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4月9日報道,原題:中國城市用智能手表監控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爭議后,中國南京市叫停配發智能手表監控環衛工人的做法。
佩戴智能手表后,南京街頭的環衛工人發現若他們超過20分鐘不動,設備就會大喊“加油!”這會觸發中控室警報,中控室的巨大監控屏幕可看到每條街道上環衛工人的位置,以及他們在活動還是休息。此舉受到環衛工人反對。一名男性環衛工人質問,“如果我看到垃圾,會去撿起來。但如果道路是干凈的,我為什么像瘋了一樣到處跑呢?”但這一做法也有支持者。一名女性清潔工人表示,智能手表只會影響那些懶惰者。
此舉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發爭議。數萬微博用戶分享該新聞,有人把這與動物的電子手環相比較,有評論指此舉奴役環衛工人。事實上,南京并非唯一這么做的中國城市。成都、杭州、廣州、青島等地,也讓環衛工人佩戴類似裝置。
中國在監控識別科技方面世界領先,近年來率先將此類技術運用于相關領域。人們可利用面部識別技術取錢、在機場辦手續并支付等。中國硅谷深圳,很快有望實現通過刷臉進入地鐵站。貴州和廣西一些學校引進“智能校服”用來監控學生,幫助家長和老師時刻追蹤學生是否曠課、是否上課睡覺等。面部識別技術還幫助中國警方通過比對監控錄像中的人臉及身份注冊信息來抓捕嫌犯。盡管監控技術主要目的是改善社會安全,卻面臨過度使用的批評。有人認為,此類使用助長了權力濫用。▲
(張慧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