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泉

王阿姨的膝關節“風濕”又犯了。王阿姨常常自嘲,自己的雙膝關節比天氣預報還準,每每天氣變化,寒冷、潮濕、吹風,膝關節腫痛就會不期而至。張大姐也有同樣的煩惱,10年前一次外傷后,每次天氣變化就容易犯“風濕”,左膝關節腫脹、疼痛,不甚其擾。
你以為的“風濕”其實是骨關節炎
“風濕”其實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
風濕免疫科就診的疾病接近200種,其中不少以關節腫痛為表現,而更多的是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導致的疾病。當然,這近200種疾病中,確實有一種叫做“風濕熱”的疾病,但并不以前面王阿姨和張大姐的那些情況為主要表現特點。她們的情況,是由一種叫“骨關節炎”的疾病引起的。什么是膝關節骨關節炎
骨和骨連接的地方,稱之為關節。正常情況下,關節骨骼面覆有橡膠樣的物質,即“軟骨”。因為軟骨的存在,關節活動時,骨骼相互滑動而不產生疼痛。
骨關節炎發病的核心就是軟骨退化,隨著軟骨退化與磨損,關節活動時骨骼與骨骼之間直接的滑動少了軟骨的緩沖,因此產生了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的癥狀。
骨關節炎可發生于膝、髖、踝、手、頸椎、腰椎等部位,當骨關節炎發生在膝關節時,我們稱之為膝關節骨關節炎。生活中,經常聽說周圍誰誰又“膝關節風濕骨痛”了,或者膝關節“長骨刺”、“增生”、“退化”了,其實大多是膝關節骨關節炎。
如何診斷骨關節炎
2018年重新修訂的《中國骨關節炎診療指南》更新了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滿足診斷標準的第1條以及2~5中的任意2條,即可診斷膝關節骨關節炎。需要指出的是,創傷性膝關節骨關節炎發病年齡可以更早,但是往往有慢性積累性關節損傷史或有明顯的外傷史。
如何預防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控制體重
膝關節是身體承重的主要關節,尤其登高時,關節承重壓力驟升。所以,我們強調,體重控制很重要。通過控制體重,可以大大減輕負重關節的壓力,減緩關節軟骨的磨損和退化。鍛煉肌肉
老百姓常說“風濕”要養著,盡量避免運動,其實不然。事實上,通過鍛煉,肌肉強壯發達后可以減輕關節負擔,起到一定的關節保護作用。不論是先天因素,還是后天鍛煉,男性的肌肉往往較女性發達,女性從事力量性的勞動較少,且多是勞損性工作,這也是女性膝關節骨關節炎發病率高于男性的原因之一。
選擇合適的鍛煉方式
不少人選擇爬山、走樓梯作為鍛煉方式,但是,登高、負重其實都是不利于關節保護的運動方式。我們更鼓勵采取游泳、快走、騎車等方式進行鍛煉,劃船機、橢圓機等健身器材對膝關節損傷也較小,也是可以選擇的鍛煉方式。
注意關節保暖
關節面軟骨、滑膜都是血供不豐富的組織結構,在寒冷環境中血管受冷收縮,將更不利于供血,從而影響軟骨細胞的生存,也會加速骨關節炎的進程。
哪些癥狀需要警惕早期膝關節骨關節炎
關節疼痛和壓痛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初期為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隱痛,休息后好轉,活動后加重。也可僅為關節腫脹感。
僵:晨起時關節僵硬及發緊感,活動后可緩解。骨關節炎的晨僵持續時間往往較短,數分鐘即可緩解,極少超過30分鐘。
當基礎治療不足以控制病情時,推薦選擇藥物治療。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是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最常用的藥物,包括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
長期口服藥物治療,往往難以堅持,并且患者常懼怕藥物不良反應。根據患者需求,也可以選擇關節腔注射藥物治療。臨床常用的關節腔注射藥物包括激素或透明質酸。201 5年的一項系統分析提示,在關節疼痛緩解上,關節腔注射激素、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三者并無差別,都是有效的,但在關節功能改善上,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可能更優。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的原理其實比較簡單,淺顯講,就是關節軟骨磨損后,我們人為地給予補充關節“潤滑液”。
需要指出的是,關于藥物在膝關節骨關節炎作用的研究,由于不同研究設計及入組人群不統一,常出現不同研究結論各異、甚至相悖的情況,因此,臨床應基于患者具體情況選擇藥物治療手段。
保守治療無效時,則應考慮手術進行修復性治療或重建治療,而事實上,大部分膝關節骨關節炎病人并不需要手術治療。
編輯/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