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源政 賈德成
摘 要 林業資源是我國至關重要的自然資源,對其進行有效保護,是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關鍵。病蟲害是林業資源的最大天敵,目前對其處理比較困難棘手,并未找到能夠妥善解決的對策。基于此,探究林業資源的重要性,詳細分析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關鍵詞 林業資源;病蟲害;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27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與科技水平的提高,帶來了指數式增長的資源需求,極大地消耗了儲量極為有限的自然資源。這一現狀不僅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污染與浪費,同時也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因此,對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被提上日程。林業資源作為自然資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進行保護,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是其主要內容之一。林業病蟲害極大地阻礙了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進一步改善我國自然生態環境極為不利。目前,在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的情況下,病蟲害防治已經成為我國防災治災的重要環節,其中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1 林業資源的重要性
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一直能夠維持自給自足。林業資源是我國的重要資源,從北部的大興安嶺到南部林區,都有較為廣闊的分布[2],在我國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防止水土流失
目前,我國面臨著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由于人口基數大,糧食需求遞增,大量的林業資源被砍伐,開發為農田,來滿足糧食生產的需求。但是這樣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土地疏松、蓄水能力下降等問題。長年累月的雨水沖刷,更是加劇了這一過程。因此,各地政府紛紛出臺退耕還林、退牧還林的政策,大力支持生態環境建設,避免土地沙漠化[3]。
1.2 改善自然氣候
近年來,溫室效應的概念在社會引起廣泛討論,由其引出的海平面上升、世界氣候緩慢升溫等問題讓大家倍感恐慌。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夠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同時產生氧氣,是改善自然氣候的重要途徑[4]。根據我國官方氣象單位的數據記錄,近年來夏季溫度持續走高,給工業生產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國也在積極推進城市綠化工程,建設綠色城市。
1.3 林業經濟效益
以往的林業經濟基本上是圍繞木材生產展開,包括速生林場在內的多類林場,大肆開采樹木,進行市場交易。這部分的木材大都作為家具、建筑、道路等行業的基礎原料,收購價格低廉,經濟效益一般。但是,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對青山綠水的需求激增,類似“天然氧吧”“綠色環島”等旅游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給我國林業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可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2 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2.1 防治工作認識不足
就目前的林業經營狀況分析,我國大部分的經營者并沒有足夠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國家投入的相關資金大多用于各類林業資源的經營活動,比如開展種植與基建等。大部分防治工作并未真正展開,這也和從業者的防治意識淡薄有著密切聯系。目前的防治工作者自身技術不過硬,也沒有開展學習的相關途徑,導致防治工作大多流于表面。
2.2 林業品種單一
受歷史局限,我國傳統林業資源都是供給木材市場。因此,早年間都是種植速生型樹木,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實際林業生產中,品種單一性很容易造成局部地區的生態失衡,引起病蟲害抵抗能力的持續降低,長期以往容易導致病蟲害的全面暴發。這是由于林木品種的單一種植很容易導致寄生于該片區的動物與微生物品種受限,極大可能導致病蟲害失去天敵,從而使病蟲害的繁殖呈指數增加,加速生態失衡[5]。
2.3 濫用農藥
由于大部分的林業從業者并未受過專業培訓,對農藥的使用認知有限,一旦遇到病蟲害就大量使用農藥壓制,極易存在農藥過度使用的情況。雖然短期內一般會起到比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農藥的過度使用往往帶來的必然后果是病蟲害抗藥性越來越高,更需要加大農藥的使用量,如此往復,形成惡性循環。
2.4 體系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重點在“治”,而往往忽略“防”,也就是基本采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基本措施,等到病蟲害發生之時再去尋求解決方案。但是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關鍵在于預防[6],應當防患于未然,形成完善的預防體系,實時監測林業相關數據,在不同季節與氣候情況下都能夠根據監測數據開展預防工作。
2.5 監測技術落后
雖然我國工業自動化發展相對迅猛,技術較為發達,但是這些技術并未在林業管理過程中被普遍推廣與引進。對林木區的病蟲害監測、土壤監測與水域監測等都是采用傳統的人工測量方式,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時,還無法起到較好的監測效果,容易造成監測結果的延時。
3 病蟲害防治的相關措施
3.1 專業培訓與技術交流
目前林業發展過程中,最缺少的是防治病蟲害的專業型人才,因此可以從3個方面入手采取措施。1)大力推廣并開展專業培訓,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理論知識嚴重匱乏的一線工作人員進行科普性講學,提高他們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并指導學習農藥的規范使用、微生物利用以及林木管理規范。2)從在校生教育入手,理論聯系實際。在培養病蟲害防治相關專業年輕人才時,要注重結合我國林木業發展的現狀,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防治問題的能力。3)推廣先進技術。統計目前各區域具有代表性的防治單位,開展技術交流座談,將先進的技術通過溝通面授推廣下去。
3.2 完善監測系統
傳統檢測技術存在數據不準確、延時性強等缺點,急需進行升級改進。我國林業發展需要借鑒其他行業,引進國內外的先進自動化技術,完善林業監測系統。完善工作主要集中在2個方面。1)擴充森林數據測量點,增加監測內容,包括森林水源污染監測、土壤微生物監測、空氣濕度監測以及光照監測等,從數量和質量上進行整體提高。2)建立數據分析系統,靠人為判斷與鑒別大量的森林監測數據效率較為低下,需要建立能夠快速準確處理數據的分析系統。通過實時數據處理工作,可以在提高準確性的同時降低人力成本。
3.3 合理布局樹木品種
林業樹木品種的單一化會造成病蟲害抵抗力的下降,容易引起病蟲害危機。因此,需要專業全面地考慮當地物種的分布,構造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具體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1)考察林木種植地的土壤、氣候以及水源情況,增加樹木的種類,提高生態系統的復雜程度,以此提高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2)引入合適的微生物群落、動物種類等,進一步完善森林生態系統,形成生態閉環,實現長期穩定。
3.4 規范農藥使用,強化以防為主的工作思想
相關部門應進一步頒發農藥使用規范手冊,禁止使用甲胺磷、百草枯等化學農藥,強化農藥使用需要慎重的工作思路,鼓勵使用生物制劑防治病蟲害,降低土地負擔。同時,推廣以防為主的方法,研究不同環境狀態下的預防措施和預案,為防治工作做好充足準備。
4 結語
雖然目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給林木業帶來了機會,但也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建立有效的病蟲害防治體系,是目前林業發展的重要議題。相關工作者應了解林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學習相關病蟲害防治技術,建立完善的監測系統,促進林木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武廣勝.果樹種植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2):200-201.
[2] 徐芳.果樹種植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7(8):225.
[3] 潘宏陽,朱新飛,張春美,等.西部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中森林病蟲害防治問題及對策[J].中國森林病蟲,2001(6):
36-38.
[4] 邊慶波.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新農業,2018(13):30-31.
[5] 李廣成.林場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10):131.
[6] 金小芳.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綠色科技,2016(12):48-49.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