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 洪燕云 劉凱磊


摘? ? 要: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和要求,分析了當前高校機械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專業認證為契機,對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進行改革與創新。通過保證教學連續與穩定、開展教師能力提升工程、強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等舉措,探討教師行為改進要求與考核對策,以期進一步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順利開展“新工科”建設。
關鍵詞:機械工程;專業認證;師資隊伍;新工科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7394(2019)06-0097-05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當下國內各高校都很關注的事情,為此,很多高校圍繞“以學生為中心、堅持產出導向”的新理念,修訂各專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及教學建設,旨在滿足學生畢業要求及主要課程的達成度。在這個過程中,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尤其重要,因此,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教學質量優良的工科教師隊伍,是實現專業認證、培養合格工程建設人才的關鍵。
1? ? 《華盛頓協議》及認證目標
1.1? 《華盛頓協議》
《華盛頓協議》是一個有關工程學士學位專業鑒定(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國際相互承認的協議,它是由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6個國家的民間工程專業團體于1989年發起并簽署的。該協議主要針對國際上本科工程學歷(一般為四年)的資格互認,確認由簽約成員認證的工程學歷基本相同。《華盛頓協議》是國際工程師互認體系的六個協議中最具權威性、國際化程度較高、體系較為完整的協議,也是加入其他相關協議的門檻和基礎。
我國于2013年6月19日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準成員國,[1]2016年6月2日,成為《華盛頓協議》第18個正式成員。加入該協議后,通過認證的專業所頒發的學士學位將在協議簽約國之間得到互認。可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證制度,也是機械類教學質量評估檢查的第三方認可。
1.2? 專業認證目標
對機械類專業來說,通過專業認證應達到的目標是:(1)促進我國工程教育改革,加強高校教學的規范化管理,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校工程教育的質量;(2)建立與注冊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新體系;(3)吸引機械行業與企業的廣泛參與,進一步密切工程教育與機械行業的聯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對工業產業鏈的適應性;(4)促進我國工程教育參與國際交流,實現國際間學歷互認。
截至目前,國內許多高校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或機械工程)專業已積極向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提交了認證申請,并撰寫了《工程教育認證自評報告》,到2018年6月,已有北京科技大學等機械工程類院校的292個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高校工程教育進入新階段的標志;同時,也有力地推動了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和“新工科”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使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從慣例走向標準、從經驗走向科學,實現了教學觀念的重要轉變。
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框架的基本邏輯如圖1所示,[2]可以看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認證宗旨必須得到加強;同時,與專業教育認證相匹配的師資隊伍也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值得深入研究和積極建設。
2? ? 專業認證對高校師資的要求
專業認證對教師考察的主要內容有:(1)是否有證據證明教師能勝任課程教學以及課程建設;(2)是否有足夠數量的教師以保證教學的連續與穩定;(3)是否有證據證明教師有足夠的時間與機會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4)考慮教師工作量時,是否包含了指導學生與其他系務工作負擔;(5)教師隊伍整體氛圍如何。 [3]在專業認證方面考查關于師資的部分,就是為了判斷該項教學資源能否滿足本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的需要,而并非評價某個高校師資隊伍的強弱。
綜上分析可以得出,專業教育認證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需要來設置師資隊伍,教師隊伍在數量、結構上應滿足認證的要求。此外,還對教師隊伍提出以下要求:有企業或行業的兼職教師參與到高校機械類專業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能力要足以滿足其所承擔的教學工作的要求(包括專業水平、工程背景、學術背景等),同時要對本科教學有足夠的投入;教師應給予學生全面的指導;要在教學管理與學科改進方面做出持續進步。
3? ? 機械類師資隊伍目前存在的問題
3.1? 教師的數量與結構不盡合理
目前,各地方高校機械類教職員工總量不少,但教學一線的師資離認證的要求尚有差距,主要表現為師資隊伍職稱結構不盡合理,呈現“啞鈴型”(即高職稱的教師年齡偏大,高學歷的青年教師職稱偏低),既有高職稱又有高學歷的中年教師數量較為缺乏。
3.2? 教師的工程能力尚待提高
經過多年的發展,各高校教師的科研能力和理論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以滿足一般的教學要求,但也存在著部分青年教師工程實踐經驗不足等問題。主要表現為: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以及工程、工藝類實驗和實訓教學感到吃力;為企業服務的實踐能力不強;與工程教育認證的標準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4]
3.3? 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不夠
由于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傳統觀念,導致部分高校將優質資源更多地傾注在科研上,這就相對弱化了本科教學。從教師個人角度考慮,科研成果與研究經費進賬比給本科生教學更具有吸引力;而且在教師的職稱評定中對科研成果的高要求,也導致了部分高水平師資為本科生開課率的降低,[5]一些教師投入教學的時間較少,深入接觸學生和指導學生的機會不多。
4? ? 改進策略
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契機,是地方高校改進和優化師資隊伍、提升教師教學和工程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的最佳著力點,為此,本文就完善地方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以下對策。
4.1? 保證教學連續與師資穩定
為了保證教學的連續與穩定,高校必須要有足夠數量的教師,可采取“內選、外聘、引進”等多種渠道相結合的方式,在穩定現有師資隊伍的基礎上,積極補充高校教師。對有高學歷的博士研究生積極引進,在業務上加以引導,使他們早日適應高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對具有工程背景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從中遴選具有工程經歷、教學效果好的專業技師,補充到實踐教學崗位或“工程實訓中心”;外聘國內外知名大學學者擔任特聘教授,聘請合作企業方具有較高水平的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授和企業導師:從而為合格工程師的培養構建起一支高素質的教學團隊。
