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 要】目的:探討剖宮產切口感染的手術室因素及預防對策,以降低手術室感染的風險。方法:通過對手術室人員管理、環鏡管理、手衛生管理、皮膚消毒管理、和清潔工素質培養等有可能導致手術室感染風險的因素進行干預。結果:通過對手術室感染的危險因素采取干預措施,建立和完善了消毒隔離制度及工作措施,提高了醫務人員和清潔工對感染風險的防范意識,自覺尊守和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有效控制了手術室感染的發生。結論:預防手術室感染與降低剖宮產切口感染率有密切的關系,加強培訓與管理,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是預防醫院感染發生的關健。
【關鍵詞】剖宮產曰切口感染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291-01
剖宮產是解決危險妊娠最有交的手段之一。而術后手術切口感染是剖宮產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剖宮產產婦發生手術后切口感染,不僅增加了身體和心理的痛苦,加重了經濟負擔,還給醫務人員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1]。影響剖宮產手術切口染的因素較多,但多與手術前后相關因素及手術過程中操作有關。本文通過對本院剖宮產手術切口感染目標監測數據和發現的問題,結合手術室多年工作的體會,總結出手術室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來源取自本院2017年7月~2018年3月對產科剖宮產手術后切口部位感染目標監測的數據。1.2資料分析本組剖宮產手術共463例,年齡19~42歲,平均年齡(25.83依3.34)歲。發生術后切口感染8例,均為淺部組織感染,感染率1.75%,感染病例診斷依據2002年《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對術后1個月內發生的切口感染進行判斷,排除切口部位脂肪液化病例。8例切口感染病例年齡在22~33歲,平均年齡27.75歲,其中疤痕子宮3例,術前上呼吸道感染1例,先天性心臟病1例,重度子癇1例。危險指數0級3例,1級5例,2級0例。
2 討論
2.1 感染的危險因素
2.1.1 人員管理不嚴
2.1.1.1 研究表明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與手術室空氣質量等多項手術室相慶因素有關,手術室人員流動是空氣中細菌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進入手術室人員過多,常為手術醫師,護理人中員,麻醉醫師,兒科醫師,產科接產護士,和帶教的實習、進修的人員;而且一些實習進修人員未經崗位培訓,無菌觀念淡薄,感染預防知識缺乏,在手術室內來回走動,更增加了手術間內空氣中的細菌含量。
2.1.1.2 未能對入室的患有上呼吸道疾病,手部感染的人員進行限制,包括產婦的感染性疾病的隔離措施的未嚴格落實,也是感染的因素之一。
2.1.1.3 其它手術間的人員隨意出入手術間取物。
2.2 手衛生依從性不高,洗手不規范 手術人員的手是感染病源茵的主要來源[2]。醫務人員、清潔工在各項操作中,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污染物,容易沾染細菌,洗手不及時不規范則會造成交叉感染。術前外科手洗手不合格,術中手套破損未及時更換,也是感染的危險因素。
2.3 手術野消毒不徹底
2.3.1 備皮范圍不夠或不徹底,備皮時損傷皮膚,手術區皮膚清潔處理不到位等均可成為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產婦多為產程開始后分娩困難轉為手術分娩,皮膚容易受汗液、羊水污染,胎心音監測時腹部皮膚上使用的普通耦合劑污染細菌后,往往不能被常規的碘消毒劑去除和殺滅;產婦術前未能按常規洗澡清潔身體[3]。這些因素也是影響切口感染的因素。
2.3.2 術前皮膚消毒不規范,消毒范圍不夠,消毒順序顛倒,消毒作用時間不夠,都直接影響消毒效果,造成隱患。
2.4 清潔工的素質 清潔工多數文化程度較低,衛生習慣較差,對清潔、消毒、感染的概念和防范交叉感染的認識不足;對培訓的知識接受能力差,在工作繁忙時容易忽略潔污分區的工作原則,將抹布、拖把不分區使用;處理污染物后不徹底洗手又接著干下一項工作,或帶作膠手套一直干不同的清潔工作;對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濃度要求、作用時間等記不清楚,使用不規范。特別是新上崗人員更易出現錯誤。因此清潔工的工作質量與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的關系非常重要。
3 預防對策
手術室消毒隔離工作直接影響手術切口正常愈合和手術后的康復,任何疏忽都能造成手術室的環鏡污染及患者的交叉感染。因此建立建全各項規章制度,定期做好各類人員的教育培訓和考核;管理者嚴格檢查,督促制度的落實到位,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消除感染的隱患。
3.1 嚴格控制進入手術間人數,減少人員流動 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有手部感染的人員限制入室。產婦有上呼吸道感染者需戴口罩;對進入手術室的進修、實習人員必須做好崗前培訓,帶教老師隨時做好指導和督促。手術室每天做好進修實習人員的計劃安排,將人員控制在安全范圍內。與手術無關的人員不能隨意進入手術間。
3.2 嚴格執行手衛生管理 反復進行手衛生知識培訓,列舉手衛生不規范導致醫療感染的事例,使各類人員意識到手衛生的重要性,提高醫、護、工個體積極參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管理者做好日常監測工作的反饋,改善手衛生設施,制作一些提醒做好手衛生的標識,通過各個環節的管理,提高手衛生的主動性和手衛生的合格率。
3.3 手術切口的皮膚消毒 應嚴格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12年發布的《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范》執行。手術部位的皮膚應先清潔,以去除汗液、體液或耦合劑等物的污染。消毒皮膚使用浸有碘伏消毒原液的無菌紗布球局部擦試2遍,作用時間在于兩分鐘,消毒范圍應在手術野向外擴展逸15cm的部位向外擦試。
3.4 清潔工的管理 加強對清潔工對清潔、感染概念的認知培訓,釆取多種形勢,通俗易懂的方法使他們逐步掌握清潔衛生與消毒隔離在手術前的重要性。把消毒液的配制濃度要求,使用方法打印成表格并過塑后粘貼在配制消毒液的固定位置,方便工作時對照使用。為了減少交叉感染的發生率,對清潔工的工作范圍進行分區分工,明確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各司其職,不能跨區操作,科室加強管理和指導,保證各項清潔消毒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徐霜,李晨宇,許哲.手術切口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關系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4):209-209.
[2]胡洪瑛.手術切口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關系及防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8):96-97.
[3]盧結妍.手術室護理管理與手術切口感染的關系及防范措施[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09):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