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特權

摘要:近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不斷帶動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鄉建筑工程不斷增多。混凝土澆筑技術作為建筑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給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帶來巨大的影響,一旦出現問題便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其中的混凝土澆筑技術尤為重要,它是我國建筑中的主流技術,在我國高層建筑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它既關乎整個高層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質量,又可以提高其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針對人們對高層建筑質量關注越來越多的現象,我們需要對混凝土澆筑技術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進行詳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材料,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的質量。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建筑的舒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混凝土應用得也越來越廣泛。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對混凝土澆筑的特點進行詳細了解,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對施工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控制,使整個過程能夠達到規定的標準。同時采取合適的措施,對工程質量重點進行控制,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促進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1、混凝土澆筑技術簡介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的建筑材料中,混凝土的應用較為廣泛,屬于混合型的建筑材料,主要組成部分為:水泥、石子及其他的添加劑。而混合材料的水泥一般發揮凝結的作用,通過對其進行合理的配比能夠有效加強其凝結效果,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以將水泥與其他材料合理配比,經過一定時間的攪拌后能夠形成新型的、強度更高的建筑材料類型。而關于混凝土澆筑的意義主要是指將合理配比之后的混凝土進行澆筑之后使原有的建筑材料膠結成新的整體,且相對于單純混凝土結構更為堅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顯著提升整個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及強度。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控制關鍵在于合理的材料配比、澆筑以及振動壓實過程,其中振動壓實過程如圖1所示。
2、建筑混凝土澆筑的方法
混凝土澆筑主要有駁岸加固雙管法、小直徑鋼管法、大直徑薄壁預應力輸管法等三種方法。首先,采用駁岸加固雙管法來澆筑混凝土時,要盡可能避免混凝土與水相接觸,這樣才能夠保證水下混凝土澆筑的質量。駁岸加固雙管法的基本流程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基礎開挖、沉樁、安裝固定模板以及水下澆筑混凝土。首先,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澆筑的效率,確保澆筑完成的混凝土的質量;其次,小直徑鋼管法采用了自密實C50混凝土,其可以通過調整混合比例,振搗以及分節澆筑等方法來提高澆筑質量;最后,大直徑薄壁預應力輸水管整體混凝土澆筑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到建筑項目中。并因其獨特的優勢而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3、混凝土澆筑技術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
3.1、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是高層中混凝土澆筑施工進行的前提。只有準備工作做的足夠充分,混凝土澆筑施工才能順利進行,不浪費人力、財力,不耽誤生產工期。具體包括技術準備工作、材料的采購工作、混凝土澆筑原始材料制作工作、混凝土澆筑原始材料運輸工作。根據各高層建筑的實際情況,嚴格制定相關技術標準,設計好混凝土原始材料中各材料配比,澆筑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應注明,存入技術文檔;對材料質量、型號要提出具體要求,以便采購工作順利進行;在技術文檔中詳細說明混凝土澆筑原始材料攪拌規程;對混凝土澆筑原始材料的運輸要提出具體運輸指導和要求。在選用建筑材料的時候,采購人員必須要根據國家相關準則對材料的規格、級別以及生產日期把好關,不可采購不符合標準的劣質材料或用其它相近性能材料代替。
3.2、比配與攪拌
通常預拌操作都是外包給攪拌站,若出現一次性大方量操作,為了嚴控水化熱,避免出現開裂現象,建設單位應優化配合比。實際方法是從普通水泥PO42.5更改為低水化熱的PⅡ42.5,使用更好的減水劑等。為了確保入模溫度低于28℃,攪拌操作之前需要提前儲存水泥,靜置降低溫度,夏天還要使用冷水。
3.3、混凝土的運輸
進行項目施工時,建筑施工地點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并且不同的項目施工地的條件和環境也各不相同。例如,某些工程項目的施工地點處于郊外,相對而言較為偏僻,需要從較遠的地方購買原材料,這時不可避免要進行材料的運輸。在進行遠距離的運輸時,混凝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出現離析現象,這會使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施工企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前進行合理的路線規劃,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運輸,提高運輸的效率和質量,盡可能降低遠距離運輸對混凝土材料的損壞。
3.4、基礎澆筑
考慮到建筑工程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建筑基礎澆筑在對混凝土澆筑技術予以應用之時需分類進行,具體有階梯狀、大體積與條形3種形式。在階梯狀施工應用中,澆筑工作須按照臺階的實際分布一次完成,此過程不能出現任何的縫隙。進行杯口狀柱基礎澆筑之時,要想對杯口標高實施特定范圍的有效控制,應在混凝土澆筑之前迅速且盡可能地使杯口底部的混凝土足夠密實,稍作停頓之后,再繼續后續的澆筑工作,這一工作如果做得不夠充分,混凝土重量的不斷增加可能會導致芯模上升等問題的出現。在大體積施工應用中,可對分段分層澆筑方法予以采用,相鄰層之間要進行密切結合,保證沒有縫隙出現。若一次性澆筑難以完成,可適當設置基礎后澆帶,混凝土尺寸量化時,應注意混凝土冷凝過程中容易發生的收縮和膨脹,并制定有效措施。
3.5、剪力墻澆筑技術
這種施工方式一般常采用長條形的流水線方式進行施工,在現階段的建筑施工過程中較為常見。關于此項施工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在指定區域內的混凝土的澆筑工作應當保證緩慢及均勻的操作,整個的澆筑厚度應當不小于5cm,形成較為穩定的混凝土模板,各種剪力墻的澆筑都需要基于此模板進行澆筑。與此同時,根據上述的操作流程進行剪力墻的澆筑操作時,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裂縫,應當在操作過程中對于裂縫的位置進行及時的控制及分析,及時了解裂縫是分布在門洞、簾洞位置。2)在剪力墻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及時確保整個施工過程的連續性,整個操作過程應當保持一定的連貫性,中間過程不會隨意停止澆筑。
3.6、框架澆筑工作
框架結構是目前我國高層建筑房屋工程中采用的主要結構,在混凝土澆筑工作時,根據其具體框架的不同,要分別采取不同的澆筑方式,同時要逐層進行澆筑。框架結構具有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工作時,要根據框架的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分別逐層進行澆筑。框架澆筑工作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部位那就是支撐柱與支撐梁的交匯處。在這個地方澆筑時要特別注意,確保交匯處澆筑到位、不遺落。同時在有鋼筋的地方,要先進行模板安裝,在確保模板安裝準確時才可進行鋼筋綁扎工作,以上兩項工作都進行完后最后進行澆筑工作,以便保證混凝土澆筑更加牢固,高層建筑質量更高。
結束語
在現代建筑建設中澆筑混凝土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決定了項目整體安全質量,因此在應用過程中對其不斷優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科學應用分層操作與整體施工的手段、嚴控澆筑操作時間與高度。同時,需要做好基礎澆筑、剪力墻澆筑、框架澆筑等一系列工作,對施工中的整個過程進行控制,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索永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關鍵技術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46):28-29.
[2] 黃登保.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8(46):7-8.
[3] 吳仙璟.淺談建筑工程中的高大模板施工技術[J].價值工程,2018,37(35):258-259.
[4] 王嬌嬌.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45):10-11.
[5] 吳小成.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8(11):145+151.
(作者身份證號碼:4303041982****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