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蘭

摘要:污泥調剖技術是曙光采油廠針對超稠油熱采井的一項新技術,可有效地調整稠油熱采井吸汽剖面,封堵高滲透層,達到增產提效的目的。由于杜84-47-35井組汽竄頻繁,且呈多向。對該井實施污泥調剖工藝措施,不僅改善了該井生產效果,而且對周邊鄰井的汽竄反映也得到了改善。
關鍵詞:污泥調剖技術;超稠油;汽竄
一、概況
1.1油藏概況
杜84-47-35井組位于杜84興隆臺南,開發目的層沙一、二段興隆臺油層,油藏埋深650-850m,儲層屬高孔高滲儲層,孔隙度平均為31%,滲透率1550×10-3um2,原始含油飽和度65%;油品為超稠油,原油粘度(50℃)146561mPa﹒s。
1.2井組概況
杜84-47-35井組位于杜84興隆臺南的北部,區塊井網開發為70米×70米。
二、油井存在問題分析
問題一:縱向上動用不均
油層動用不均主要表現為:油層總體動用程度較高,但射開油層段下部油層動用較差。吸汽剖面資料統計,油層吸汽強度受儲層物性影響明顯,主要表現為:與儲層滲透性成正比關系,與油層埋深呈反比關系。其主要原因為:油層內部各小層本身物性(包括孔隙度、滲透率等)存在一定差異,導致部分相對低孔低滲油層得不到動用。統計杜84井組吸汽剖面資料,顯示區域油井油層發育相似,縱向上泥巖隔層厚,下部油層動用相對較差,油層縱向動用不均現象普遍。
問題二:井間汽竄嚴重
根據生產歷史顯示,可見區域內共有8口井相互發生汽竄反應,影響嚴重。杜84-47-35井為主要受竄井,因汽竄影響該井周期生產時間達537天,周期產油1600噸,平均日產僅2.9t/d,低于區塊4.2t/d的平均日產水平,整周期高液高含水生產。
同時,注汽井在注汽過程中發生汽竄,能量外溢,使生產效果受到影響,下泵后高含水生產。
問題三:無有效的治理措施
由于區域內油井汽竄現象嚴重,投產以來均實施過暫堵、調剖、大劑量調剖措施,但措施后汽竄現象無明顯改善。
杜84-47-35井措施前受杜84-興H2067和杜84-49-33井汽竄,措施后注汽時汽竄杜84-47-33,生產過程中受杜84-興H2066和杜84-47-33井汽竄。
三、治理對策及效果
針對該井存在問題,對該井實施過高溫暫堵、大劑量調剖等措施,但汽竄問題仍無法有效緩解,2017年對該井實施污泥調剖措施,改善動用狀況。
3.1 污泥調剖措施機理
污泥調剖主要是由污油泥和不同粒徑的固相顆粒以及懸浮劑和分散劑組成,注入地層后產生填充壓實作用,對地層孔道進行封堵,且污油泥具有很好的耐高溫性能和封堵性能,最佳調剖周期為14-20周期。周期增油量最高,之后隨周期上升,剩余油減少,調剖效果也隨之變差。
3.2?治理對策及效果
3.2.1治理對策
由于杜84興隆臺南井距為70米,汽竄現象非常嚴重且呈多向性。依據該區域汽竄特點進行選井:杜84-47-35井主要受鄰井的汽竄,而導致高液高含水生產;單層厚度大,有利于污泥及顆粒物質介入地層,尤其是強動用層;油井井下技術狀況良好。
該井于2016年11月17日-12月2日實施污油泥調剖技術,12月25日封口。累注污油泥調剖劑2176噸。采用段塞注入方式,在注入污泥1016方時注凝膠調剖劑500噸,侯凝2天后再次復注污泥1160方,且后期壓力上升較快,注污泥壓力由3MPa升至8.5MPa。
3.2.2措施效果
a、杜84-47-35本井效果分析
措施后該井注汽壓力由上周期的11.2MPa上升至本周期的12.8MPa,壓力提高1.6MPa。注汽過程中沒有發生汽竄現象。該井實施污油泥調剖后,生產效果也有明顯改善。目前該井已生產187.7天,產油1750噸,產液4329噸,日產油9.3噸。對比措施前一周期產油增加144噸,日產水平增加6.3噸。增油效果明顯。措施前該井年度汽竄關井4次,影響產量145噸。
b、區域井組效果分析
區域整體生產效果好轉,汽竄關井現象減少。措施前區域平均日產11.5t/d,措施后平均日產17.7t/d。
四、經濟效益分析
措施后該井周期階段產油1796噸,同期對比增加1421噸,同期汽竄影響產量減少145噸,共計增油1566噸。階段創效132.73萬元。
根據廠效益評價公式:
E?= Q×(P-T-C-Cf)-I
=1566×(1530.43-81.1-601.76)-0
=132.73(萬元)
E:取得的凈效益(元)Q:增加產量(噸) T:稅金(元/噸)
P:原油的價格(元/噸)??I:投資(元)
C:生產成本(元/噸)
五、結論及認識
5.1污泥調剖措施對改善縱向動用狀況及抑制汽竄,有明顯的效果。可通過該井下輪注汽時監測資料數據來進一步論證此觀點。
5.2污泥調剖措施在我區超稠油井中應用較少,杜84-47-35井的成功為超稠油油井的推廣提供參考。
5.3應用效果表明,含油污泥的成功開發利用,解決了污泥的出路問題,不僅提高了含油污泥的附加值,降低了污泥處理成本;而且不再污染環境,具有廣泛的使用價值和推廣應用價值,應用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倪明鏡,劉曉軍.含油污泥深度調剖技術在河南油田的應用[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3,(11)
[2]唐金龍,杜新勇,郝志勇等.含油污泥調剖技術研究及應用[J].鉆采工藝,2004,(3)
[3]張明海,劉新生.含油污泥深度調剖試驗取得成功——河南油田泥里淘金[J].油氣田環境保護,2003,(1)
[4]胡雪濱,鄧衛東,肖文.含油污泥調剖劑的研制與應用[J].油田化學,2004,(3)
[5]陳云霄.含油污泥深度調剖工藝技術研究與應用[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4,(S1)
(作者單位:中油遼河油田公司曙光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