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丹
摘要:完成一個動作需要操作者身體的各個部位共同協調完成,比如腳、手、眼等器官。動作不標準會影響作業的完成情況,以至于影響交付工期。將動作分為必要動作和非必要動作,再將必要動作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科學排序,使操作者實施的操作加以改善。本文將重點介紹動作經濟性原則,達到吉爾布雷斯提出的“動作經濟原則,就是人為了以最低限的疲勞獲得最高的效率”的理念。
關鍵詞:動作;經濟性;改善
在工廠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動作的存在,另外便是雙手作業時,只有左手動作而右手并沒有參與到實際操作中;操作零件處在很難拿到的位置;工廠生產車間因人數過多而導致成本上升、工件難以拿到等問題,如果將動作經濟性原則應用到實際操作中,能夠更好地、更高效地完成作業。具體來講,動作分析有以下幾點用途:1、為減輕作業疲勞,提高工作效率而找出動作存在的問題2、探討最適當的動作順序、方法和人體各部位動作的同時實施3、探討最適合于動作的工夾具和作業范圍內的布置4、比較動作順序、方法改進前后的情況,預測和確認改善的效果5、用記號和圖表一目了然地說明動作順序和方法6、改善動作順序和方法,制定最適當的標準作業方法7、提高能細微分析動作和判斷動作好壞的動作意識。
動作經濟性的四項基本原則分別為減少動作數量、雙手同時進行動作、縮短動作的距離和輕松動作,在改善動作時,可以分別從動作方法、作業現場布置和工夾具與機器三方面進行改善優化。
一、減少動作數
(一)關于動作方法
取消不必要的動作,在工作現場,會有很多不必要的動作使作業時間變長,使寶貴的工作時間浪費在無用的事情上,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減少眼的活動,眼睛的活動比較靈活,一般快于手、足,因此減少眼睛看沒有用的東西的時間,將眼神、精力放在必要動作上,會提高工作效率;將兩個及以上的動作合并起來,對于兩個一樣的動作只需要貼一個共同的標簽,因此節省了做出第二個動作的時間。
(二)關于作業現場布置
將工具物料放在操作者面前便于抓取的固定位置上,可以避免因尋找、移動等動作而浪費時間,另外固定的位置會使操作者更加熟悉,在拿取的時候更加方便快捷;把工具、物料等放成方便拿取的狀態會使操作動作更加得心應手,方便下一道工序的快捷進行;按照作業流程擺放工具、物料順序,減少錯序拿取而浪費的時間。
(三)關于工夾具與機器
將工具、物料放在便于抓取的物料箱中,將針對同一動作的多個工具合并成一個,減少更換工具所浪費的時間和力氣,反過來就是將多個繁瑣的動作化簡為一個來操作機器。
二、雙手同時進行動作
(一)關于動作方法
雙手同時開始共同完成動作,在操作過程中,如果某一只手沒有工作,既加重了其中一只手的負擔,又浪費了另一只手的使用機會,因此雙手同時工作,對稱、反向達到最自然、最佳的工作狀態會使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二)關于作業現場布置
雙手同時工作,對稱、反向達到最自然、最佳的工作狀態會使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三)關于工夾具與機器
采用固定工具固定需要長時間拿住的目的物,減少操作者的精力疲勞,便于作業,提高作業質量;利用身體的其他部位去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腳;另外,在設計操作工具時就應該考慮將身體各個部位用于工具使用中。
三、縮短動作距離
(一)關于動作方法
用身體的適當部位去進行動作,并且保證根據身體能夠觸及的部位去布置工作現場,盡量避免因尋找工件而導致的身體的移動,盡量在手腕、胳膊活動的范圍內就能夠輕松作業。
(二)關于作業現場布置
在保證作業質量和交付工期的前提下,應盡可能使作業區域狹窄,如果作業區域過寬,不但會占用過多的操作空間,還會浪費時間在拿取工件、物料的事情上。
(三)關于工夾具與機器
利用機械力或者重力,例如杠桿等基本物理原理運送工件、物料等物品,縮短拿取物品時間,減少運輸距離和作業時間;用人體最合適的部位操作機器,減少因操作不當而引起的身體疲勞。
四、輕松動作
(一)關于動作方法
在進行作業工作時,應該使動作輕松、流暢,不受約束的進行,避免因卡頓而造成肢體不能自由活動而造成的時間的浪費;利用例如重力的機械力、電磁力等進行動作,減少人力浪費;在操作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慣性和反沖力等物理現象彌補人體力量的缺失,從而達到輕松動作。
(二)關于作業現場布置
操作臺的高度應隨作業內容的變化而變化,需要用手臂完成的動作就應該放在手臂附近,需要用足完成的動作應放在地方方便夠到的地方,需要用眼神完成的動作要放在眼睛能夠清晰看見的地方,總之就是最適當的作業內容就應該放置在最適當的作業位置上。
(三)關于工夾具與機器
在操作過程中,應按照作業流程擺放夾具,取消在作業流程中重新抓取、擺放物件而造成的精力損失;在設計操作工具時應將工具手柄做成便于抓取的形狀,既節省力氣又便于操作;盡量使操作工具輕巧,便于拿取與操作。
動作經濟性原則的作用是找出操作過程中的作業動作上存在的不良現象和不符合動作經濟原則之處,將動作方法回歸正常應有的軌道。在實施動作經濟原則后不但可以發現作業動作中不滿足動作經濟的原則之處,取消作業動作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穩定之處和無用的動作;取消作業中容易造成疲勞和失誤的因素,使操作者保持良好的狀態,有節奏地進行作業;掌握動作經濟原則,提高動作意識、問題意識和改善意識,經常構思和運用高效的作業動作。
參考文獻
[1]潘亞宏.基于動作經濟原則的M公司機臺作業改善研究[J].閩商文化研究,2017(01):86-98.
[2]孔祥芬,王曉貝,陸佳愷.動作分析方法在民航值機中的應用[J].工業工程,2015,18(02):115-120.
[3]鄭夏,程永康.基于動作分析的汽車發動機流水線作業過程分析與優化[J].科技信息,2012(03):173-174.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質量技術監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