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濤艷
摘 要 林業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發展經濟林是發展林業的根本所在。近年來,很多地區的經濟林發展都處于進步狀態,從技術到維護各個方面都在不斷完善,但仍有很多問題阻礙著我國經濟林的發展和進步。基于此,闡述發展經濟林的意義,對經濟林栽培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經濟林;栽培;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37
林業涉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做好林業建設和維護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充足的資源,還可以凈化空氣、緩解環境壓力,因此更應該高度重視林業相關問題。經濟林是我國林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更好地進行經濟林栽培工作,在經濟林栽培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要點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1 發展經濟林的意義
經濟林是相對于防護林而言的,是指以獲得生產材料和其他產品作為建設目的的林業。經濟林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很多資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琳瑯滿目的水果,品種優良、技術過硬的經濟林不僅可以提供美味的食品,還讓人們生活品質得到提高,身體健康得到保證。此外,經濟林栽培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樹種的合理搭配來豐富樹木品種的多樣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樹木病蟲害的發生率,在促進經濟效益提升的同時為林業管理工作也帶來了一定的幫助。
經濟林栽培是經濟林建設中的一項工作,也是經濟林業發展的基礎,栽培中的很多環節都直接對經濟林建設產生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經濟林的發展要求也逐漸提升,在經濟林栽培過程中很多事項都要引起高度注意,從選種到選擇栽培地點和栽培過程中的護理與養護問題都不容被忽視。經濟林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企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對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也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經濟林的栽培能產生巨大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還能夠為勞動者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同時,經濟林的發展也可以促進我國林業種植技術的提升和林業管理以及林業病蟲害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完善,對我國種植業和林業的進步都發揮著積極作用。所以對經濟林栽培和治理工作的完善是具有一定實際價值和意義的[1]。
2 經濟林栽培中存在的問題
2.1 選種未結合當地情況
土壤和水分是植物生長的根本,但很多人沒有認識到植樹造林與種植地區氣候、土壤成分之間的關系,從而出現大多數種植的人員在選擇種植種子時并沒有考慮到當地種植的氣候與土壤情況,而是盲目地進行選擇。樹木分為很多種,如喬木、灌木、木質藤本等,不同種類的樹木種子對于種植的土壤與氣候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果種植人員沒有根據實際種植的土壤情況與氣候情況而盲目地選擇種子,就會給植樹造林帶來一定的影響,進而降低植樹造林的質量。
2.2 選種質量有待提高
現階段,我國在植樹造林時不僅存在種植選擇未結合實際情況的現象,還存在種子選擇質量不合格的情況,其主要表現在種植的人員在挑選植物種子時為了節約成本,而降低種子的質量標準,而一旦種植這些不合格的種子后就會出現以下3方面的情況:1)種子發芽率較低,影響植樹造林的效率;2)病蟲害較為嚴重,植物的抵抗力降低,這也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植樹造林的健康情況;3)生長的速度較慢,經常出現發芽后不久就死亡的現象,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種植人員就需要重新補種,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工成本,不利于植樹造林的發展。因此,我國在進行植樹造林時一定要選擇質量合格的種子。
3 發展經濟林栽培的措施
3.1 確保種子質量與栽培林地的質量
要想做好經濟林的栽培工作,在選種方面需要特別注意,要用優良純種取代劣質雜交樹種和不健康的樹種。為了減少大規模種植劣質樹種造成的損失,可以在當地建立試種基地對選擇的樹種進行小規模的種植,由于樹木生長周期較長,一旦選種失誤會在時間和經濟兩方面造成損失。另外,如果栽培人員沒有足夠重視林地的選擇,而是選擇生態環境已經遭到破壞的林地,那么在經濟林種植時就會出現生長緩慢或者種子發芽率低的情況,這種情況不利于經濟林栽培。所以栽培人員僅僅對經濟林的種植品種質量進行保障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保證經濟林種植的林地質量,因為只有同時保證兩者的質量才能進一步保證種子種植后可以健康生長,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經濟林的栽培水平[2]。
3.2 豐富樹木品種,完善管理制度
為了更好地進行經濟林栽培工作,1)要避免種植樹木品種過于單一化或是僅僅局限于幾種品種。種植人員應先做好前期調查,種植市場上缺口較大的樹種,用種植品種保障最基本的競爭力。2)要完善經濟林的管理制度,對經濟林工作人員的工作形成制約,讓經濟林管理人員用更嚴謹的工作態度對待工作。3)要不斷提高經濟林栽培人員的專業技術,在選用經濟林栽培人員和管理人員時要選用具有相關專業學習經歷的人員,在上崗初期要對種植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在種植人員和管理人員上崗初期要找有相關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對其進行工作上的輔助,從而確保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突發情況能夠在有經驗的工作人員輔助下將問題進行妥善處理。4)有關部門要給予經濟林栽培工作一定的重視,定期到經濟林栽培地點對經濟林的護理工作進行檢查,用這樣的方式督促經濟林栽培人員認真的對待經濟林的栽培和護理工作。5)多為經濟林栽培人員和管理人員創造一些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引進更先進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技術,促進經濟林長期穩定的發展。
3.3 選擇適宜的品種與種植林地
在經濟林栽培時,相關人員要注意兩方面的選擇,一方面是經濟林栽培品種的選擇,另一方面是經濟林種植林地的選擇。1)經濟林種植品種的選擇。在選擇經濟林種植品種時,不僅要考慮市場缺口帶來的經濟效益,還要考慮所選擇的品種是否適合當地的種植環境,有些品種雖是市場缺口比較大的樹木品種,但由于種植戶所在地區環境并不適合種植,品種選擇錯誤不但不會給種植戶帶來收益,甚至會給種植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此外,不僅要為經濟林樹種選擇合適的土壤,還要考慮氣候條件是否適合經濟林生長,適地適樹和區域化栽培,才能在最合適的區域以較低成本生產出最佳的果品。要發揮地方氣候、資源優勢,優先發展本地名優產品,以突出自己的特色[3]。同時發展經濟林要實現基地化和規模化,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經濟林基地,逐漸將經濟林推向商品化才會使經濟林栽培工作得到更好的發展。2)經濟林種植林地的選擇。在選擇經濟林種植林地時,相關栽培人員一定要綜合考慮整體環境,不僅要考慮林地周圍的環境,還要考慮種植林地區域的氣候、土壤類型、土壤含水量、土壤肥力、坡向是否朝陽等,只有充分考慮了這些問題,才能選擇出更加有利于經濟林栽培的林地。栽培的人員在選擇時還可以根據《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果產地環境要求》進行選擇,例如栽培人員可以選擇林地坡面朝陽、土壤肥力可以滿足種子需求、林地內空氣清新水土純凈的等的林地進行栽種,這樣會大大促進經濟林栽培的成活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經濟林的栽培水平。
4 結語
要想讓經濟林的發展更好,憑借某一方面工作的完善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選種、栽培、環境、管理等多個方面都得到完善,才能確保栽培工作的進步。同時發展經濟林建設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還需要種植和管理以及技術傳播人員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才會取得最佳效果,用林業進步推動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谷戰英,張日清,雷丕鋒,等.林學本科生《經濟林栽培學》雙語教學的調查分析與教學探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5-116.
[2] 王冠洲,常有,陳樹曉.試論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果樹經濟林栽培新區之發展對策[J].經濟林研究,1996(s2):90-94.
[3] 王承南,潘曉杰.中國“入世”與經濟林(6):如何實施中國經濟林栽培區劃[J].林業科技開發,2003(2):65-67.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