要我們不斷剖析其中的原因,并找出解決措施。
1 社會審計存在問題的原因
1.1 不規范的委托人影響社會審計鑒證質量
審計是由于委托人需要了解代理人對其委托財產的經管狀況的需要而產生的。在委托人遠離其委托財產的經營過程的條件下,委托人對委托財產經管情況的了解,主要依靠代理人提交的反映受托財產經管情況的會計報告。而該報告又是由代理人編制的,其公正性容易受到質疑。委托人為了獲得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就產生了聘用外部審計的需要。但目前我國經濟體系中,特別是公有經濟中,由于委托代理關系尚不完善,審計市場中缺乏出資聘請審計者對財產代理人所提供的會計信息進行審計的財產委托人,社會審計不是建立在市場需求之上,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良好愿望”需要推動形成的。這樣,在實際社會經濟活動中,被審計者就成為審計委托人,審計人員與被審計者之間密切的經濟利益關系。這使審計人員的獨立地位受到影響。所以類似“長城公司”的案件一個接一個出現。這樣的審計信息質量必然會受到質疑。
1.2 不恰當的審計費用及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影響社會審計鑒證質量
必須的審計費用應當依照法定或企業章程的規定,由委托人單獨掌握開支,不納入企業管理者經營效益考核范圍。由于我國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建立,法規體制尚不健全,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尚未實現真正分離,實踐中社會審計大都由企業管理當局充當委托人,并將審計費用列入企業管理費。企業管理當局掌握壟斷審計費資源,可能迫使注冊會計師弱化社會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利用其第三者的身份,出具迎合自己口味的審計報告。
1.3 會計師事務所內部質量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尚缺乏科學的、權威的質量控制標準可供操作,造成本屬事務所內部質量重要的控制制度形同虛設、漏洞百出。其次,當前,是事務所經營理念、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的問題;盲目承接業務,追求短期收入增長,忽視提高人員素質和執業質量,“一錘子”買賣,相互詆毀,競相壓價等。
2 完善我國社會審計工作的解決辦法
2.1 加強審計質量控制
2.1.1 做好審計前的準備工作,從審前準備就開始,即做細致的審前調查,細化實施方案,突出審計重點,為提高審計質量和工作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分析行業大背景的前提下,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分析被審單位可能出現的問題。尋找審計的線索和突破口,確定實施審計的重點,最終提出符合實際情況、操作性強的審計措施,使審計作業更有的放矢,更有成效。
2.1.2 確定審計的重點內容,利用計算機技術,分析確定審計重點。目前,很多項目的審計往往是在實施審計時開始采集數據,在審計時間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就沒有充足的時間仔細分析審計數據,而遺漏審計線索。因此,在審計準備階段就應該著手采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等,通過對數據的認真整理、分析,掌握被審計單位財務管理總體情況,初步評價財務管理體制和制度建立健全情況,力求突出重點,搜索有價值的審計線索。
2.1.3 采取切實可行的審計方法
(1)堅持依法審計.學習相關審計知識,收集相關法律法規。審計人員應在審前準備階段再次對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的審計知識進行強化學習,同時廣泛收集該行業的法律法規,在實施審計中才能對查出問題定性準確,提高審計質量。(2)運用審計指標體系作為主要考核手段。利用審計署開發的《現場審計實施系統》(即“AO”系統)“審計抽樣”功能,對被審計單位數據進行抽樣。根據審計人員選擇的參數自動選取樣本,制作審核表。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時只需將系統制作的現場審核表打印,拿到現場進行核對和填寫,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審計人員將審核結果輸入系統,即可自動生成審核結果表,系統的評價功能對審核結果進行評價,以推斷總體數據,為審計人員的審計提供參考。(3)查賬與調查研究相結合。結合審前調查和數據分析情況,編制細化審計實施方案。依據調查情況和分析結果,從審計范圍、內容、方法和步驟以及業務分工等方面細化審計實施方案,重點側重于實施方案的可操作性。此外,運用綜合手段加以治理;一是,事務所要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控制風險,提高質量;二是,加強事務所文化建設,協力塑造團隊意識,增強事務所的凝聚力、戰斗力,努力營造以“誠信為本、勤勉盡責、服務社會”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文化,在激烈的競爭中創立自己的品牌,以品牌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以質量求進步。三是,提高事務所管理層的事業意識和責任意識。
2.2 強化行業監管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和中國審計師協會實行“兩會”聯合后,應從我國現實情況出發,建立權威的、科學的行業監管體制。(1)健全機構。各級注冊會計師協會應充實和強化業務監管隊伍,建立和完善質量監督體系;省級以上注協應建立調查委員會、懲戒委員會、技術鑒定委員會,并應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權,以提高行業自律監管的權威性。(2)加強制度建設。應盡快制定《注冊會計師行業業務監管制度》、《事務所業務質量檢查工作規范》,并修訂完善《違反注冊會計師法處罰暫行辦法》和《事務所業務檢查制度》。(3)完善行業監管。應建立行業中同業互查制度,并創造條件實行執業報備制度。通過采取事前及事后監管措施,凡發現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有違規違紀、弄虛作假行為的,應一律堅決查處,決不遷就;對故意作弊造假、職業道德敗壞者,要終身禁止進入注冊會計師行業。
2.3 建立激勵機制,樹立品牌意識
良好的社會氛圍及行業發展環境無疑能夠有效地激勵注冊會計師專心致志地在本行業謀求更大發展。因此,應通過優勝劣汰機制,加速培養和造成一大批客觀、公正執業,職業道德、信譽良好的著名注冊會計師,樹立自身的信譽品牌,形成良好的發展機制。我國的注冊會計師事業要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必須考慮國情,借鑒國際會計公司的成功經驗,敢于迎接不斷開放的會計市場的激烈競爭,提高注冊會計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執業水平。選拔和培養人才,壯大自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盡快擺脫當前面臨的不利局面,真正肩負起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責任。
作者簡介:尹德偉,黑龍江省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計劃財務管理中心主任,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注冊內部審計師、注冊稅務師、企業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