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勝業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營河水利管理處,甘肅 武威 733026
隨著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的穩步推進,灌區在水資源的調度、利用上正發生著明顯的變化,2010年以后西營河向民勤下游蔡旗斷面調水1.1億m3,灌區渠首引水量由2003年的3.2億m3減少到2010年以后的1.92億m3,灌區水權水量正逐年減少,供需水矛盾突出,針對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形勢,怎樣更好的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灌區面臨的一項重大而艱巨的任務,今年灌區推行種植的特色林果業是一種新的灌溉管理模式,是減低田間灌水定額,達到農民節水增收的目的,這種模式的推廣是解決灌區供需水矛盾提高水資源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
實驗地塊選擇在了地勢平坦、地面平整、具有代表性的西營鎮前興村六組二干三支三斗,該區域地處西營灌區上游,渠系配套完善,氣候為大陸型溫帶干旱氣候,具有寒冷、干燥、多風的特征,年平均降雨量為160mm,蒸發量2 020mm。土壤類型為壤土,土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是灌區中高產區域,農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等,灌溉作物為河流地表水。該區域種植特色經濟林皇冠梨1 200畝。其中,示范區試驗地塊3塊、每塊面積0.234畝,對照田3塊,每塊面積0.234畝,其中壟作溝灌3塊,漫灌3塊,常規灌水區一塊(大田漫灌),面積3.51畝。
試驗點地塊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力中上,土壤性狀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坡度在15℃以下。在春耕起壟時,按作物種植走向開溝起壟,壟寬80cm,高30cm,壟和壟溝寬窄均勻,壟脊高低一致,并開好了地頭溝。

表1 試驗點基本情況
1.發芽前后、開花結果期。發芽開花后到開花前期(5月上旬),此期灌水可促進新梢生長、葉片形成及提高坐果率。壟作溝播可將地面蒸發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特別是5--10mm的微小甚至無效降雨都能夠有效攔截,使其就地滲入作物根部,改善土壤根層水分,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時對水分的需求。
2.幼果生長期。(6月下旬)此期正是幼果膨大和新梢旺盛生長時期,及時灌水可防止葉果爭水的矛盾,促進根系生長吸收,減少生理落果。如果在二輪水時缺水會影響皇冠梨全年生長和結果,因此,這一時期至關重要,被稱為“水分臨界期”。

表2 第一輪次灌水定額觀測表

表3 第二輪次灌水定額觀測表

表4 第三輪次灌水定額觀測表
3.果實膨大期。果實迅速膨大期一般在7到9月份,此期也正是花芽分化期、氣溫不斷升高,枝葉蒸發量增大,光合作用增強。土壤耗水量也增大,所以,在這一階段皇冠梨對水分的要求比較高,須及時進行灌水,補充土壤水分,根據灌水定額的測定,從表中可以看出;次階段氣溫高,光合作用強,作物生長旺盛,葉面蒸騰量大,植株吸收水分加快,土壤含水量低,所以,應及時滿足水分的供應,果實的生長及花芽的分化,所需灌水定額較大。
4.成熟采收期(采果后至土壤封凍期)。果實成熟采收期一般在10月中旬,果實采收后,梨樹葉片的光和產物主要用于樹體的儲藏養分,在這以階段氣溫和光照條件較好,有利于光合作用和營養物質的積累。此時應及早秋季施肥,進行越冬灌溉,對促進根系的生長吸收,樹體營養物質的積累十分有利。

表5 第四輪次灌水定額觀測表

表6 土壤含水率測定表

表7 不同灌水模式下灌水定額測定表

表8 溝灌與漫灌效益對比分析表
為了掌握不同田間地塊,不同灌水模式下,各地塊間土壤水分狀況,我們對試驗地塊在每輪次水的灌前、灌后土壤含水量進行了測定。
皇冠梨樹體高大,根系深廣,壽命較長,長期生長在一個地方,在整個生命周期內要求一定的環境條件,這是因為遺傳穩定性的表現;同時又對改變了的條件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因此,根據考種測產及效益對比分析,其效益主要體現在節水價值反面。采取溝灌或漫灌皇冠梨畝產量沒有明顯的高低,通過效益對比,溝灌0.234畝的單方水效益比漫灌0.234畝高1.29kg/m3,單方水產值高2.88元/m3,比常規灌水區3.51畝的單方水效益高3.44 kg/m3,單方水產值高9.62元/m3。
通過皇冠梨在生育期溝灌、漫灌、常規灌水(大田漫灌)全年四次灌水定額及灌溉效益測產對比分析結果表明。面積在0.234畝和3.15畝之間,流量控制在0.0303m3/s和0.1m3/s之間,灌溉定額分別測得為:292.2、338.67、446.89。溝灌比漫灌節水46.47m3;而單方水效益和產值要高0.99kg/m3和2.88元/m3,因此在新的形勢下,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減低輸水損失,增加農民收入,應大力推行區域化特色林果業集中連片種植力度,以單獨為其供水,達到節水的目的,同時,對于皇冠梨適宜的灌水制度,今后還需我們要更進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