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對現代石雕藝術進行探討分析時,往往是以西方現代雕塑藝術風格和雕刻手法作為參考依據。據學者分析認為,石雕的整體面貌在20世紀之前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在具體的名稱定義時,在前綴加上了“現代”一詞。現代石雕藝術與傳統的石雕已經呈現出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其不僅在具體造型面貌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在具體手法和相關材料的運用上都會展現出不一樣的創作觀念。現探討石雕藝術的發展變革和歷程研究,以期為石雕從業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石雕;發展歷程;現代石雕藝術;建筑;石窟藝術;應用形式
[中圖分類號] J509? ? ? ? ? ? [文章標志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7556(2019)12-0016-02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鄭小蘭.石雕藝術發展變革和歷程研究[J].天工,2019(12):16-17.
石雕藝術不僅是建筑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獨立于各藝術門類之林,在中華文化、文明史上源遠流長。早在南朝時期就已經初步形成,在朝代的不斷更迭演變過程中,石雕藝術已經展現出了不同的藝術效果和應用形式,在人類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已具有良好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現已成為生活藝術品展示的核心部分,并與傳統的工藝技術進行不斷地融合應用,獲得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一、中國石雕藝術的歷史變革
(一)中國石雕藝術的發展歷程
中國的石刻藝術主要是指古代的人們利用相關的道具在石頭上進行刻字、寫文章的一種藝術形式。雖然當下用石頭為材料進行文字編寫已經不多見了,但是在古代這種寫作形式還是相當流行的,實際上就是利用刀刻進行編撰撰寫,以此來代替古代文字形式的抄寫利用。石刻藝術主要應用雕刻的手法在石頭上進行創作,與古代的“帛書”“抄本”雖然有相同的功能和藝術表現,但是在具體的藝術效果傳播上和相關的藝術美感上還是存在一定的不同,石刻藝術發展到秦朝時期,已經不再受藝術表現形式的限制,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發展局面。
到了漢朝文化發展時期,畫像石藝術已經成為當時的主要石雕藝術表現形式,它在墓穴建筑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和發展,是集文字、繪畫、雕刻于一體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具體的內容表達上,大多體現的是封建禮制的文化傳播,使得畫像石藝術、石刻文字、雕刻藝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國古代的石雕領域發展過程中,畫像石藝術為整個石窟藝術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墓穴石雕也是中國石雕藝術發展的重要組成形式之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霍去病墓穴的石雕群像,充分體現出樸素大方、渾厚質樸,是古典石雕的精品所在。所以說墓穴石雕也為中國的石雕藝術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藝術遺產,從而推動了中國石雕藝術的發展。
(二)中國石雕藝術的應用形式展現
中國的石窟藝術包括石雕、泥彩塑、壁畫等,同時它們的良好應用促進了我國佛教藝術的發展,可以說是我國佛教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開始時主要是由印度發展到中國,成為中國石窟藝術理論實施的重要基礎,這也是將古代石雕推向鼎盛時期的重要因素。在我國的四大著名石窟中,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是大量的運用泥彩塑造展現,而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都是以石雕的形式進行藝術形式的展現。其中云岡石窟始建于北魏時代,這座大型的石雕群主要是信奉佛教相關的禮儀。此外龍門石窟也是修建于北魏末期,它的形成將中國石雕藝術推向了高峰,到了隋唐發展時期,石窟的開鑿出現了高潮,出現這種現象主要與當時社會廣泛的信仰佛教有關。以此為之后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二、西方石雕藝術的發展歷程
對于西方石雕藝術文化發展的源頭還要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一直到后來的古埃及發展時代,人們開始大量利用此技術建造金字塔及相關的神像,使得古埃及將當時的石雕藝術推向了高峰,大量的雕像群體在不斷地建造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在圓雕的造型基礎上加入了浮雕的有效應用,使古埃及的雕塑形式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特點,它一般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結合金字塔等具體建筑形式修建的,這也是石雕藝術形式應用的不斷延伸和發展。
對于古希臘,人們同樣喜歡利用大量的石材進行相關的建筑以及神像雕刻,出現了大量舉世聞名的作品,甚至有些作品一直流傳至今。對于整體的西方藝術發展來說,古希臘的石雕藝術比其他類型的藝術發展地位還要高,對于整個的西方雕塑藝術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形勢,同時它還承載著各種神話傳說,是認識西方傳統審美標準的典范。
三、現代石雕藝術的發展
現代石雕是現代雕塑藝術中以石頭為載體來展現的一種雕塑。人們在對現代石雕具體定義時,還要追溯到現代雕塑的有效定義中。而對于現代雕塑的發展,已經經歷了200多年的時間,最開始主要大量的應用在美術藝術展現等方面。現代雕塑是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運動中充分表現的一種形式,具有古老的一面,同時還對古代藝術表現手法進行不斷地吸收運用,以此增進20世紀當時的藝術表現手法。現代雕刻往往被稱為現代雕塑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它無疑是古代藝術影響最大的受益者,不過從事現代石雕創作的藝術家并沒有對古代藝術成果進行一味地模仿,而是通過大量地分析運用,在雕刻創作的過程中把材料自身美的運用放在首要位置,以此展現出現代化的藝術作品。
石雕藝術綜合價值極高,因其特殊性,所以有部分為群雕,而且被雕刻者或設計者賦予了靈魂,它反映了社會生活,表達了石雕藝術家們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石雕藝術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現代藝術非常重要的核心部分。特別是惠安石雕藝術的發展,更好地反映了當地的地理文化特性和經濟的不斷發展與變遷。同時惠安地區地形相對較為復雜,多為高山丘陵,大量的石材為石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條件,從而推進了石雕藝術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另外,惠安石雕緊抓時代賦予的機遇,在我國石雕產業中曾一舉奪魁,占據了領先地位。然而對于惠安石雕產業而言,如何在當前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的大背景下,在同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獲得更大的進步,需要積極深入地探索石雕產業的發展路徑。
在石雕工藝的發展上,我們要重視石雕工藝的科技研發和創新,要吸收國內外各種雕刻藝術的精髓。對原有的企業進行文化創意的鼓勵,對于大師級別的創意工作室,我們可以提出相應的建設標準,通過大師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將文化創意和文化展現有效融入作品中,以此提高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我們還要定期舉辦相關的大師作品展,以傳承石雕文化,引領創意未來的主題思想,將會更好地推動石雕藝術的創意發展。
對于現代石雕發展來說,傳統石雕為其現代藝術展現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同時也是應用的重要寶貴資源。作為一名石雕雕刻者,我們要繼續將石雕藝術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了解此門藝術、真正感受到石雕藝術的魅力所在,從而推動石雕藝術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維.從傳統石雕的發展歷程看現代石雕藝術[J].美術教育研究,2015(3):42-43.
[2]陳仲得.壽山石雕的傳統工藝和現代雕刻藝術[J].大眾文藝,2014(19):78-79.
[作者簡介]
鄭小蘭,1982年出生于惠安雕刻世家,父親鄭文輝是80年代惠安石雕崛起的第一批工匠藝人,福建省泉州市臺商投資區雕刻藝術家協會理事。2005年8月專科學院畢業到惠安縣東平石材石雕工藝廠學藝,逐步掌握基礎知識。2006年進入福建惠安縣洛陽慶達石雕藝術有限公司,師從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師李幼琴學習影雕、石雕等技藝。2008年9月創辦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磐石雕刻藝術。2015年創辦煮石園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2018年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研習計劃。2019年赴臺參加泉州臺商投資區第四屆泉臺兩地職工雕藝技能交流會。所創作品多次獲獎。
(編輯: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