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靖


[摘要] 目的 觀察小兒胃食管反流患兒的臨床特點與護理干預方法與療效。 方法 便利選取該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兒科收治的10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n=50例,給予行為護理干預)和對照組(n=50例,給予常規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分析臨床護理效果。 結果 觀察組嘔吐、反流、胸骨后疼痛、上腹飽脹以及呼吸困難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6.061、7.143、6.061、4.762、5.005,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0%(45/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38/50)(χ2=4.336,P<0.05)。 結論 小兒胃食管反流患者容易出現反流、嘔吐、腹脹等臨床癥狀,行為護理干預可以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兒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小兒;胃食管反流;臨床特點;護理干預;有效率;臨床癥狀
[中圖分類號] R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12(c)-0127-03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Children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Children
JIN Jing
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Services, Jilin Children's Hospital, Jilin, Jilin Province, 132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efficacy of children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childre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100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group.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50 cases,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n= 50 cases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vomiting, reflux, post-sternal pain, upper abdominal fullness and dyspne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χ2=6.061,7.143,6.061,4.762,5.005, P<0.05); The degree was 90% (45/5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4% (38/50) of the control group(χ2=4.336, P<0.05).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re prone to clinical symptoms such as reflux, vomiting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s car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ildre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linical features;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ive; Clinical symptoms
胃食管反流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并發癥,分為生理和病理兩種,病理上認為其是全身或局部病因導致食管下端出現括約肌功能缺損引起的胃部食物反流入食管和口咽部的行為[1-2],當反流頻率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程度后,會對人體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且可能會誘發其他的并發癥,如吸入性肺炎等。臨床數據調查顯示,胃食管反流多發生于小兒時期,尤其是新生兒的發生率高達80%以上,若不及時進行救助治療,則會增大患兒的死亡風險[3-4]。加強護理也有助于改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中行為護理干預模式有助于提升患兒的治療效果,降低患兒不良反應,為對其應用效果觀察,該次便利選取該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來收治的100例胃食管反流患兒為研究對象,探究患兒的臨床特點,并觀察行為護理干預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便利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經過食管內鏡和食管造影檢查確診。按照護理方式的差異,將患者均分成兩組,每組5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1~12歲,平均年齡(4.5±1.6)歲,平均病程(0.5±0.2)年,女性25例,男性25例;對照組:年齡2~10歲,平均年齡(3.9±1.9)歲,平均病程(0.6±0.2)年,女性26例,男性24例。所有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經過患兒及其家屬同意,同時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主要是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傳教育,還要對患兒進行飲食護理,要以清淡、易消化、無刺激的食物為主,要求入院后患兒接受對癥治療,并給予助消化的藥物治療,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觀察組實施行為護理干預。行為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體位護理和生活護理等。
心理護理。患兒年齡小,對陌生環境和人群存在焦慮、恐懼、緊張等消極情緒,家長也會產生對醫生的不信任感,這些負面情緒會影響患兒的護理依從性,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心理護理,利用安撫性的語言和動作安慰、鼓勵患兒,并要求患兒家屬積極配合護理行為,安撫患兒的情緒,提高護理依從性。
體位護理。在患兒的飲食上,要讓患兒保持50°的狀態進行喂食,或讓患兒保持直立的狀態,避免在活動時進行喂食,避免出現反流現象;還有可以抬高床頭,讓患者保持左側臥位,三餐后避免平臥,在患兒飲食后可以輕拍患兒的背部,幫助患兒排氣;另外也可以按照少餐多食的原則,減少飲食量,增加飲食次數,避免患兒腹壓升高,出現嘔吐、反流等不良情況。如果患兒的臨床癥狀不交清,且沒有特殊禁忌,可以選擇仰臥傾斜位,將患兒上半身墊高或者床頭抬高約30°,另外如果患兒在哺乳30 min或者已經進入睡眠,保持患兒側臥位,同時每隔30~60 min需要進行1次體位更換。如果患兒癥狀比較重,且沒有特殊禁忌,可以選擇雙角度體位,將患兒的頭高抱于左臂之上,面向喂奶體位,在此情況下需要保持患兒的身體長軸和水平面的角度為45~60°,喂奶結束后還需要依舊保持這一體位30~60 min。
生活護理。糾正患兒的不良飲食習慣,并叮囑患兒及其家屬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讓患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護理人員也可以指導患兒餐后進行散步,促進食物的吸收和排空,讓患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呼吸道護理。如果患兒發生胃食管反流,通常會出現面色紫紺,因此在護理中需要及時保持患兒的側臥位,頭部向一側偏向,將患兒口中的分泌物及時清理,如果有需要還可以給予吸氧和呼吸興奮劑,以能夠盡快讓患兒恢復呼吸。
喂養護理。在對患兒嘔吐癥狀仔細分析后,再確定是否實施母乳喂養。如果是早產兒可以實施鼻飼法,首先采用胃管將患兒胃中參與量抽取出來,如果抽取量在上次喂奶量1/3以上,需要延遲喂奶;鼻飼時間4 h/次,20 min/次,如果對患兒實施經腸胃喂養無法滿足需求,也就需要對患兒實施靜脈補。
撫觸護理。在調查中顯示,小兒胃食管反流受到胃排空延遲和腹內壓增高的影響。皮膚屬于是人體神經系統的一個外在感受器,在受到刺激后能夠直接通過傳遞神經向中樞神經系統的傳送,并作出反應。對患兒實施全身撫觸,尤其是腹部需要重點按摩,1~2次/d,20 min/次,由大腦發出信息促進患兒機體的胃腸蠕動,提高患兒的胃腸道內分泌激 素分泌,能夠提升患兒的胃腸道蠕動,能夠對腹脹起到預防和緩解作用,以此可以降低患兒的嘔吐次數,或者可以預防患兒嘔吐。
