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芳
【中圖分類號】 R71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245-01
血常規(guī)檢查是臨床上進行基礎化驗檢查常用的項目之一,臨床醫(yī)生也是通過血常規(guī)檢查來及時發(fā)現(xiàn)人們機體內疾病的早期跡象,并且在對一些細菌病毒感染以及血液系統(tǒng)等疾病進行診斷時,血常規(guī)檢驗也就是最為基礎的檢查[1]。通過血常規(guī)檢測,可以檢測到患者的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常規(guī)項目的情況。臨床醫(yī)生通過對檢測值以及細胞形態(tài)變化情況的分析,便能夠盡早的發(fā)現(xiàn)疾病的存在。而對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做好保障,才能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jù)。以往在基層醫(yī)院中,檢測血常規(guī)時都是采用末梢血進行,但是由于末梢血容易受到環(huán)境溫度、采血情況、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會使其檢驗結果產生較大的差異。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學和檢驗手段的不斷進步,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被更多的應用在了臨床上,此種儀器具有檢驗結果準確、操作快速、重復性好等優(yōu)點[2]。血液分析儀一般都是要求用靜脈血。為了給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加準確的依據(jù),需要對末梢血和靜脈血在血常規(guī)檢測中的結果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其檢測結果進行對比,本次選取了84例2017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門診進行體檢的對象,現(xiàn)將詳細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84例2017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門診進行體檢的對象,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齡21~54歲,平均年齡36.2歲,所有受檢者均為健康體檢者,無凝血功能障礙和血液病。對所有受檢者均同時采集末梢血和靜脈血,所有受檢者均自愿接受本次調查,簽定了知情同意書
1.2 儀器和試劑 儀器:深圳邁瑞的BC-5300全自動血球分析儀,序列號:RD-33103477。
試劑:所有試劑都是邁瑞公司配套提供的,包括稀釋液、溶血劑、清潔液。質控液也是邁瑞生產的。檢查血常規(guī)的前一個月質控都在控,儀器常規(guī)保養(yǎng),確保性能穩(wěn)定。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空腹的情況下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采集所有患者的末梢血和靜脈血。
末梢血采集:檢驗人員采用一次性末梢采血針采集受檢者食指末梢血,棄去第一滴血,用微量吸管吸取60ul,放在0.5ml的EDTA-K2抗凝管中,動作輕柔的將其混勻,避免出現(xiàn)溶血。采集過程中應注意的是:在對受檢者的手指進行消毒時,選用濃度為75%的乙醇對采血部位進行擦拭消毒,待其風干后再進行,否則的話血液不會成滴,而是會隨著消毒液向周圍散開,無形中就會延長采血的時間。采血人員在進行采血的過程中,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對受檢者采血的部位進行固定,這樣能夠使采血部位的皮膚和皮下組織繃得更緊一些,然后右手用一次性采血針刺入采血點,要注意把握好刺入的深度,過深的話會增加受檢者的疼痛度,過淺的話會導致出血不暢。
靜脈血采集:檢驗人員采集受檢者肘部靜脈血2ml于EDTA-K2真空抗凝管中,上下顛倒8次混勻。采集過程應注意,使用止血帶時間不超過1min。
采用血細胞計數(shù)儀按照規(guī)范的操作流程對血液標本中的細胞進行計數(shù)。
1.4 觀察指標 分析并比較兩種不同的采血方式的檢測結果,包括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小板(PLT)、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平均血紅蛋白量(MCH)、平均血紅蛋白體積(MCV)、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等指標。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把本次研究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用 SPSS 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當差異顯著(P﹤0.05)時,表示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手指末梢血和靜脈血兩種不同的采血方式的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兩種采血方式的HCT和MCH的含量沒有明顯差異,(P>0.05);但是靜脈血的RBC、Hb、PLT、MCHC等指標均高于末梢血,差異明顯(P<0.05);靜脈血的WBC、MCV等指標低于末梢血,差異明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3 結論
目前,臨床醫(yī)學檢測正在向著超微量、準確快速、特異性較高的方向發(fā)展。在臨床實踐中,很多的診斷和治療也越來越依賴于實驗室的診斷。有研究顯示,在住院治療的患者中,超過80%的病種都需要借助檢驗的手段來進行診斷和治療。因此,檢驗工作的質量直接決定著臨床診斷的準確率和治療的方向。所以,確保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也就成了臨床檢驗中極其重要的話題。臨床上,血液中的部分組成成分如果發(fā)生了病理性的變化,其就會將人體組織各個器官的變化情況更好的反應出來[3]。所以說,血常規(guī)檢驗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檢驗項目。在臨床上,比較常用的血液標本的采集方式有末梢采血、靜脈采血、動脈采血等。末梢采血由于需要在手指上進行采集,影響因素比較多①末梢血的血液循環(huán)比較差,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大[4],特別是在冬季。②末梢血的采集過程受到很多人為操作的影響,例如采血穿刺不當,刺入過淺,導致出血不暢,擠壓嚴重,容易使組織液混入;血液流出后容易凝固,采血動作不快或者不熟練,都會影響血常規(guī)檢測的結果。③末梢血采血量少,血量和抗凝劑之間的抗凝比不容易控制,也容易導致結果不準確。而靜脈血采用的是真空管,抗凝劑和血液的量是固定的,人為因素較小。④末梢血采血量少,不便于復查,存放時間長了容易溶血,結果不穩(wěn)定。靜脈取血量多,易于復查,結果也穩(wěn)定。
臨床上,血液檢驗結果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準確的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指標能夠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在此次的研究中,在相同的操作下,對靜脈血和末梢血的檢驗指標進行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兩種不同的采血方式檢測出來的HCT和MCH的含量沒有明顯差異,(P>0.05);但是靜脈血中的RBC、Hb、PLT、MCHC等指標均高于末梢血,差異明顯(P<0.05);靜脈血中的WBC、MCV等指標低于末梢血,差異明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這是由于末梢血其血液循環(huán)比較差,容易受到溫度,采血時間、采血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檢驗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出現(xiàn)了較大的差異,而這也是末梢血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出現(xiàn)誤差的主要原因[5]。
4 體會
經(jīng)過對本院84例末梢血和靜脈血血常規(guī)結果進行了詳細的對比和分析,發(fā)現(xiàn)血液檢測中末梢血與靜脈血所檢測出來的各項指標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其中靜脈血血常規(guī)結果更加準確,可重復性更好,在臨床上有著更高的應用價值。除了嬰幼兒不方便采血,條件允許盡可能靜脈采血。而影響末梢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的因素比較多,檢驗人員應嚴格的按照相關的檢測標準進行,將各種因素對血常規(guī)檢測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胡金波.血常規(guī)檢測中末梢血與靜脈血檢驗結果的對比分析構建[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3):109+112.
[2]張洋.靜脈血與末梢血對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的差異及其臨床應用效果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21):72-73.
[3]宣振紅.末梢血和靜脈血在血常規(guī)臨床檢驗中的結果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7):172-173.
[4]范英華.兩種采血方法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臨床應用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 ,09(24):204-205.
[5]韓曉蓉.末梢血和靜脈血在血常規(guī)檢測中的結果對比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32(1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