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柱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課外閱讀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讓其知識面得以拓展與運用,通過課外閱讀,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知識得到拓展延伸,讓學生的讀寫能力有效的提升。在課堂教學當中融入課外的閱讀知識,不僅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以及綜合閱讀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達到教學目標,從而更好讓學生課外閱讀敞開一片藍天。
一、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課外閱讀可以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借助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祖國文化深淵的了解,為他們終身學習以及語言學習扎實基礎。如: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理解祖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和發展,知道古代每個朝代的特色文化價值,欣賞祖國美麗的山河等。在進行課外閱讀時,還要聯系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閱讀中,才保證學生的自主閱讀的高效,才讓學生意識到課堂學習重要性,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如: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應重視引導滲透國內外文學名著的課外閱讀,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達到語文素養整體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課內外閱讀的整合
以單元訓練點為指導加強閱讀,在每篇閱讀課文學完之后,教師可結合單元重點,向學生推薦閱讀課外讀物,這樣結合閱讀課文進行大量地課外閱讀,既能幫助學生構筑厚實的語文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又能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文化品味。因此,我們在教學閱讀課文時,內外結合,進行拓展延伸。
1、傳授閱讀技巧
現在的語文教材上的各類文章的都有著非常優美的語句,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傳授給學生閱讀技巧,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當中的應用。
(1)讓學生充分賞讀。在分析、講解教材中,讓學生可汲取文章中的精華,從而激發閱讀興趣,吸收更為豐富的營養,從而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如:在教學古詩詞時,教給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步驟和方法,引導學生注意不同風格的詩詞,就有不同的詩詞的意境和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如有描寫大自然的《鄉村四月》、有思念家鄉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有好友惜別的《送元二使安西》等,學習不同年段的古詩詞后,我就向學生推薦《唐詩三百首》讓學生充分賞讀,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2)實現有效的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在課內教材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記憶以及感知等認知活動去理解閱讀內容,體會文章人物的性格特點,達到課內閱讀遷移課外閱讀的效果。如:《漁夫的故事》教學課前,我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漁夫到海邊捕魚意外遇到什么?漁夫與魔鬼之間發生什么事?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我懂得了什么?讓學生閱讀文章找答案,在閱讀時,興趣明顯大增,并逐字逐句地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時我就順便可向學生推薦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這樣就很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引入到課外閱讀的天地,實現有效的課外閱讀以及課堂教學的融合,讓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提升。
2、重視閱讀訓練
課堂教學工作,要讓學生對閱讀的重視,讓學生通過獲得感知,獲得領悟,在閱讀當中累積語言。教師在教材的閱讀課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通篇閱讀,再傳授給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從而借助閱讀領悟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如教學《七月的天山》這一課時,教師便可問學生在閱讀中獲得什么感悟和體會,有些學生回答,原來天山是那么美麗的,我真想去看看;有些學生說,天山真是物產豐富,景色多彩,聽說還有非常出名的雪蓮;還有學生回答,我們祖國山河到處都是壯麗,所以我們要愛護大自然,維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才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課后,我就向學生推薦《徐霞客的故事》、《祖國風光的諺語》《中國名勝》《中國奇觀》等課外書,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記錄心得,這就能逐步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同時,可以單元教學的教學重點以及教學目標主題為中心。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我國的古典名著,因此結合單元內容可以推薦我國古典的四大名著、《史記》等。以課堂教學緊扣可以每篇課文的延伸,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課文可以推薦《少年科普世界》、《知識小百科》等;課文《小英雄雨來》的課文可以推《劉胡蘭的故事》《小兵張嘎》等。也為學生的提高理解能力以及實際情況相結合為學生選擇適合的課外閱讀內容。
3、展示閱讀才華
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許多的精妙詞句,他們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我提供讓他們展示閱讀才華的機會。 我的做法是:
(1)把講臺當舞臺。每天用一節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鐘,讓它成為學生們表演的舞臺。 讓2-3個學生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如:句段欣賞、背誦、講故事等,形式多樣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爭先恐后講臺施展自己的閱讀才華。為了照顧到全班同學的閱讀積極性,采取四人小組輪流制進行閱讀交流,學生課外閱讀就自然地形成一道閱讀欣賞風景的畫面,令人賞心悅目,這對他們讀書興趣的保持了良好的效果。
(2)書面展示,樹立榜樣。在班的學習園地中,我專門開辟了課外閱讀展示專欄,把學生課外閱讀中積累到的精詞妙句、百科知識等摘抄好,畫上自己精美的圖畫,進行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魅力,如讀書卡、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的閱讀成果獲得了肯定,心理上產生了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更加激發了他們閱讀課外書的熱情,讓學生體會到和嘗到閱讀成功的快樂。
三、 感悟閱讀共鳴
感悟閱讀就是讓閱讀主動探究,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得到提升,感受到更多的閱讀樂趣,提高其自身的語文素養。
1、課內的鋪墊延伸
在你讀完一篇文章后,如果你有感觸,加以聯想發揮,展開討論,說明自己的看法和感悟,結合實際展開自己的明理情感。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想一想從周恩來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發?有一個學生寫下這樣的體會:“我讀了《草房子》這本書,故事中有一個片段令我難忘,桑桑撕了爸爸很喜歡的小本子,爸爸就打他,桑桑就覺得難受委屈,過了幾天,桑桑病了,他爸爸到處奔波求醫,終于把病治好了,而他爸爸一下子變老了。 這個片段讓我體會到,父愛永不滅,父愛如山。 ”這充分體現了學法的遷移和思想的感染。
2、引讀理解感悟
課外閱讀教學在課堂閱讀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就以學生的自我閱讀、自我理解、自我感悟為基礎,重視學生獨特的心靈感受和生活體驗。如學生小穎寫的讀《童年》有感:讀完《童年》這本書后我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幸福童年,才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從阿廖沙身上得到的成長啟示,我要向阿廖沙一樣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和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學習和生活,保持一種堅強樂觀精神。文章充分學生達到了情感共鳴抒發情感。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地把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融入課外閱讀,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才可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才會感受到更多的閱讀樂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