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迪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信系統、電子工業從無到有已經發展成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幾十年來,計算機應用的發展使國內信息科學研究有了較大發展。信息和電子科學的研究對國民經濟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我國高科技的發展及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信息技術專業是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于一體的專業。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得教學的進度進展緩慢。
一、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掌握計算機的程度不盡相同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都來自不同區域,在接受基礎教育時,由于所處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接觸計算機的機會及所受計算機的教育程度都有所不同,這就導致了中職學校的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地區非常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就會比較重視計算機的實踐過程,這樣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會比較扎實和靈活;而有些地區不重視信息技術的實踐過程,只讓學生掌握了一些基礎理論知識,這樣學生掌握的技能就會很少也很死板。當然,造成學生之間計算機水平差異的還有學生個人的因素,學生自己對計算機擁有的興趣程度不同,造成學生學習的專注程度不同,導致學生最終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
(二)信息技術教學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會發展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發展得十分迅速,而學校教學中教材和設備的更新速度趕不上技術的發展腳步以及社會發展的需求。如果教師還是根據教材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就會導致學生最后掌握的計算機知識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要求。這個問題只有學生在走出學校服務社會的時候,才能體會到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已經有相當大的部分過時了。因此,這個教學弊端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另外,計算機知識內容十分廣泛和豐富,包含著軟件技術、硬件技術、網絡技術、程序技術等,在中職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雖然對每部分知識都提及和講解到了,但是都沒能讓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掌握和練習,這就導致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并不精通。
(三)缺少足夠的實踐過程
眾所周知,計算機是一門操作課程,學生如果不能夠及時地進行實踐練習,就會很快忘記那些相應的理論知識。而在中職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便是理論課程比較多,實踐跟不上理論的腳步。我們中職學校教學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技術型、應用型的人才,如果不能夠及時地讓學生參加實踐訓練,就會讓學生只顧理論缺少實踐,學生步入社會之后只能“紙上談兵,不能實際作戰”。所以,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把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很好地結合起來。
二、改革策略
(一)教育理念和教學知識先進
由于信息技術發展一日千里,因此對學生進行的計算機操作和計算機應用方面的教育時,應把計算機定位成信息社會必不可少的一個輔助工具,讓學生感受到掌握使用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領的重要現實意義。要求教師具有超前意識,盡量讓學生接觸到代表電腦操作系統發展方向的最先進的操作環境,并經常性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常用的、流行的、最新的應用軟件或小程序,介紹它們的用途和綜合運用方法。也可以讓個別學生上臺介紹他們使用某個軟件的心得和同學們共享。通過這些做法,讓學生自覺接受、學習、探究計算機知識。
(二)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1.保護學生的創造潛能。信息技術是一門涉及面很廣的工具性學科,這就決定了信息技術課的內容是豐富而復雜的。況且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任何一個人對信息技術的發展狀態都難以做到了如指掌、面面俱到,因此,有時課堂上出現學生知老師不知、老師這么認為學生卻那么認為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對于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及清醒、冷靜、正確、客觀、理性和辯證的認識。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徹底擺脫傳統教育觀念帶給我們的桎枯枷鎖,才能真正營造相互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良好課堂氛圍。在這個問題上,教師作為教育行為的執行者必須徹底放棄對師道尊嚴的某些狹隘而執著的理解,以寬廣的胸懷面對學生的提問、質疑和異議。
2.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創造性來源于創造欲望,創造欲望要用積極的手段去激發。在我們目前的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第一,教師上課只介紹一種論點,并將這種論點當作結論性的東西告訴學生,不允許也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和質疑的空間。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學術思想和觀點的機會,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具體進步過程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創造的艱苦和樂趣的機會,讓學生增強知識產權意識和認識的機會就這樣被一個個地錯過了。第二,概念或理論的教學從例題的選擇、分析、求解到課后習題的布置全部由教材或教師單方面實施,剝奪了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權。要允許教師和學生享有自己的選擇權,正確看待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存在,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和求異性,保護學生的創造欲望。
(三)鼓勵學生思考,拓展創造性思維
雖然很多計算機知識看上去是“死”的,但是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確是一門高速發展變化的學科,創新是其改革前進的靈魂。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創新教育的思想,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活動進行思考,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和能力。一方面,教師需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因為創造從問題開始;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通過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引導的時候要注意啟發他們的辯證創造思維,保持思維的相對性與求真性,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在實踐練習過程中,最好不要用一樣的題目,可以提供一個范圍的框架,讓學生自己去想象發揮,自己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計算機教師應該把教學活動當作一種文化的滲透熏陶,讓學生產生自覺自主學習的意愿,這樣才有可能開發他們的創新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