1.3? 觀察指標
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統計分析。采用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兒及其家屬護理滿意度調查,共分為3個等級,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患兒的護理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度和滿意度之和。
1.4? 統計方法
采用 Microsoft Excel建立數據庫,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實現相關數據的統計學分析,針對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并對其實施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發生情況分析
和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發生率明顯偏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
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對比,對照組患者為74%,觀察組患者為9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胃食管反流病簡稱GERD,是指胃食管交界處壓力小于胃內壓力,導致過多的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引起反酸、燒心等不適癥狀或并發癥的一種疾病[5-6]。西醫通常采用一些措施來抑制胃酸,而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中,質子泵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范圍。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臨床特點多而復雜,綜合歸納為燒心、嘔吐、反流以及咽喉或胸骨下部疼痛、呼吸困難等,嘔吐是主要臨床表現,患兒多在飯后或夜間出現這些癥狀[7]。這些臨床癥狀的出現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等,因此實施有效的行為護理干預極為必要[8-10]。
小兒自身機能不足,或者在出生之時體重過輕等因素,容易提升患兒的胃食管反流病發生率,甚至部分早產兒或者是體重極低患兒在出生后,進食過程中因為沒有對患兒的呼吸暫停或者反復胃潴留原因有明確了解,就已經確定患兒出現反流現象。通常患兒的臨床癥狀主要有頻繁嘔吐,臨床出現呼吸暫停等癥狀,一旦對患兒治療不及時或者護理干預效果不佳,也就容易導致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在對患兒胃食管反流病確診后,就必須要及時給予相應的治療,并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在具體護理過程中主要包括有體位護理、付出護理等,以有效優化患兒的胃腸道功能,對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起到促進作用[11]。
通常情況下,對于新生兒來講,胎齡越小或者出生時的體重越輕,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生幾率越大,因此在護理過程中,尤其是早產兒或者極低體重患兒一定要加強監測,比如患兒一旦出呼吸暫停或者反復胃潴留等癥狀,需要對患兒理解檢查確診。如果在對患兒喂養不耐受,并對其實施西沙比利治療過程中,也就需要對患兒的腹脹情況仔細觀察,原因是在對患兒實施西沙比利治療時劇烈胃腸刺激,會對患兒消化功能起到掩蓋作用。在患兒喂養過程中,特別是從低濃度奶粉向全奶過度過程中,應該需要注重逐漸提升牛奶量和加大牛奶濃度。在對患兒檢查過程中,如果實施食道鋇劑造影檢查需要了解對其洗胃,并對患兒頻繁嘔吐所致水電解質失衡與否密切觀察。另外在護理過程中,也需要強化患兒家屬的健康教育,讓家屬明確認識到患兒體位護理和飲食護理重要性有,在患兒好轉并出院后,還需要堅持體位治療,對于喂養耐受患兒需要適當給予稠厚米粉和適合患兒月齡的輔食,比如可以適當喂養魚粉以及蛋類等。綜上胃食管反流病患兒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有頻繁嘔吐以及反復呼吸暫停,因此護理過程中一定要提高重視,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并加強并發癥預防,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升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性。
該次研究針對100例胃食管反流患兒展開,研究結果顯示和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發生率明顯偏低(P<0.05),同時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對比,對照組患者為74%,觀察組患者為9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針對患者的臨床特點,實施個性化的行為護理干預,改善患兒的不良情緒,提高患兒的依從性,指導患者變換體位,促進患兒腸胃蠕動和食物消化,讓患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運動習慣,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其中王姣姣[12]在研究過程中,預見性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病房護理、體位護理以及呼吸道護理、飲食護理,與該次患者行為護理干預有一定類似性,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吞咽困難發生率為 10.87%,胃脹氣綜合征發生率為 2.17%,胃排空延遲發生率為 8.70%,食道裂空疝發生率為 4.35%,均顯著低于進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度為 67.39%,總滿意度為 91.30%,均顯著高于進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 36.96% 和 76.09%,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結果與相關學者的研究結論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主要臨床特點就是反流、嘔吐,對患者實施行為護理干預,可以降低臨床癥狀的發生率,促進患者盡早康復,加強患兒的護理干預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哈春梅, 李佳, 商麗娜. 關于對食管癌患者術后疼痛和胃食管反流的護理干預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12):222-223.
[2]? 黃錦紅, 王華軍.生活方式干預和行為干預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 2015,20(35):95-97.
[3]? 莫闊, 王秀珍. 護理干預對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癥狀及生命質量的作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8):1169-1172.
[4]? 陳文君. 護理干預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醫學信息, 2016, 29(34):185-186.
[5]? 魯玉環.個性化護理干預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9,2(8):157.
[6]? 胥英華.利用護理干預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疾病相關癥狀、生活質量[J].健康大視野,2019,10(7):138.
[7]? 陳文友.小兒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J].中外醫療,2008,27(9):2.
[8]? 劉受祥.探討嬰幼兒胃食管反流的治療[J].中外醫療,2013, 32(25):103,105.
[9]? 黃麗,文敏.PDCA循環護理干預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8):51,54.
[10]? 王云.利用護理干預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疾病相關癥狀、生活質量[J].心理月刊,2019,14(4):67.
[11]? 楊佳紅,黃秀蓮.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改善胃食管反流患者的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9,9(2):48-49.
[12]? 王姣姣. 預見性護理對胃食管返流病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2(28):152-153.
(收稿日期:20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