對于工程實踐環節的教學,可建立由校內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和社會師資(包括高水平的國外師資)組成的“多元協同”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如圖2所示。
4.2? 實施教師能力提升工程
為了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適應高校教學,站穩講臺、提升教學能力,高校應大力推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程,鍛煉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4.2.1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對剛走上講臺不久、新開課的青年教師,應多指導他們如何備課,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如何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如何與學生互動、提高教學效率;對主講過2~3次課程的青年教師,則指導他們如何在教學上有新的突破,并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如何保持教學熱情,以順利通過高校教學的相關考核;對已取得中、高級職稱的青年教師,應多指導他們如何申報教改項目、教學成果獎等;而對于學工科出身的青年教師,則應指導其補充“教育學”“心理學”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同時,高校還可以組織青年教師參加教學觀摩、座談研討、“以老帶青”等多種活動,通過定期組織青年教師進行講課競賽,引導他們重視教學工作。總之,要重點開展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注重其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教學手段的改進。
4.2.2培訓教師的實驗能力和工程素養
基于專業認證,就機械類教師所缺乏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教學方法等內容對教師進行重點培訓,突出教師設計實驗、動手指導實訓的能力訓練。培訓可以在機械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及合作企業等分類進行。參訓人員要聆聽與機械設計和數控加工相關的工程軟件講解與練習,進行現場實際操作并自主完成作品加工。如:在“智能裝置”項目教學中,讓參訓人員構思設計結構方案,搭建閉合機構,通過開啟電機或手動搖桿達到裝置開啟及關閉的目標;在工程訓練中心,讓從事理論課程教學的教師也要熟悉實驗設備和加工中心的調試與操作,利用3D打印設備制造各種小零件;在車輛專業實驗室可進行故障診斷技能訓練,觀察汽車電子遠程測控平臺,了解汽車四輪定位儀、四合一汽車底盤性能檢測等儀器的使用。
對于新進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師,需分批次前往企業進行工程素養培訓,以促進理實一體化教學;對實習工廠指導教師、實驗人員等一般學歷者,要求其參加各類培訓,報考“技師”并獲得相應的證書,進而成為“雙師型”教師。
4.3? 強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
4.3.1營造教學研究的氛圍
在專業認證理念的指導下,各高校需制定相應的政策,引導教師開展教學方法研究、創新教學內容、進行精品課程建設、發表教研論文等,編寫出版富有本科教育特色的專業教材(本課題組主編出版了《創造學》《機械類專業生產實習指導與范例》等多部規劃教材)。通過引導專業教師對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的投入熱情,進一步營造教師隊伍熱愛教學工作的氛圍。教師將科研帶入課堂,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使科研項目的內容成為教學案例,把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傳遞給學生,不僅讓學生能夠了解學科前沿動態,而且也推動了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
4.3.2要求高職稱教師為本科生上課
將高職稱教師為本科生授課作為一項基本制度,也是專業認證對師資提出的要求。高職稱教師無特殊原因連續兩年不講授本科課程,可不再聘任其擔任相應的職務。學校要把教授為本科生授課納入院系年度教學工作考核,單獨列出指標,計算教授、副教授授課比例,以此作為鼓勵高職稱教師為本科生授課的長效機制加以推行。對于長期講授本科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師,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等方面應予以優先考慮,從而使高校教師將其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學之中。
4.3.3鼓勵教師參與并指導大學生實踐活動
江蘇理工學院制訂了一系列鼓勵教師參與指導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的管理辦法,并規定了教師在實踐教學環節指導學生的工作量計算方法;機械學院對專職教師提出了承擔大學生創新大賽和實踐活動指導工作的要求,具體包括各類學科競賽等課外實踐教學環節的指導、技能培訓等。在專業認證理念的引導和專業教師的積極鼓勵下,江蘇理工學院機械學院有80%的同學都有參與課外科技文化及社團活動的經歷,[6]這對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產生了良好的效果。機械專業包如貴同學發明了“餐具清潔及殘羹處理設備”并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機械學院學生作品“全自動紙幣、硬幣分揀機及硬幣分類機”榮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
4.3.4加強教師行為改進與考核
通過以上舉措,可以強化教師在提升教學質量方面的責任感,改善課堂教學質量。此外,學校也應將專業教師滿意度改進情況、授課能力改進情況、教學態度的改進情況等,納入教師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之中。
5? ? 結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不僅是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和內在要求,也是各高校促進專業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契機。完善的師資體系不僅僅只是擁有一個龐大的高校師資庫,而且更重要的是應構建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和培訓目標相一致的、高質量的、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兩點啟示:(1)以專業認證為契機,可進一步規范高校的教學活動,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彰顯工程教育的特色,形成高校主導、企業參與、多方協同的人才培養新模式;(2)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相適應的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可按照PDCA螺旋式發展的理論循序漸進、逐步完善和提高,從而為“新工科”的發展鋪路架橋。
參考文獻:
[1] 蔣宗禮.工程專業認證引導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之路[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4(1):1-5.
[2] 何慶,汪獻偉,張鎖榮.面向專業認證的機制專業課程及實踐教學建設研究[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7(6):100-102.
[3] 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中國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EB/OL].[2019-06-28].http://ceeaa.heec.edu.cn//index.php.
[4] 陳文,任海霞,張民,等.關于工程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探討與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3(3):54-56.
[5] 靳遵龍,王珂,陳曉堂,等.專業認證與工程教育的持續改進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19):3-6.
[6] 洪燕云,何慶.加強“雙創”教育,培養創新型機械人才[J].木材加工機械,2018(2):40-43.
責任編輯? ? 盛? ?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