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玉器文化源遠流長,一直延續到今天,依然不減當年風采,這不僅要歸因于玉器的品類之多、用途之廣、質地之優等,更要歸因于其能不斷地與時俱進、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審美眼光和物質需求。尤其是其仿古器皿的精雕細琢,除了給人以視覺美感的享受外,還不斷地注入新內容,革新工藝,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從而源源不斷地獲得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玉器雕刻;創新;傳承與發展;器皿件;多元設計;時代精神
[中圖分類號] J304? ? ? ? ? ? [文章標志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7556(2019)12-0050-02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付俊玉.淺談玉器的發展及玉雕器皿件創作[J].天工,2019(12):50-51.
早在史前、殷商時代,我國玉器就已經有了發展,特別是盛唐、明清以來,玉器更是到了發展的高峰期。玉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出與當時時代所相融的獨特特點,譬如史前的古樸、秦漢的雄渾、明清的精致等,可見玉器的發展緊跟時代的步伐,使玉器文化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在今天,我國的玉器文化仍然要不斷地推陳出新,繼承好傳統中的優秀因子,不斷發揚其優勢,同時也要勇于創新,創造出新時代獨具一格的玉器。
玉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并在世界文化百花園中占有一席之地。經過歷史的發展變遷、創新求變,其玉器雕刻技藝已經非常精湛,并且自成一套體系,形成多樣的風格。眾所周知,審美價值是玉器所要表達的內容之一,而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弘揚才是玉器所要表達的重要的精神文化部分。對于我國古代社會來說,玉器一直以來被當作是觀念與信仰的載體,有時也是作為達官貴人的一種身份顯示。當然,玉器設計與雕刻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地獲得新的發展,玉器也實現了從原來粗糙的生產工具到精美藝術品的成功轉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匠人們高超的雕刻技藝與美術功底,為玉器中題材的表現增色不少,并且“因材施藝”是玉器雕刻與設計必須要遵循的核心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完美地呈現出玉器的最佳效果。
一、我國玉器的發展現狀
玉器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在清末至民國期間,玉器處于發展的低谷階段。然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玉器行業出現了發展的一個峰值。在這段時期,很多玉器工藝匠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使得玉器的技藝、流派形成空前繁榮的局面。與此同時,為我國就業市場提供了許許多多的崗位,拉動了經濟的增長,當然也離不開國家和政府的支持與援助。但是這些繁榮現象的背后,依然存在著很多不足,值得行業內人士反思和行動起來。這些缺陷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創新不足、繼承過多。在這種發展態勢下,玉器始終脫離不了傳統觀念的束縛,無法實現與時代精神的融合,其發展難以達到質的飛躍。玉雕器皿作為中國傳統器物,大多是創作者嘔心瀝血之作,在日常生活中超脫出美學追求,給人以美的享受。目前,我國行業內的玉雕器皿,大多數是仿制青銅器、瓷器等,制作出具有美學價值的器皿并非易事,還需要一代代玉雕匠人的不斷摸索與探究創新。
二、玉雕器皿件的創作
我國古代的玉雕器皿分為傳統器皿、實用器皿、獸形器皿。由于器皿件對玉料要求較高,而且工藝復雜,隋唐以前一直少見。宋元時期有所增加,乃至明代,玉雕器皿才大量出現,而且品種繁多,成為明代玉器中的代表性器物。筆者從事玉器雕刻多年,勇于創新,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尤其擅長仿青銅器的器皿創作,現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器皿件的創作。
(一)制口的嚴絲合縫
