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各學科教學中,要遵循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在首位。要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科的教學特長,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并在思維方式方面進行發散式和創新式的訓練。
關鍵詞:學科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1-004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33
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扎實地推進素質教育改革活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創新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要把意識形態的創意想法轉變成物質形態的實際創造物,創新能力才真正有所依歸。下面,我將主要圍繞各學科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在各學科教學中,促進學生大膽質疑精神的發展
在學科教學之中,要讓學生積極地思考,一方面跟上教師的思路,另一方面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更多的疑問。帶著疑問進行學習,學生才能在不斷的探索和解決疑問的過程中,學會更多的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性訓練。例如,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是圍繞著一篇課文來進行教學的,并且以課文為基本的原點向外發散,促使學生主動地尋求更多的閱讀和知識整理工作。如講授《黔之驢》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驢老實本分,任勞任怨,在北方農村是重要的勞動力,怎么會留下‘黔驢技窮‘龐然大物的罵名呢?”學生可能會說:“驢本來是拉車拉磨干活的,無車無磨,無活可干,當然也就無用武之地,可偏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導致驢最后被老虎吃掉。所以,讓驢有這樣悲慘的命運的罪魁禍首,應當是好事者。”學生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回應和想法。然而,學生如果能夠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使自己的答案不落入俗套,這樣的回應無疑是非常具有創新價值的,難能可貴的,很好地開闊了大家的思路。
二、在學科教學中注重理論和實際相聯系,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在任何一門學科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都要認識到學科知識只有和實際的應用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其自身的價值。所以,理論知識的教學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熟練度。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比如,在數學教學中就要特別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從而做好教學工作。數學本身就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學科,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巧設問題,將抽象的知識與實際相聯系,保證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的探索欲望得到滿足,激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動機。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去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理解數學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如何去應用。例如,在數學中我們會學習到統計的知識,而在各大體育賽事上統計知識應用得非常普遍,因此,要讓學生在實際的應用中去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并且引導學生用創新的理念在生活中去使用這些知識,讓他們的頭腦變得更加靈活,不墨守成規,帶著更多的創新創意去創造美好生活。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行動力的增強
要讓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有所提高,教師就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的行動力,不要讓學生做知識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只有在真正的應用之中,學生才能更加靈活地掌握這些知識,并且在知識掌握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思考探索,甚至有所創新。而作為整個學科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教師的行動力也要變得更加快速有效,具有更強的創新性。在實踐中教師可能會遇到更多的、更實際的問題,但是無論如何不要氣餒,要相信自己的行動最終能夠戰勝困難。出現問題證明了自己的構思還不夠完善,還需要不斷地實踐。其實創新教學的成功并不難,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在于行動力上的強弱。所以,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教師在各個方面也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只有具備更強的行動力,把一些經過充分論證的想法進行積極的實踐,把思想變為行動才能更好地抓住機會,創新創造,給學生帶去更加優質的高效課堂。
四、創造形式多樣的課外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在貫徹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結合課上課下,讓學生更加全方位地理解并建構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在課外學習活動中提高知識的應用水平。例如,地理學科就特別需要學生能夠有更多的課外實踐學習過程。在教學《世界地形》前,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外時間利用沙土等材料,分小組制作陸地五種基本類型的地形模型,在課堂上介紹本組的作品,并對其他小組的成果進行點評。課堂內外密切配合,學生的探究活動才會更加深入,而且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度,并且能夠帶著創新的精神、探索的意識去學習地理科學,綜合地講各門學科的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的生活探索和實踐中去。
總之,在各學科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任務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認真地研究每一門學科的具體特點,結合學科的知識框架來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創新,能夠合理地將自己的創新創意想法變成實際的創造物。鼓勵他們在創新活動中的積極性,給學生的創新創造提供更多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李珊.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創“新”[J].才智,2018(28).
[2]崔維忠.探索跨學科教學培養創新能力[J].基礎教育,2006(10).
作者簡介:劉愛軍(1980.9— ),男,漢族,河北邢臺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
[責任編輯 李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