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慶蘭
【摘 要】本文以生活為論述要點,闡述留心生活、回味生活和豐富生活對學生積淀深厚語言表達素材的促進作用。運用開放化、情境性和趣味性的方式豐富作文表達內容,能讓學生在聚焦表達核心要點的基礎上獲得深刻感知和真切體驗,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語用技能。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生活;素材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換言之,在作文指導時應以生活為素材,幫助學生從相應的情境中摘錄、篩選相應的內容,幫助他們開闊視角??v觀中學生的作文,更多的是嘩眾取寵和無病呻吟,這種矯情,是學生被動應付學習語文的結果,更是脫離本真語文的重要表現。回歸語文,就是要求學生在生活中體味語言文字的表達意義,在深入探尋的過程中找到表達的切入點,切實提升自身語言表達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一、留心生活:尋找素材
多給學生觀察和體驗的機會,能夠使學生在主動收集相應背景資料的過程中豐富寫作思維。留心生活,能讓學生在主動尋找素材中獲得深層次感知;能讓學生在信手拈來的運用中獲得富有真情實感的表達素材;能使學生的語言表達素材更有厚重感。
在題目為《秋雁南飛》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妨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觀察秋雁是怎樣南飛的,特別是它們飛行的隊列又有怎樣的特征。通過這樣的觀察,學生在描述秋雁南飛時,便有了這樣的表達:大雁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又排成人字形,不過,它們在領頭雁的帶領下,始終按照一定的隊形飛向南方。秋雁南飛的紀律如此嚴明,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留心生活,能夠讓學生在主動關注描述對象的過程中開闊視野。很多同學在表達中能夠結合各自的觀察主動梳理相應的認知體系,便于他們在觀察生活中獲得深厚的感知。
留心生活,讓協作變得更為輕松,也使學生在“行為把握”“表象把握”到“符號把握”中獲得不一樣的認知。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多從生活中收集相應的素材,幫助他們在關注中心和深入揣摩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理解。留心生活,能夠讓學生對描述對象有更多的豐富感知,利于他們在主動觀察中獲得更多素材。
二、回味生活:傾注真情
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边@就需要學生帶著好奇的雙眼主動觀察生活,讓他們在融入此景此情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驚喜?;匚渡?,能夠使學生從一葉知秋中感受那份特有的情懷,也能為學生表達作文奠定堅實的情感基調。
回味生活,更能夠讓學生迸發出思維靈感。如:在《清晨》的習作指導中,我建議學生仔細回想自己在清晨散步中遇到的有趣事情,讓他們在回味生活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內涵。很多學生在描述中能結合各自的偶遇主動說出所見所聞所感。有的同學寫道,自己在清晨中遇到了晨練的爺爺和奶奶們,他們那嫻熟的動作,不慢不快的節奏,讓自己體會到了“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道理。有的同學則寫了自己在清晨見到路邊晨讀的青年,那聚精會神的神情讓自己深受啟發,也有了“三更雞鳴五更時,正是男兒讀書時”的動力。有的同學則是寫了清晨里,農民伯伯揮汗如雨般的勞動,讓自己體味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圍繞上述生活現象進行深入描述,能夠讓學生在有感而發的過程中形成深刻感知,增強作文表達的激情。
融入生活找到書面表達的源泉,能夠讓學生在真正體味感知生活中獲得豐富的表達素材。帶著激情和奇思妙想的思維去觀察生活,能夠使學生在不斷融入情境中豐富認知感觸,利于他們在有效觀察中體味生活的價值。
三、豐富生活:厚植習作
豐富生活,就是學生想象力不斷深化的過程。從豐富生活的角度深入揣摩其中的真諦,利于學生在融入其中時獲得更多深刻的感知和體驗。
從生活中的人和事中挖掘寫作的要素,能讓學生帶著好奇主動獲得豐富的理解。如:在《那一刻,……》習作指導中,不妨鼓勵學生回想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事情,運用細節描述的方式捕捉其中的鏡頭。有的同學從自己看到不及格的分數那一刻說起,回想自己曾經的努力都付之東流,感到一陣陣惋惜;有的同學從見到自己的父親在雨中撐傘等自己的背影,感受到了父愛是那樣的沉重,感受到了父愛如山的真諦;有的同學寫到自己在車站見到離別的人們相互道別的情形,從他們的依依不舍中感受到友誼、親情的偉大力量……這就是生活留給學生的物象深思和回憶,突出生活中的相關細節并加以運用,不僅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探知,更利于學生在有效深入的鉆研中獲得更多豐富的感知。
豐富生活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感知想象不斷深化的過程,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的表達素材,讓他們在主動聚焦要點中豐富體驗。鼓勵學生多提出自己的觀點,利于他們在主動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感思過程中提升語用靈活性。
總而言之,從生活中發現寫作的倩影,能夠讓學生在真正關注生活和熱愛生活中找到更多的運用切入點,利于學生在發揮想象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靈感。以生活為切入點,能使學生從相應的提示中捕捉表達素材,利于他們在情境中獲得有針對性的感思。生活,讓語文作文更加豐滿和飽滿,能為學生提供真情實感的表達源泉和素材,利于他們獲得更多的認知體驗和表達語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袁士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初探[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7(31)
[3]李龍鳳.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