對于一件堪稱精美的器皿來說,制口是重要的參照標準之一。制口,其實就是爐瓶產品的“投子口”,也是一道極其關鍵的部位,甚至直接影響著整個器皿的美觀層次。制口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圓形的、方形的、桃子形的、葫蘆形的等,不一而足。要想確保制口的高標準、高質量,必須要耐心地把器皿的口磨平,器皿身上的制口外形也要打磨規矩。在進行口蓋相合時,不要輕易亂動。需要注意的是,器身和蓋子的平面一定要確保平滑,不要有太明顯的雕刻痕跡。同時,要將跟腳部分進行切割,保持干凈利落,而且要注意蓋子口邊的精細打磨,避免出現缺口。可見,保證蓋身與器皿件的高度吻合,看似不難,但最能考驗雕刻師的技藝。
(二)造型的多元設計
在對器皿件進行造型設計時,首先要考慮器皿件本身的特點,壺、爐、瓶等,造型不一,各有特色。一件完整的器皿雕刻主要是由平視圖和俯視圖為參照的。器皿物件的款式主要還是依據材料的平面形狀來決定的,如方形、圓形、海棠形等。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為了準確表現作品的形象,創作者一般都會用剪紙樣的方式做到心中有數。玉雕器皿創作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實用要求,而更多的是以其自身的審美價值獲得許多人的青睞。一件完美的玉雕器皿,應當是“美”與“用”二合一的整體。造型設計也是玉雕器皿創作極為講究的一個關鍵環節。作品的“整體感”非常重要,因此,對于作品的比例、尺寸的把握非常嚴格。通過剪紙樣來提前確定作品的比例、線條的對稱等。對于一些難以避免的小瑕疵,大可以采用一些花飾進行彌補,使其融于一體。在器皿的創作過程中,我們會以自然物的形態為基礎,加以必要的創造和創新,根據器皿本身的特點進行融合,使其藝術化。但玉雕器皿也受到收藏市場、個人喜好、制作工藝等各方面的影響,其創新難度很大,所以需要我們不斷努力、突破。
(三)雕刻紋飾多樣化
紋飾作為玉雕器皿中重要部分,其美學價值值得高度關注。紋飾是基于造型的,完美的紋飾藝術必須要以造型為基點,適合造型本身的特點。構圖的簡單和復雜、線條的曲直,乃至形狀的方圓及其他,都會形成紋飾所特有的風格特點。如若器皿的造型是仿古器形狀的,就可以考慮選用饕餮紋之類的紋飾,給人以威嚴、莊嚴之感,但若配以花鳥紋之類的紋飾,整體氣質就顯得很不協調了。從手法上來看,制作手法的選擇主要是依據紋飾的不同部位來決定的,有浮雕、立體雕、鏤空雕等不同手法。一般而言,紋飾講究對稱,浮雕和鏤空雕更為討喜,其紋飾比較清楚,平暢順滑。一件好的玉雕精品,除了要有高超的造型技藝,還應當有絕美精妙的紋飾加以輔助?!敖椿y,遠看造型”,這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總而言之,玉器文化在我國歷史長河中經歷了漫長而悠久的發展歷程,并且在這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不斷革新,乃至今天,依然熠熠生輝,展現出了我國玉器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極高的美學價值。玉器雖在當下社會有了可喜的發展,但依然存在一些發展難題需要去突破,這就需要玉器雕刻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于創新,與時俱進。同時,還要積極借鑒優秀的工藝經驗,從而獲得自身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玉謙.造化鐘神秀 匠心出天工:淺析翡翠雕刻的材質美[J].中國寶玉石,2017(1):144-151.
[2]劉幸福. 淺談玉雕器皿的鑒賞[J]. 藝術科技, 2016,29(1):176.
[3]陳衛.淺談玉雕器皿的工藝要點[J].天工, 2017(1):82-83.
[4]陳少煒.玉雕爐瓶器皿設計與制作工藝初探[J]. 美術教育研究,2015(16):37.
[作者簡介]
付俊玉,男,1987年出生于中國玉雕之鄉河南鎮平。2003年畢業于鎮平縣工藝美術職業??茖W校雕塑系專業。2004年至2010年跟隨父親付喜中(玉雕設計師)學習設計制作玉器雕刻;2015年拜中國玉雕師瞿惠中(中國玉雕大師)為師,繼續在器皿玉器方面學習深造。2018年自己創辦工廠?,F為廣東省四會市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四會市玉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四會市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2012年作品《犀牛尊》榮獲中華玉石雕“華表獎”最佳工藝獎;2014年作品《三陽開泰》榮獲中華(四會)玉石雕刻“華表獎”銅獎;2015年度四會市珠寶玉石協會評為“會務建設熱心參與人物”;2017年參加中國大工匠推薦學習活動獲“優秀技術能手”稱號;2018年作品《花熏》榮獲中華(四會)玉石雕刻“華表獎”銅獎;2019年作品《犀牛尊》《花熏》《羊尊》分別榮獲2019珠三角工藝美術精品評比“工美金匠獎”特別金獎、金獎、銀獎。
(編輯:趙文靜)